潘國靈
摘 要:現今,我國正在積極的推進城市化建設的進程,這使得人們的出行需求也在不斷的增多,大中型城市都在積極進行地鐵的建設。進行地鐵的施工時,大體積混凝土是極為重要的一項施工工藝,嚴格對其開展質量控制工作可以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率。本文針對地鐵土建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縫控制展開了全面的分析,確定了混凝土裂縫的產生根源,并針對這一問題制定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希望能夠為有關專業人士帶來一定的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地鐵土建施工;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
地鐵土建工程的施工范圍一般都比較大,所需要的時間也比較長,且施工期間常常會產生結構裂縫的問題,最終影響了建筑整體的美觀性,地鐵建筑工程的使用壽命也會因此大打折扣。裂縫和結構體間有緊密的聯系,必須對其進行嚴格的控制,這樣才能夠避免內部鋼筋受到腐蝕,從而降低維護成本。
一、混凝土裂縫的主要種類
在確定混凝土裂縫的類型時,劃分形式非常的多樣化,因此,混凝土裂縫種類也十分多樣。以裂縫方向為依據可將其分成水平裂縫、垂直裂縫和橫向裂縫三種,以裂縫深度為劃分依據可將其分為表面裂縫、深度裂縫以及貫穿裂縫三種,以裂縫成因為依據可將其分成溫差裂縫、收縮沉降裂縫和塑性裂縫三種類型。
二、混凝土裂縫產生的主要原因
(一)沉降裂縫的成因
進行大體積混凝土的施工時,整個結構設計的均勻性常常得不到很好的保證,某個部位的沉降值可能會偏大,這便會出現沉降盈利現象,且會大于混凝土自身的極限拉伸強度,導致斷裂問題,最終出現混凝土裂縫。沉降裂縫除了對施工環節有非常不利的影響,還會使大體積混凝土的結構安全性大大降低。
(二)溫差裂縫的成因
溫差裂縫的成因為開展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期間,混凝土內部會有較大的水化熱,其內部溫度會遠遠大于表明溫差,因此內部溫度不能及時釋放,內外產生很大的溫差,便會導致混凝土裂縫,這種裂縫對于大體積混凝土的整體穩定性有著十分不利的影響。
(三)塑性收縮裂縫的成因
塑性收縮裂縫主要有自收縮裂縫和干縮裂縫兩類,進行混凝土澆筑施工時,若無法及時及逆行振搗則會出現塑性收縮裂縫。浮漿量過大時,在砼澆筑后便會使混凝土表層的水分流失過快,產生干縮,最終出現塑性收縮裂縫。塑性收縮裂縫的危害較小,在施工管理工作中,若無法對塑性收縮裂縫進行科學的控制,則會使裂縫不斷蔓延。此外,若做不好混凝土養護工作、施工現場未科學開展材料管理工作,也會導致塑性收縮裂縫的產生。
三、混凝土裂縫的有效控制方法
(一)沉降裂縫的控制方法
要想很好的提升混凝土沉降裂縫的控制效果,則在開展混凝土施工期間,一定要做好地基承載力的處理,防止因接觸面不平而導致的約束應力。開展混凝土澆筑工作時,必須結合地鐵軌道的長度來確定澆筑的長度,要確保澆筑區域滿足規定,切忌產生過度澆筑的問題。地鐵施工期間一定要實時監測基礎沉降問題,若某個區域的沉降值過大,應第一時間對策略進行調整。
(二)溫度裂縫的處理方法
為避免環境因素導致的裂縫問題,正式施工前一定要先開展施工環境的模擬實驗,確定好混凝土的絕熱升溫參數,并將溫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實際澆筑期間,若條件允許,則需要借助專用的設備來檢測混凝土的內部溫度,使用電子測溫儀能夠很好的保護混凝土的內部結構,還能較為準確的確定內外溫差。實際施工期間,最好使用水化熱較低的水泥,在混凝土入模環節,也需要對溫度進行嚴格的控制,保證混凝土的內外溫度區域一致,通常該溫度應在25攝氏度左右。若天氣變動較大或產生了惡劣天氣則最好能采取規避措施,不在過冷或過熱的條件下施工。但進行混凝土拆模工作時,可以在低溫天氣進行,并在拆模后第一時間覆蓋養護,這樣才能夠保證其表面溫差的合理性。
單位體積混凝土用量與混凝土溫度下降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因此為了更好的保證混凝土的強度和性能,一定要降低混凝土中的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在確定水泥用量時,應使用20%的一級粉煤灰作為摻入量,還需要使用減水劑。要完全依照施工規定,確保混凝土的整體施工強度達標。總之,為使混凝土溫差裂縫能夠得到更好的控制,必須將水泥的水化熱降低最低,這樣才能夠保證混凝土內外溫差的合理性。在結束混凝土施工之后,還應對其開展養護工作,這樣才能夠更好的控制溫差。借助科學的養護工作,可以很好的提高混凝土的整體強度,一般在澆筑結束后的12~18h內便需要開展養護工作,養護時長為半個月左右,只有保證養護工作的高質量,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延長混凝土使用壽命。
(三)塑性裂縫收縮的控制方法
進行塑性裂縫的施工時,需要適當的加入膨脹劑來減少混凝土的收縮損失,并減少體積下降的問題。不僅如此,實際開展混凝土澆筑工作時,一定要由監理、技術員和質檢員共同監督,保證振搗工作的規范性。完成振搗工作后,應結合混凝土泛紅的狀況,并將是否有氣泡冒出作為判斷依據,振搗期間一定不能漏診誤診,要保證每個部位都振搗到位,還應控制好振搗的時長,避免產生超振和偏振的問題。
四、混凝土裂縫的處理方法
若大體積混凝土產生裂縫,一般會使用表面處理法、灌漿法、填充法對其進行處理。表面處理法就是借助表面涂抹或表面貼補的方法,使材料進入到裂縫內部,這樣能夠有效的提升混凝土的防水性能。在裂縫的寬度較大時,需要使用灌漿法來處理,灌注材料一般是環氧樹脂。填充法就是直接將修補材料注入裂縫內部,這種方法操作起來比較簡便,施工效率較高。實際工作期間應該結合現場施工的實際情況來確定具體的處理方式,這樣才能夠很好的保證處理效果。
結語
總之,實際開展地鐵土建項目工程的施工時,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大體積混凝土結構中常常會產生裂縫,這一問題在混凝土施工中是不可避免的,但通過使用科學的處理措施,可以很好的對混凝土裂縫進行預防,地鐵土建工程的整體質量也能因此有大幅度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林少亮.大體積混凝土施工技術在地鐵土建施工中的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9,02:241-242.
[2]楊軍.地鐵土建施工中大體積混凝土裂縫控制探析[J].科技資訊,2019,1704:53+55.
[3]張軍.簡述地鐵土建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縫控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6,05: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