婁宇
摘 要:機關事業單位公務用車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關系到機關事業單位的正常運行與機關形象,為進一步加強對機關和事業單位公務用車的配備與使用管理,規范公務用車行為,促進黨風廉政建設,本文就目前機關事業單位公務用車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就相關問題提出了幾點建議,旨在促進我國機關事業單位公務用車管理水平的提高。
關鍵詞:機關事業單位;公務車輛;管理;解決方案
車輛管理是機關事業單位后勤工作的重要部分,主要為機關干部日常工作需要提供安全、及時的用車服務。其管理水平的高低,服務質量的優劣將直接對機關工作的開展及機關單位形象造成影響。因此,機關事業單位公務車的管理上只有持續創新,才能實現科學而經濟的車輛調度,從而實現機關單位利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試想假如機關事業單位的公務用車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的話,那么勢必導致隨意編制車輛數量、公車私駕、攀比浪費等不良現象的持續發展與惡化。所以,新形勢下機關事業單位的車輛管理必須進行相應的改革與創新,如此才能從根本上促進機關車輛管理的健康發展。
1 機關事業單位公務用車管理存在的弊端
1.1 公務用車編制不合理、消費膨脹,使得財政不堪重負
據國家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統計局調研數據顯示,我國行政事業單位每年僅公務用車消費支出每年就達1500億 -2000億元,公務用車是按人員數、級別、領導職數進行定編。目前,我國違規超編超標配車現象較為嚴重,據國家財政部統計,全國超編配車率達50%以上,有些地區的主要領導一人配兩輛專車(市內和下鄉各一輛)。據測算,1人2車比1車2用的社會成本還要高;變相專車和固定用車現象泛濫,按照中辦發[1994]14號文件規定:只有部長級和省長級以上干部才能配備專車,現職副部長級和副省長級干部保證工作用車或相對固定用車,副部長級和副省長級及其以下工作人員,包括離退休后享受部長級和省長級待遇的干部都不允許配備專車。但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地區或有關職能部門都自行給黨政領導配備了專車,雖然有些領導用車不稱為專車,但實為專用。
1.2? 公車私用屢禁不止
近年來,關于領導干部“公車私駕”的新聞已是屢見不鮮,據國家發改委調研報告顯示,機關單位的公務用車有三個“三分之一”,即車輛公用三分之一,領導及家屬私用三分之一,司機使用三分之一。中央乃至地方新聞媒體曾多次曝光公車接送孩子上學,造成學校門口大塞車,以及婚喪嫁娶公車成龍的現象,嚴重損害了機關領導干部形象,造成了惡劣的社會影響。另外,由于公務車輛使用頻繁必然會增加油費、修理費與養護費,據國家有關部委統計,每輛公車年消費額平均為8萬-10萬,不但浪費了社會資源,也造成了國有資產的嚴重流失。
1.3 公務車使用效率低,資源利用失衡
目前,機關事業單位公務用車是計劃經濟的產物,這使得我國機關事業單位的公務車輛管理逐漸形成了投入多、產出少、能耗高、效益低的現象。再加上機關單位存有重錢輕物,有物輕管的現象,車輛配備、使用與管理體制有所局限性,因而無法對機關單位的用車與經費進行合理的調配,導致多數車輛利用率低,甚至出現資源閑置的現象。由于公務用車缺乏統一的管理模式與行之有效的約束力,所以無法對各機關單位的車輛配置、更新、報廢等環節實施有效監控,造成國有資產的嚴重流失,對國家和集體造成了無法估量的損失。
1.4 互相攀比,公務用車浪費嚴重。
某些機關事業單位間比排場、講闊氣,盲目攀比,本單位已無購車編制,卻假借名目,通過各種途徑撥款給下屬單位,要求其代為購置車輛;購置車輛產生的費用未在本單位賬面得以顯現,形成帳實不符的現象。當下各地機關事業單位公務車浪費現象較為嚴重,如公車外出時對行駛路線無限制;外出公辦無論遠近與人員多少一概使用公車,導致同一線路重復派車或空車現象的發生。
2 機關事業單位公務車輛的管理措施
2.1 明確公務用車標準與編制,嚴格購車審批程序
對公務用車實行編制管理,嚴格控制車輛規模;按照標準配備公務用車,優先選用低能耗、低污染、使用清潔能源的車輛,嚴格以機關單位人員編制數、基本業務需要為依據,根據不同的行政級別,對管理用車與業務用車的編制數目分別進行核定。各機關事業單位按需求進行配備,不得出現超編制、超標準購車,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的領導干部及工作人員的公務用車小轎車配備價格嚴格控制在25萬元以內(含25萬元),嚴格控制購買大排量豪華型車,其排量嚴格控制在3.4升以下。嚴禁以任何名義向隸屬單位調換、借用、攤派資金購置車輛,對公務用車實行專項管理,各單位要對公務用車登記在案,如實填報并進行公示。此外,嚴禁為公務車輛增加高檔配置和豪華內飾。公務車輛維修、保險、加油等運行維護嚴格實行定額標準、定點管理和單車核算,從嚴控制公務車輛節假日和長途行駛,外出調研、考察、開會等公務活動應輕車簡從,倡導集中乘車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2.2 為公務車安裝GPS,以防止公車私用[1]
為機關事業單位車輛統一安裝GPS衛星定位監管設備,公務車輛安裝GPS后,可以統計車輛里程,并適時監控車輛的使用、行走路線、行駛區域、實時車速、出入場所、停放地點等運行狀況,實現對車輛使用情況的全程留痕、全程監控、全程預警。在監控平臺上,可以對管理范圍內的公車設置電子圍欄,公車使用一旦超出設置的區域范圍和時間區間,將主動向監控電腦報警。通過該智能化的管理模式,可在最大程度上遏制公車私用的現象,節約公務車的使用成本,減少資源浪費,節約財政支出,提高管理效率。為了進一步明確公車使用管理,嚴禁公車私用,還可制定如嚴禁公車出入停放餐飲、娛樂場所和旅游景區,執行公車按時歸庫停放等制度。對查實的違規使用公車的單位、個人,將依照相關規定進行嚴肅處理。以此同時,機關單位還可鼓勵私車公用。鑒于如今私車擁有率較高,政府可鼓勵工作人員私車公用并給予適當補貼。此舉可有效降低公務用車的購置、維護等費用,并且簡單易行、靈活方便,按實際發生費用予以一定補償,實行“一事一報”制度。
2.3 創新公務用車管理辦法,建立公務車輛使用管理數據庫
采集所轄區域的所有公務車輛的車牌號、所屬單位、停放地點等數據,建立公務車輛使用管理數據信息庫,便于隨時對公務車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適時組織縣聘黨風廉政監督員,全縣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公務車輛使用管理情況進行專項督查,對明顯違規使用公車的單位主要領導進行約談,并在全縣范圍內通報批評,同時責成單位限期落實整改措施,處分違規使用公車的直接責任人。通過加強監督檢查,采取通報批評、領導約談、限期整改、黨政紀處分等形式,促進黨員領導干部增強廉潔自律意識,有力地糾正公車私用不正之風,有效遏制“車輪腐敗”現象。
2.4 實行公務車輛管理責任制,夯實責任,厲行節約
規定各機關單位主要領導為公務車輛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實行公務車輛使用費包干制,各單位公務車輛使用費控制在財政核撥范圍內,超額部分自行解決,非財政撥款公務車輛經費由各單位自有資金承擔。實行各單位行政辦公室統一管理、統一派遣以及定點保險、定點加油、定點維修的“二統三定”集中統一管理制度,同時嚴把八小時以外和節假日公車使用關口,防止公車私用和私車公養[2]。
2.5 加大公務車使用監管力度
建議省、市政府指定專門部門履行日常的公務車運行監管職能,改變各單位自己管但管不好的現狀。此外,可效仿警車或城管執法車外觀,試行對公車噴涂統一專用標識,并公布監督電話,方便社會公眾監督舉報。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和財政、審計、公安等部門要相互配合,加強對超標準配置車、未或批準擅自配備車、假公濟私等違規行為的查處力度。
參考文獻
[1]沈忠.論事業單位公務車輛的管理[J].經營管理,2011(11).
[2]袁瑞新.加強事業單位公務用車支出管理的思考[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