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旺 張壁 梁向陽

摘 要:隨著現代化信息的建設,信息化的測繪生產體系得到了全面的發展,成為了新時期航測遙感生產發展的主要任務和必然的前提條件。測繪生產部門正面臨由數字化生產向信息化生產升級轉變的關鍵時期,但仍然缺乏系統的信息化測繪生產體系構建模式以供參考。
關鍵詞:信息化測繪;航測遙感;生產體系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信息化步伐的不斷加快,測繪也邁向信息化測繪技術體系建設階段。走信息化發展道路,建設信息化測繪體系,實現從以地圖生產為主向以地理信息服務為主的重大戰略轉變,成為新時期測繪發展的首要任務和必然要求。信息化測繪技術是現代測繪科學技術經多學科交叉、融合后發展形成的,它依托數字化測繪體系,實現地理空間信息的快速獲取和更新、智能化處理和一體化管理、網絡化生產與分發服務。因此,結合航測生產業務,通過組織管理優化、資源整合、技術流程改造和技術裝備集成,構建面向航測生產的生產管理體系和生產技術體系,以提高生產管理能力和數據處理效率為目標,形成生產管理“網絡化、流程化”和地理信息數據處理“自動化、智能化、制圖與服務一體化”為一體的信息化測繪技術體系,促進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向信息化測繪技術體系轉型升級。
一、信息化測繪技術體系構成
在現有數字化航測生產基地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先進的計算機、網絡及數據庫等IT技術,集成數字攝影測量、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等現代測繪新技術,通過基礎設施改造、數據資源統一規劃和管理、業務管理協同優化、生產技術裝備集成,研究面向信息化測繪的航測生產技術、生產裝備和生產管理,從獲取體系、管理體系、處理體系、服務體系4個方面構建信息化航測生產技術體系,信息化航測生產技術體系從邏輯上分為基礎設施層、數據層、管理層、處理層和服務層。信息化航測生產技術體系建設,將實現地理信息數據處理“自動化、智能化、制圖與服務一體化”,生產管理“網絡化、流程化”,技術裝備“集成化”,有利于提高新型多源遙感影像處理、大數據挖掘、應急測繪保障和信息化測繪服務能力。
二、生產管理體系構建
信息化測繪生產管理體系構建立足于實現生產管理的“網絡化、信息化”,通過分析研究信息化測繪生產管理體系的主要特征和總體構建技術路線,充分利用數據庫技術、流程控制技術及信息系統集成技術,從管理業務構建、組織結構調整、業務流程構建、數據庫構建等方面確定信息化生產管理體系的構建方法、功能性能指標,并在此基礎上設計信息化測繪生產管理平臺的系統功能、流程架構、部署方案、集成方法、功能性能指標,構成集生產調度、資料管理、質量管理、技術管理、裝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于一體的信息化測繪管理體系,達到職能部門、生產部門、生產作業之間業務指令和管理信息的互通互連的效果,最終形成信息化測繪生產管理體系的構建方案和相關管理制度。生產管理體系構建思路如圖1所示。
1.管理模式構建與組織結構調整。信息化管理模式的構建是以協同管理模式為核心,圍繞生產任務執行,根據已具備的生產能力制訂生產計劃、物料計劃,下達生產指令,組織生產、控制質量、配置各類資源。利用網絡技術、信息技術,設計制定管理要素受控方案、管理系統及集成管理的設計框架,實現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生產管理的入網受控與協同管理,解決測繪生產業務作為信息流的管理問題,以提高工作效率,確保產品質量和生產工期。信息化的組織結構區別于傳統測繪生產由工作流形成的組織形式,是通過綜合生產部門的業務范圍,促進生產部門業務的多元化,形成生產隊伍作業技能的一專多能和綜合業務能力提升,帶動各類生產資源的有效集成,實現各類生產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避免了傳統模式下過于單一的部門職能分工導致生產資源無法優勢互補的問題,最終形成的橫向和縱向業務聯系將更加緊密,結構更加扁平化的生產組織結構。
2.業務流程構建。信息化的生產業務流程構建是通過對現有生產業務流程分析,綜合利用生產要素受控技術、生產任務調度技術、軟件調度協議與接口以實現不同作業環境之間的數據交換,生產上下工序、并行工序之間的任務調度,從不同項目類型出發,對業務流程進行重構;從內外一體、采編一體、圖庫一體、集群處理等方面對生產流程進行重構以實現生產全過程的集成管理,解決按需組建生產線和作業終端動態接入的協同作業問題,有效地把人、信息和裝備資源進行整合組織、合理配置、高效利用。在信息化的質量控制環節,綜合利用質量控制業務的信息化、質量信息收集和利用的規范化、質量評價的標準化,核心是全程質量控制方法、逐級逐序可追溯的質量控制機制、生產數據存儲與流轉控制方案、評價模型規范化解決方案、質檢方案規范化解決方案、錯漏描述規范化解決方案等技術方法以解決質量信息實時控制及質量問題的可追溯問題。
3.管理數據庫構建。生產管理信息的各類核心數據庫構建是實現信息化管理的前提,通過調研目前生產、管理現狀,參考相關測繪生產管理規范,提出符合信息化測繪管理的一系列數據結構設計,綜合利用測繪生產數據建模技術、元數據采集插件技術、多條件融合的數據智能分發技術,構建生產資料、質量信息、生產管理業務信息、設備資源、人力資源等信息資源庫,形成各類信息資源的規范、統一受控管理的基礎,實現數據冗余的減少和工序間數據的高效配送以解決生產部門海量資料的管理與應用問題,為信息化測繪生產管理決策提供支撐。
4.以管理平臺構建。信息化生產管理平臺的功能設計采用構建與運行,數據、邏輯與表現分離的思想,綜合利用可定制的業務建模技術、可視化的生產管理技術、集成接口設計,重點解決以往管理中各部門獨立、分散、封閉的問題,實現規模化、網絡化、多工序、多任務的協同運行;解決以往管理方式隨意、低效、工序反復的問題,以實現無紙化銜接全工序生產組織、調度;解決數據成果版本混亂的問題,以實現生產資料智能化推送,各階段成果自動匯交;解決質量管理單一、粗放等問題,以實現逐級逐序、可追溯的質量控制;實現計劃、任務、進度、質量等管理信息匯總統計等功能,為生產單位各級管理提供決策依據。平臺的體系結構分為數據層、平臺層和應用層3層,整體平臺以各類信息資源庫構成的數據層為基礎,以具備核心功能的平臺層為核心,以為單位領導、部門領導、作業人員等用戶提供權限管理模塊、基礎模型配置管理的操作界面的應用層為表現,同時結合生產單位的實際運行狀況和單位特點進行信息化測繪生產管理平臺的設計定制。
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建設周期長、投資大、涉及面廣,建設過程涉及一個單位的諸多部門,它要求將單位各部門的管理和生產業務通過各類信息有機地聯系起來,因此站在單位整體的高度提出總體規劃是信息化建設的關鍵之一,而構建滿足信息化測繪要求的生產基地是一項復雜的工程任務,不僅依賴信息化測繪技術體系作為技術支撐,還離不開管理規章制度的制定、生產組織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人員隊伍的培養;不僅需要結合信息化測繪需求進行管理流程和生產流程的有效改造,還要充分整合各類資源,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只有所有部門和人員大力支持、積極配合,信息化測繪體系建設才能有序、高效地推進。
參考文獻
[1]丁昕井.協同式柔性信息化航測生產管理模型[J].測繪科學,2017,(10):161-164,175
[2]毛米.信息化測繪體系中航測遙感數據管理及其信息統計系統設計[J].大科技,2017,(13):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