渠英杰
立德樹人是學科教學的重要使命,教師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最成功的表現就是能夠做到潤物無聲,在學生不自覺中感受到教育的魅力和精彩。讓德育在體育教學中適時滲透,這是新形勢下廣大體育教師需要研究和攻克的課題,為了能更好地實現這一目標,我們不妨從以下幾點入手。
一、言傳身教,潤物無聲
學生具有明顯的向師性,教師的言談舉止、道德修養會對學生產生積極或消極的影響,這正是教師潛移默化的言傳身教在發生作用。體育教師要想在體育課堂上更好地進行德育并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提高教師自身的師德修養,提高自身的道德情操,努力發揮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活動中的正面影響。教師絕不能把自己說的、自己做的與對要求學生做的分開來看,教師絕不能在學生面前表現出言行沖突、表里不一的情形,一個自相矛盾的體育教師不僅不利于德育在課堂上的有效滲透,同時還會疏遠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對教師產生畏懼和厭煩心理,進而影響課堂教學質量。
提高自身道德修養是體育教師的必修課,體育教師塑造自己“四有”好教師的高尚形象,充分發揮教師的向師性,積極對學生進行正能量的影響。如在體育課堂上,教師要求學生遵守課堂紀律、愛學習、愛教師、愛校園,教師自己首先就要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刻苦鉆研教材、教法;教師若要求學生上課不能遲到不能早退,體育教師本人首先就要做到提前到崗、不拖堂、不應付;教師如果要求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同學之間團結互助、精誠團結,教師也要處理好自己與同事之間的關系,建立和諧友善的人際關系;體育教師如果要求學生在體育室外課堂中必須穿運動服和運動鞋,那么教師也要身著體育課上必備的運動服裝;體育教師要求學生們課堂上使用文明用語,教師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得體恰當??傊?,體育教師對學生的道德教育需要在潛移默化中進行,需要在不斷提高自身修養、為人師表中實現,體育教師要以高尚的師德、獨特的魅力、高超的教學技巧對學生施加影響,用自己的教學策略和教學魅力贏得學生的尊重、信任與喜愛,讓學生親其師、愛其師、信其師,在不自覺中嚴格要求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課堂教學,有機滲透
教師對學生教育的主要陣地在課堂。在體育課堂上,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適時地進行德育,讓學科教學同德育有機結合起來,要做到德育的有機滲透,教師不妨這樣做:
(一) 體育活動中,磨練意志
與其他學科相比,體育學科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和訓練性,通常的體育訓練又以室外訓練為主,這些運動項目均具有較強的訓練強度,這些強度則要求學生必須努力堅持、用堅強的意志力來克服。因此在體育課上,要實現這些強度的訓練,則需要學生具備堅強的意志力,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在體育教學中要巧妙地運用所教授的知識加強對學生意志的培養,培養學生在困難面前勇于面對挫折、敢于拼搏、頑強進取的韌勁和拼勁。如在體育課上,教師教授知識點:耐久跑和跨欄時,面對漫長艱巨的任務,學生往往會出現在訓練過程中不情愿、退縮、放棄的消極情緒,體育教師則應該時時為學生鼓勁,鼓勵學生勇于參與、敢于挑戰,讓學生在一次次的訓練中達到磨練意志的教育效果。
(二)體育活動中,培養競爭與合作意識
競爭與合作意識是現代社會的一個重要標志,在充滿競爭與合作的時代,教師有信心也有責任使現代社會合格人才具備競爭與合作的基本素質。但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就是在家庭優越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學生,缺乏合作能力,競爭意識不強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而體育課上的教學內容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比如體育課上可以開展籃球、排球、足球等小組類競技項目,這些活動均以小組為單位,為培養學生的合作與競爭意識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體育教師可以在這些小組類競技項目中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與合作意識。在這樣的活動開展中,教師要積極地滲透合作帶來精彩的成功意識,讓學生通過合作深刻地感受到小組的勝利離不開個人的力量,通過這樣的競技項目可以激起學生的求勝欲,在增強學生的競爭和合作意識的基礎上,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也能得到增強。
(三)體育活動中,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增強體質、為國爭光,是體育教學的重要目標。我們可以通過向學生講述一些體育名人為國爭光的事跡,如:一節籃球課,在導課環節用籃壇巨星“姚明”的掛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時用姚明的成長經歷激勵學生刻苦訓練、為國爭光;或是用多媒體向學生播放歷屆奧運會上我國體育健兒為國爭先、奮力拼搏的場面,讓學生受到強烈的情感感染與熏陶,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培養學生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
三、善于捕捉,抓住契機
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不斷變化的過程,在課堂上總會發生意料不到不可預知的情況,教師要正確看待和對待課堂上的“矛盾沖突”,運用教育機智,將這些意想不到的“矛盾沖突”轉化成教學資源,使其為教學服務。在很多時候,看似與預想無關的課堂突發事件,不是對教學的干擾,也并不是課堂的阻礙,而是一種寶貴的課堂教育資源。教師要善于捕捉教學中的每一個教育契機,積極合理地利用這些突發事件,使自己的教學處于動態生成中,而動態生產中的教學則更不應忽視了德育。不是有意而為之,而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發生,從而達到滲透德育于無形的目的與效果。如在體育課堂上學生進行熱身運動時,總會有部分學生不把課堂紀律放心上,表現出不以為然的樣子。教師面對不守紀律不按規定熱身的同學,如果將教學的中心轉向教育批評這些學生身上,不僅會擾亂正常的教學活動、打亂教學計劃,而且會把這些同學放在全班學生的眼光的焦點中,這無形會放大學生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讓學生滋生逆反心理,進而影響教學質量。
面對課堂上的突發事件,教師更多應該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通過表揚激勵優秀學生,更可以以此給同學們做出榜樣,激發更多的同學向這些受表揚的同學看齊,以此營造更加積極上進的課堂氛圍。
四、結語
總之,在體育學科中滲透德育是素質教育時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與要求,我們要發揮體育學科的優勢,于無形之中滲透德育,促進學生道德修養的整體提高。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