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燕
偉偉是一名小學四年級的學生。在媽媽看來,老師每天布置的作業并不多,“甚至比不上我小時候的作業量”,但偉偉每天晚上寫作業都要磨蹭到十一二點,這讓媽媽很頭疼。其實,很多家長吐槽,陪孩子寫作業最見不得的就是太磨蹭。不過你也許不知道,孩子寫作業磨蹭可能是多動癥作祟。
寫作業磨蹭或是多動癥作祟
“我們經常遇到孩子寫作業慢這個問題,其實很有可能是兒童精神科常見的一種疾病,叫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專家介紹說,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其實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多動癥。它的特點包括三個“心”:容易分心,比如上課易分心、愛走神,寫作業的時候易分心,甚至上課外活動課的時候也會分心。
多動癥患兒行事易沖動
從發育水平來說,15%的正常孩子精力特別旺盛、好動,但他們的好動都是有目的性的,而且不影響社會功能,學習、紀律、伙伴關系都良好。但多動癥孩子的好動則表現出無目的性、難以自控的特點。 多動癥狀出現時,孩子常常伴有行為魯莽、唐突、做事不考慮后果。他的要求必須立即得到滿足,遇到挫折也不能忍受,很容易出現激烈情緒和沖動行為,甚至動手打人。這些行為往往屢教不改,剛剛保證不再犯了,很快又會犯老毛病。無論家長、老師怎么批評教育,都無濟于事。
生物學因素是主要病因
多動癥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專家介紹,這是由生物學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社會因素單獨或協同作用而造成的。社會、心理因素一般包含有個性的異常、家庭關系不和睦、教育方式不當等。但目前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生物學因素是它的主要病因,它是一種神經發育異常的疾病。患兒腦發育延遲,并且腦體積的異常隨年齡的增長持續存在,導致此疾病可能成為影響患兒的慢性疾病。由于病因的多樣性,注意缺陷多動障礙患者需要綜合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以及教育干預等。
被誤解易引發其他問題
一般來說,患注意缺陷多動障礙的孩子注意力集中能力與其發育水平不相稱。正常5~6歲的孩子集中注意力時間是12~15分鐘,7~10歲的孩子是20分鐘,10~12歲的孩子一般是25分鐘,12歲以上的孩子才有與成人相似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也就是30分鐘。 專家介紹,這些孩子常常被家長和老師誤以為學習態度不端正,是故意為之。如果這些孩子被誤解,很容易引發其他的心理或行為問題。比如,出現對立違抗障礙,就是總和家長老師對著干,說什么就不聽什么;出現情緒障礙,孩子表現出焦慮抑郁的情緒。這兩個問題都可能進一步影響孩子的學習能力,最終導致惡性循環,進而對孩子造成終身影響。
專家建議,在幼兒的小學階段,四年級是孩子行為、習慣轉變比較大的時間段,如果在這一階段,孩子出現了課堂中無法集中注意力、行為拖沓、成績持續下滑等現象時,家長就應該考量孩子是否出現了多動癥的文體,并應及時的前往醫院尋求專業的醫師的幫助,積極的進行診斷、治療。
成人也會患上“多動癥”
就目前來說,實際患有多動癥的成人遠比我們日常診療過程中接診的人數要多。尤其是近幾年,在實際診療過程中出現的多動癥成人患者不斷的增多,據調查,這一部分成人大都是在幼兒階段便已經出現了多動癥的癥狀且沒有及時的進行干預、治療,雖然其中很大一部分成年人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自控能力的提升而表現的不是十分明顯,但是,其中一部分成人多動癥患者的癥狀仍舊會或多或少的影響患者的工作、生活,很多成年人會認為這種問題是情緒變化所帶來的,但不知道是因為多動癥。例如“低效工作狂”就是典型的成人多動癥,他們往往在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精力,但是卻收效甚微,這些問題的出現都跟多動癥有著不可忽視的關聯。
(責編 ?劉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