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宣姣
我國現有的小學數學教育體制仍有一些有待解決的問題,如數學課本的教學內容過于局限,教師的教學方式缺乏創新,課后對于教學內容的應用與穩固也不夠充分,這就造成了很大程度上學生的厭煩心理。為此,學校應對教學課本進行改良,在引進師資方面也要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有一定程度上的了解,課下對學生知識的鞏固工作也要做好。
一、培養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重要意義
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對小學數學教育領域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定要將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作為重要的教學任務。首先,對于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科而言,數學運算能力是學生們必須掌握的一項數學技能,能夠對學生們的數學學習成效產生直接的影響。因此,對學生們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也是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次,數學運算能力不但是學生們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工具,也是提升學生們認知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近年來,老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都會將對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另外,學生們如果能夠具備良好的數學運算能力,還能夠促進自身運算思維的發展,從而有效的推動自身數學思維的進一步完善。最后,在當今的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領域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們數學核心素養的培養,而數學運算能力正是數學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老師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對數學運算能力的培養予以高度的重視,從而促進學生們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進而有效的推動素質教育工作的順利實施。
二、小學數學運算能力培養中常見的問題
(一)數學課本內容過于局限
數學課本是小學生接觸知識的第一渠道,因此,數學課本的內容直接影響到學生們對數學的第一印象與學習興趣。但就目前的數學教育課本來看,其內部的學術氛圍過于濃厚,開卷就以大量的導論作為主要內容,小學生大多處于活潑好動的年齡,對于過于死板的教育言論沒有興趣,甚至會讓他們產生厭煩心理,這會讓他們在起步階段就不能產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其次,在教學課本的正文方面所涉及到的也主要是學習內容,大部分為定義,其次就是數學習題,很少會涉及到關于數學的興趣拓展,主要講解學生的學習內容,這無可厚非,但缺少關于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這就嚴重影響了學生對數學這一主科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的教學方式缺乏創新
教師的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學習效果也有十分深厚的影響。雖然就目前的教育事業發展來看,我國對教育工作越來越重視,但其主要重點關注對象卻是初中及高中學生,對于小學這種主要以啟蒙工作為主的學習階段,其重視程度還是大大低于其他學習階段。由此,對于教師的教學方式學校也沒有嚴格的要求,這也導致就目前來看,小學的教師主要以課本上的學習內容為主,甚至在一些師資較為匱乏的地區,數學教師是臨時由其他專業或科目轉過來的教師,這嚴重拉低了數學的整體教學水平,甚至一些教師講課過于死板,直接將課本上的內容照搬過來,以課本上的內容為主要授課內容,授課過程過于模式化。
(三)學生缺少課后的知識運用與鞏固
學生進行過課上學習后,課后對于學生所學習的運算技巧應當適當地做好知識應用與鞏固。但現階段,由于教育課本的內容設定與教師的教學方式都嚴重打消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學生本身十分排斥課后的鞏固學習。就算教師留了一些關于數學運算的課后習題,學生也是硬性地學習,完全沒有起到鞏固學習的意義。課后的學習鞏固是培養學生運算技巧的關鍵,但首先,教師無法及時地向學生安排隨堂作業,大多時候都是教師安排隨堂練習,就算安排了作業,大多沒有進行及時的檢查,或是安排家長進行檢查,這樣極不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三、小學數學運算能力培養策略
(一)對數學課本進行重新修訂
首先,教育機構要注重數學課本的修訂與整改,保證課本內容的新穎與創新。在課本的教學內容方面,要保證與學習內容相匹配,不能為保證學生對學習的興趣而大量減少知識含量。在教學課本上的顏色應用上也可以選用比較清新的顏色,在習題方面也盡量避免直接列出算式,可以與實際問題相結合,也可以適當添加一些插圖與問題相結合,便于學生們理解問題,同時豐富的圖畫與顏色也可以培養學生們的思維能力,更有利于他們的隨堂記憶。同時,和學生年齡相匹配的課本也可以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與學習能力。對于課本內部的知識,教材修訂小組也要切實地根據小學生的智力發育水平與實際接受問題的能力,由淺到深地向小學生普及數學方面的運算知識,避免在短時間內讓他們接受超負荷的內容。
(二)引進創新型教育人才
在教育師資引進方面,學校要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有一定的創新要求,首先要取消古板的教育模式,教師本身要有很強的創新能力,對于課本上的知識要進行一定的拓展,還要有能力處理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在教育的同時還不能影響到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對數學方面的運算技巧也要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為此,可以選擇一些比較有教學經驗的教師,這樣教師就可以根據書本上的內容自行地向學生們滲透一些書本以外的學習技巧,讓同學們拓寬自己的學習領域與知識面。
(三)教師監督要學生課下的知識應用與鞏固
對于課堂上所教授的內容,教師也要對同學們做好課后的鞏固工作。首先,教師要明確當堂對學生們所講解的內容,避免內容過多,學生無法接受,教師可以根據當堂所剩余的空閑時間適當安排一下當堂的隨堂練習。除了當堂的鞏固練習外,教師還應向學生留一些課下練習,但要避免作業過多占用了學生們的休閑時間。對于教師所留的課下練習,教師也要盡量自行進行檢查,了解學生們的知識掌握情況。
(四)課外閱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運算能力
閱讀不同的書籍有助于優化學習方法,特別是數學類的速算法、小知識、知識窗等,不但能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學習效率。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這么一個現象,懂得自己去閱讀的學生成績往往會更好。
針對這一現象我也做過一些調研,其中一個喜歡閱讀的學生告訴我他的經歷,這個學生平時的數學成績在班級是中等水平,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他看了一種乘法速算法,個位是5的兩位數相乘方法,例15×15、25×25、35×35……,有一種快速的計算方法:即答案的后面兩位數是這兩位數的個位相乘等于25,答案的前面一或兩位數是這兩位數的其中一個十位數乘以另一個十位數+1。
如25×25=625,答案625中的十位數和個位數“25”是乘數25中個位數“5”乘以“5”的積,答案625中的百位數“6”是乘數25中十位數“2”乘以“2+1”的積,然后把百位數、十位數和個位數的積拼在一起就是正確答案“625”;同理15×15=225、35×35=1225、45×45=2025……也是一樣。掌握了它的計算規律,很快就能算出結果。
四、結語
近年來,我國的教育事業得到了穩固的發展,但與此同時,還有一些比較明顯的教育問題有待解決。對于小學生的運算能力培養方面,首先,在教材方面就有一定的缺乏,在教師資源方面,教師大多缺少創新意識,另外,在學生的課后鞏固方面也有一定的漏洞。因此,要想提高小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首先就要從同學們的角度出發編排教材課本,學校盡可能地聘用創新型人才,另外還要監督學生們的課后學習情況,讓學生們充分了解吸收自己所學習的知識,只有教師充分地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學生自身充分地利用課上課下時間,學生們的數學運算能力才能得到穩定的提高。
(責編 ?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