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著多年的刑偵工作經驗,
他僅僅從一些照片,甚至是一張照片上
即可描繪出犯罪過程和罪犯的特征
1998年12月,震驚全國的“長勝”輪碎尸殺人案尚處于一片疑云之中。一名法醫根據汕尾發現的3具無名尸體,大膽推測出此案與失蹤多日的“長勝”輪的種種聯系,并初步勾勒出一個兇神惡煞的殺人犯罪集團的輪廓,為偵破此案提供了一條具有重大價值的信息。案破后,他榮立個人一等功。
他,就是中國法醫學會常務理事、廣東省法醫學會理事長、廣東省公安廳刑偵局主任法醫師、公安部特邀刑偵專家歐桂生。
一語撥正破案方向
2001年3月27日下午,粵西某市一繁華路段發現一具被用4個編織袋包裝的全裸女尸。警方迅速組織力量破案。初步得出“死者是當地人,死者被害于當地”的結論。其理由十分明確:一、附近的3名售貨員一致地說曾多次見過死者;二、其他方面的信息也顯示作案者就在附近。據此,警方確立了“立足本地”的破案方針,但是,之后卻毫無進展。
此案在當地引起極大的震動。4月1日,歐桂生接到任務后,根據有關情況,憑經驗和直覺認為死者不可能在現場附近被害,建議當地警方重新研究。這個建議非同小可,它關系到整個破案的方向。要知道,此時千多名民警和治安人員正“立足本地”,不惜掘地三尺深挖罪犯!此論引起了當地公安機關領導很大的震動,他們立即請求省公安廳派歐桂生等同志到現場指導。
歐桂生緊扣現場、尸體、包裝袋三條弦展開分析研究。他首先從尸體捆綁的結實程度,判斷作案者早有遠程拋尸的準備;接著又從捆綁尸體的電視天線某部位顏色改變的細微處發現重大疑點。這個細節,在此之前也有人看到,但認為只不過是電線上的油漆深淺不同而已。而歐桂生卻發現改變顏色的地方有著一定的規律性,即凡是尸體和編織袋摩擦的地方,電線的顏色就改變了。靈機一動,他拿著捆尸的電線和編織袋摩擦了半個小時,眼看著電線的顏色漸漸加深,逐步接近于捆尸電線的顏色。于是,他進一步認為,電線變色正是運尸過程中的摩擦所致,尸體至少來自半小時路程以外的地方。
在現場運尸的行李車上,歐桂生又發現一個有“至中”字樣的小紙片,細看是珠海市拱北車站發往各地車次的單張時刻表,他腦子里思忖作案者和被殺者是否來自珠海?其實,在這之前,雖然也有人提議去珠海查一下,但被目擊者提供的證明沖擊掉了。這時,歐桂生還通過尸體上的信息,判斷出死者生前是一“風塵”女子或有不良前科,也許有可能被公安機關處理過并存有指紋。于是,結合種種跡象,他果斷提出:將死者指紋送省公安廳“指紋系統”查對,將注意力轉向珠三角,尤其是珠海。4月3日,省公安廳得出“指紋系統”查對結果:死者為湖南人,25歲,已婚,住珠海,1992年曾被公安機關拘留。4月4日,公安機關對其丈夫關智源進行審查,關智源很快交代了在家中殺人后移戶廣州,再拋于尸體發現地點的事實。
歐桂生為何敢于大膽推翻以前的破案方向,其中包含著深刻的思考。他說:現場信息紛繁復雜,有的信息浮出來了,但串不起來,真偽莫辨。因此,不能孤立地依靠一個方面而否定其他方面。凡是信息都要分析;凡是疑點都要排查。至于3名售貨員的反映,一聽就覺得荒誕不經。根據死者的頭顱照片,明顯看出前門牙嚴重下陷,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特征,但目擊者恰恰都沒有發現。總之,只有全面,才能真實地反映案件的客觀本質。
“看圖說話”擒罪犯
對于一些血淋淋的現場碎尸的照片,一般人看了會覺得惡心難耐,歐桂生卻可以一連看上幾個鐘頭。憑著多年的刑偵工作經驗,他僅僅從一些照片,甚至是一張照片上即可描繪出犯罪過程和罪犯的特征。
2000年3月5日上午,汕頭龍湖區龍湖村發現一個裝有人頭和尸骨的旅行袋,袋中的尸體被從不是關節的地方硬生生地剁開,而且頭顱被水煮過,手段十分殘忍。為了破獲這起駭人聽聞的碎尸案,案發第二天,省公安廳派出歐桂生等人來到汕頭。
面對照片,歐桂生從容推斷,層層剝筍:
——根據尸體的新鮮程度,分析死亡時間在24小時內;
——根據包尸袋提供的信息,分析罪犯和死者均處于生活底層;
——根據死者個人特征和明顯的抽煙飲酒喝濃茶習慣,分析死者為潮汕人;
根據罪犯碎尸時笨拙兇狠的手法及煮頭顱而保留死者陰部的情況,說明以下三點;一、罪犯生前與死者常在一起;二、罪犯有反偵查的心理——怕人們循著死者找到兇手;三、從尸體陰部保留完好的情況分析,罪犯很可能是女性。
根據這個思路,公安機關很快抓獲了殺人兇手。不出所料,殺人者果真是女性;被殺者果然為潮汕人;兩人是狼狽為奸的一對社會渣滓。在此案的調查過程中,雖然一度山重水復,使辦案人員對歐桂生的推斷產生過懷疑,但歐桂生始終堅定不移。此事傳開,潮汕一帶便傳揚著“省公安廳有個歐神仙,看圖說話擒罪犯”的美談。
“政治法醫”化解矛盾如春風
歐桂生不僅是一名法醫權威,更是一名從政治的角度看待法醫工作的老民警。他憑著權威的令人信服的鑒定結果,全力化解傷亡問題引起的社會矛盾。
有一年,粵東某村干部帶人將一村民打傷,送院治療后,不久死去。死者家屬認為死亡是損傷所致,拒絕接受調解,堅決反對尸體解剖,并從醫院搶走尸體。村干部一方又從死者家中搶回尸體。雙方劍拔弩張,死者家屬又召集了更多的人,準備到政府鬧事,事態變得十分緊張。
千鈞一發之際,省公安廳派歐桂生來到事發地。歐桂生不顧大家勸阻,直接找到死者家屬,開誠布公地說:“我是省公安廳刑偵局的主任法醫,我首先對你們的不幸表示極大的同情。同時,我奉勸大家,你們這樣鬧是不對的,也鬧不出結果。只有進行尸體解剖才能弄清真正的死因。請你們相信我,真正的死因,待尸體解剖后一定水落石出。”歐桂生的真誠感動了大家,死者家屬的情緒逐漸平靜了下來,最終同意解剖尸體。歐桂生以客觀事實,得出一個令雙方信服的結論,一場軒然大波就這樣平息了。
每年,像這樣大大小小的因傷亡引起的糾紛,歐桂生都要面對七八十件,他都從維護社會治安的高度,一一認真處理,不因“無技術含量”而推諉。他用自己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和高明的技術,維護了法律的公正。
法醫是什么?法醫就是有著一定專門法醫知識的醫生嗎?歐桂生認為這種說法并不全面。他認為:“真正的法醫,應當學識廣博,頭腦敏銳,思想深刻,目光犀利,聯想豐富,洞察秋毫,長于推導,勇于判斷并堅持真理,為維護法律的公正恪盡職守。”★
(責編/聞立 責校/陳小婷 來源/《法醫歐桂生:我很樂意挑戰難案》,洪奕宜/文,《南方日報》2011年5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