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傳海
轉瞬間,我已離開母校56年了(1957年至1963年在讀),但是對于我的老師、領導仍然記憶猶新,特別是熊南英教導主任,我特別尊敬她,她是我的再生父母!
務川解放前夕,熊南英來務川,是開明紳士申尚賢縣長請人用花轎從西南聯大抬來的,后來她成了申縣長的終身伴侶,兩人相親相愛幾十年。自從熊南英來到務川這個貧窮落后的地方,一呆就是幾十年。她把青春年華和畢生精力,都無私奉獻給了務川人民,獻給了務川的教育事業。
熊南英一來到務川一中,就特別物色了一大批優秀教師。她把這些教師團結在她的周圍,為務川人民培育了一大批精英學子。他們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都作出了卓越貢獻,為務川人民爭光爭氣!
熊南英在校期間為人師表,愛生如子。
我在務川一中上學時,曾親眼見到她在上晚自習時輔導學生,熄燈后查鋪,看是否有學生踢被子,如果踢開了她就及時幫忙蓋好;她看見家庭貧窮的學生衣服破了,就給這些學生縫縫補補,例如她曾經給張治賢、王美貴、申茂周等學生補過“萬年衣”(幾代人穿了又穿、補了又補的破舊衣服);她還教育學生自備“針線包”,縫補不求人,大多數學生都做到了,大家都親切地喊她“熊媽媽”。
熊南英在務川一中期間,常常自己掏錢備一個藥箱,買一些常用藥品,如紅汞水、酒精等消炎藥;阿司匹林、去痛片等感冒發燒藥;松節藥等外傷藥品。
有一次我上體育課時,不小心扭傷了踝關節,她聞訊后立即和當時的體育老師楊學旭趕來幫我搓揉,不到幾天我就能下地走路了。她既管教學又管醫療,不愧是務川一中的“義務校醫”!
在三年困難時期,學生因食物匱乏,營養不良,導致全身浮腫,于是她號召學生“生產自救”,大量種植白菜、蘿卜等蔬菜。全校師生共同奮斗,渡過了難關。
當時務川一中有不少外籍教師,因舉目無親,餓得受不了,請求調回原籍工作。如袁精一等俄語教師,他們走后學校因缺俄語教師,俄語課程就不得不停了。這時,熊南英想到一個辦法——破例提拔俄語成績好的學生當俄語老師,邊學習邊教學。她的主張得到采納,解決了燃眉之急。
可惜“文革”初期,造反派把這位德高望重的“熊媽媽”連同她的老伴申尚賢縣長趕進了“牛棚”。
一家人住在芭蕉灣,把廁所改裝成小平房,又臟又臭,但他們毫無怨言。而且,他們借此機會接近貧困農民和菜農,買菜時從來不討價還價,菜農說多少錢一斤他們就給多少錢。有一次趕場天,一個賣柴的農民正好從她家門口過,她就買了一捆,農民說1.5元錢一捆,她卻給了2元,這位農民要補她0.5元錢,她卻說:“你這么辛苦,就不補了。”這件事被傳為佳話。
老教導主任熊南英的傳奇故事,永遠銘刻于我們萬千學子的心中。★
(本刊選錄時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