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鋒
摘 要:本文對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教學的有效策略進行了分析,對提高政治課教學質量進行了探究,希望能給相關教育工作者改進工作提供有效的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政治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088-01
初中是學生成長和發育的主要階段,如果在這一階段能夠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對以后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的形成都有非常大的幫助;思想決定人的行為。為了改變以往教師教得辛苦、學生學得痛苦的局面,切實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修養,以適應新課程改革的標準,教師的教學方式必須加以改革創新。
一、初中政治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目標教學法運用不夠恰當
目標教學法是一把雙刃劍,目標教學法運用得恰當。可以正確引導教學,使學生理解講課的思維與過程,理解其中的深刻內涵。但許多教師過于依賴目標教學法,進行形式主義的教學。這樣不但忽略了掌握知識的重要性,而且降低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啟發式教學實際運用中存在的問題
啟發式教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方法,其核心是通過設置疑問引發學生思考,提問學生,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學習,主動獲取知識,并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新精神。許多教師在操作和運用啟發式教學方法時存在著以下問題。
首先,教師設置的問題缺乏思考的深度,只是對最基礎的問題進行問答,以致不能從本質上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思維活動,把啟發式教學變成了簡單的問答式教學。
其次,教師在課堂上的設問內容較為簡單,達不到激發學生主動思考的目的,而且教師對于簡單問題的講解,也會降低學生的課堂學習熱情,降低課堂教學效率,最后導致學生對于很多深層次的知識不能理解掌握,學習質量不高。
再次,很多初中政治教師在課堂上設計了過多的問題,將啟發式教學變成了學生提問的課堂,并且片面地把學生提問問題的多少作為衡量教學質量的標準,不能充分引導學生根據學習內容提出問題。還有些教師對學生的實際情況了解不足,過高地估計了學生的水平,致使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著邊際,使課堂成為一盤散沙,再加上許多學生表達水平不高,增加了課堂的尷尬局面。
3、過分重視學生的成績
在“應試教育”的今天,升學考試的導向使許多教師只注重學生成績的多少,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方法、適應能力和優秀品質的培養。
首先,許多教師把學習成績作為評判學生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個別教師甚至潛意識地歧視成績不優秀的學生,從而造成了學生自卑、自棄的不良心理。
其次,教師對學生實施“題海戰術”,而不注重課本及學習方法的培養,使很多學生在題海中迷失了方向。這有悖于教學大綱的要求,有悖于素質教育的要求。
二、新課改背景下初中政治教學的有效策略和分析
1、深入研究教材,準確把握教材主旨
教材是教學的中心,是學生學習的海洋。因此,教師課前應熟練課程編排的意圖。政治這門學科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重在培養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從行為上引導學生樹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并在實際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另外,政治課也讓學生對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國情等多方面的知識有更多的了解。新課程改革對政治這門學科從思想、人文、實踐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符合現代教育的理念。
2、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政治課程標準其中一點指出要“培養愛護自然、鑒賞自然、保護環境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進校園,欣賞校園的美麗風光并指出校園中環境的破壞。學生經過探索,再回到教室,對美的認識會更加深刻,之后很多學生都參與了校園環境保護小組,提高了環保意識,培養了合作精神。在學習法律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給學生看一期《今日說法》,這不僅能使學生認識到法律的重要作用,也激發了學生學習法律的興趣。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能使學生更充分地理解學習內容,并聯系實際,提高學習效率。政治與現實生活密不可分,教師應該經常督促學生關心時政,以使學生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在學生學習生活過程中,教師還要注意培養學生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比如:教師可以通過課前心理試卷調查學生考試焦慮的現象,教給學生克服考試焦慮的方法,培養他們正確的學習觀念,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
總之,新課標指出,初中思想政治教學必須要促進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讓初中學生掌握和理解基本的思想政治知識,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此,在現階段的初中政治教學中,教師不應只注重學生成績的高低,更應該注重學生素質的培養,并進一步加強對教學方式研究,改善教學方法,進而不斷提高初中生的思想道德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