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閔建雄(1957- ),公安部物證鑒定中心處長,公安部特邀刑偵專家,在法醫損傷、血跡形態、命案現場重建等方面一直走在國內學術和實踐的最前沿,直接指向命案的偵破。他精于法醫理論,不止一次上演過讓死者“說話”的奇跡,在國內法醫界赫赫有名,在國際上也有很大的影響。
事跡摘選:
2001年4月1日凌晨,呼和浩特消防警察接報警后,火速趕往一處小樓救火。他們意外地發現,在燃燒最厲害的房間里,房屋主人馬志軍一家四口竟然橫尸于屋內,其中還有一個不到滿月的嬰兒。
兇手在殺死四人之后,不但從廁所放水沖洗了痕跡,而且打開煤氣縱火焚燒,有意破壞作案現場;再加上消防員用高壓水槍滅火,沖進房間救人,使現場變得更加一片狼藉。這一切,顯然都在兇手的安排之中。呼和浩特新城分局副局長賀寶峰說:“這個人應該懂火,懂水,懂氣。現場已經是全部破壞了,從公安角度來說,可利用的痕跡、物證、足跡、指紋這些東西都已經全部破壞了。”
而被害人馬志軍身份極為復雜,他以前是某銀行的副行長,后來下海經營房地產迅速積累財富,有大量的債務糾紛。辦案民警在排查了近千名和馬志軍有關系的人之后發現,要想憑借這種方式找到突破口,時間根本消耗不起。
40多天的排查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警方始終不能確定作案工具、作案人數,甚至不能為案件定性是仇殺還是財殺。因此,他們寄希望于閔建雄的到來能給案件偵辦帶來幫助。
閔建雄首先來到停尸的地方,一眼掃過尸體上的創痕,閔建雄就已經能夠強烈地感受到兇手下手陰準,刀刀致命,一定是為謀人而不是謀財。
正在這時,內蒙警方發現了一份被隱藏的信件,里面是馬志軍在悄悄舉報當地的一個黑社會性質組織。內蒙警方對信件中提到的黑社會性質組織立案偵查,發現他們的確劣跡斑斑,但是和馬志軍案找不到必然的關聯性,只能另行處理。
閔建雄仔細研究著女主人宋慧珍的尸體,“因為她身上的損傷多,損傷多就意味著她留下的痕跡越多”。在解剖中,他發現宋慧珍的胸骨上有一個極為顯著的特征,就是在一個破裂的胸骨的兩端,各有方向相反的兩條橫行的拐角。閔建雄說:“這強烈地提示,兇器在穿透胸骨以后,并沒有垂直地拽,而是經過了轉動以后,再進行拽。由于經過轉動,兇器的上緣和下緣發生了方向相反的轉動。所以胸骨上的這個骨質損傷特點,提示這是一個雙利刃的可能。”
緊接著,死者左手虎口以及食指和中指的兩處傷痕引起了閔建雄的注意,當地法醫已經對這兩處傷痕給出結論,是一種主動的抵抗傷,但是閔建雄認為這兩處是直接和兇器接觸的傷痕,恰恰能夠反映出兇器的特征。
閔建雄發現,死者身上所有大力度的刀傷,深度竟然幾乎一致,而且所刺的部位都集中在死者身體的上半身胸部和背部。閔建雄將死者和其他幾具尸體作比較,也發現了同樣的特征。在閔建雄看來,如果不是同一個人使用同一種作案工具順序刺殺,傷痕不可能達到如此高度的一致,而且這個兇器必然帶有護柄,質地非常好,是軍用、警用刀等特別刀具的可能性很大。
單從法醫的角度來看,一人作案的特征極為明顯。
內蒙警方對他的推測目瞪口呆,萬一專家出錯怎么辦?
一天夜里,新城民警再次來到現場,希望有所發現。在現場附近,他們發現一個醉漢,醉漢在看到民警后流露出驚慌的神情。民警們當即上前去詢問,醉漢說自己是一個退伍的消防兵,然后走掉了。過了一會兒,一名民警突然想到賀寶峰和閔建雄的分析,兇手懂水、懂火、懂氣,使用的是質地非常好的匕首,有沒有可能是一個受過消防訓練的人呢?
想到這里,幾名民警沿路狂追那個人,但是,那人已經消失在漫漫黑夜中了。警方馬上組織人手調查,很快抓到了犯罪嫌疑人張功。直到張功落網,警方依然按照張功有同伙準備了備用審訊方案。但是,張功交代的殺人經過,再一次印證了閔建雄對犯罪現場的重建。張功當天一人作案,手持的兇器是一把鋒利的雙利刃警用匕首。殺人的順序是由強到弱。
案件偵破以后,辦案民警特地打電話告訴閔建雄,的確是仇恨讓張功如此兇殘,但是仇恨的最初動因卻是那么讓人不可思議:
2001年春節前夕,張功騎自行車被馬志軍開車碰倒,兩人發生了爭執,馬志軍對張功進行了辱罵,走時還朝張功的臉上吐了一口唾沫,這讓張功懷恨在心。他連續多次到馬志軍家附近窺視、踩點,并最終入室滅門。罪犯交代的所有的作案過程、作案心理,和閔建雄對犯罪現場的重建如出一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