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物真正有抱負,不能移民。
國家因你而強大,社會因你而進步,
人民因你而富足,這才是企業家
一位來自社會主義國家的商人帶著資金,在資本主義大本營振興建廠,并與美國工人階級斗智斗勇。多么魔幻的劇情,而它就發生在現實生活中!
他太有名了,一舉一動都備受關注,即使是遠在大洋彼岸的美利堅合眾國。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夫婦所投資的首部紀錄片《美國工廠》,講述了這名商人——中國福耀集團老板曹德旺到美國投資開廠后發生的種種故事。
“對美國政治、文化、市場觀察了20年后,我才下手”
早在上世紀90年代,曹德旺就已瞄準了美國市場。當時,他發現美國市場上玻璃的零售價格是自己賣給美國大批發商的好幾倍。于是,在美國建倉庫的想法出現在了曹德旺的腦中。
曹德旺有了想法就要付諸行動,美國設廠的事情馬上被提上日程。然而,他在美國開工廠的行為卻被人們看作是“跑路”。一時間,“曹德旺跑路”的新聞鋪天蓋地。
曹德旺說:“我在美國投資是從1995年開始的,原來拿幾百萬、一千萬美元去投資。對美國政治、文化、市場觀察了20年后,我才下手。”
2014年,由福耀集團投資的位于俄亥俄州代頓地區南部莫瑞恩市的福耀玻璃美國有限公司汽車玻璃工廠正式竣工投產,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玻璃單體工廠。這給當地的老百姓帶來了很多希望。
福耀玻璃美國工廠不僅是莫瑞恩最大的投資項目,也是近年來美國獲得的最大的投資項目之一。福耀目前已經投入至少700萬美金來引進機器、設備及生產玻璃的原材料等,建立了至少24條生產線。曹德旺在美國辦工廠的事吸引了美國導演的注意,《美國工廠》的故事從這里開始了……
憑什么要受進口玻璃的欺負
人們好奇“一個中國人為啥非要到美國開廠”,而曹德旺最初的目的很明確——賺錢。作為商人,外國市場的低成本自然對曹德旺有著吸引力。但他沒忘記自己的根在中國。
1994年,曹德旺獲得了美國“綠卡”,但到了2005年,他拿著“綠卡”跑到美國大使館,要把“綠卡”還了。“那時候我發現,福耀將成為中國未來汽車玻璃的代名詞。移民不是大人物做的,是小人物做的,大人物真正有抱負,不能移民。”
正因為有這樣的胸襟和氣魄,曹德旺才有了成功的基石。而這些都離不開他自小的家庭教育和奮斗經歷。
1946年,曹德旺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市。由于家里貧困,他14歲就輟了學。不過從小苦大的曹德旺,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母親常常鼓勵他:“要抬起頭,要微笑,要有骨氣,有志氣!”父親教育他:“人可以死,但信用不能死。”曹德旺一直銘記父母的話,“這些對我以后做生意很管用”。
1976年,福清市高山鎮成立了一家異形玻璃廠,曹德旺到廠里當了一名采購員,在短短幾年內就將玻璃供銷做得有聲有色。
1983年,37歲的曹德旺承包了該玻璃廠。當時,沒人相信他能做到。但結果是,他通過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工人工資和工作效率,當年便實現盈利20萬元。
1984年,曹德旺給母親買了一根拐杖。他把拐杖當扁擔,挑著東西上車時,司機提醒說:“小心一點,別碰了車玻璃,一片幾千塊錢,破了你可賠不起!”曹德旺不相信,回去后到汽車修理廠轉了轉,發現果真如此,而且有錢還不能馬上換。那時中國不生產汽車玻璃,要換就得從日本等國訂貨,費時費錢,關鍵是感覺很受欺負。他這才明白,為什么很多車的玻璃破了就用膠紙貼著,湊合著用。
他不滿中國只能進口昂貴汽車玻璃的現實,立下“為中國人做一片玻璃”的志向,開始轉戰汽車玻璃。他以超低的價格一下子讓汽車維修廠家趨之若鶩。
1987年,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曹德旺持續擴大經營規模,興建中外合資“福建省耀華玻璃工業有限公司”,這就是福耀集團的前身。4年后,福耀集團成為中國內地首家上市的民營企業。如今,福耀集團已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的汽車玻璃生產企業。它生產的汽車玻璃,取得諸多國際知名汽車廠商的認證。
上世紀90年代,在名人大佬拼命跨界,實體企業紛紛走向多元化、創業者靠新模式圈錢的時候,曹德旺堅決不這么干,仍然埋頭做玻璃,顯得格外另類,有些落伍。曹德旺理解企業家的定義有三條:“國家因你而強大,社會因你而進步,人民因你而富足,這才是企業家。”
“我總結曹董就是不愿意賺‘快錢’。他現在還是有四個不做。房地產不做,因為樓盤建完后,沒有辦法持續納稅,就沒有辦法持續為國家作貢獻;煤礦不做,福清很多人去山西開礦,他不做;網絡游戲不做,他覺得對青少年不好;還有就是不炒股。”福耀集團的高管說,“他始終在講,我們要做好汽車工業的配角。雖然是配角,但我們在汽車玻璃行業里做老大。”
“‘怕’和‘恨’什么都解決不了”
曹德旺生產的是玻璃,他的發家史也如玻璃一般透明。他曾說:“我的企業是干凈的,我掙的錢也是清白的。”
1986年,曹德旺被舉報貪污等問題。曹德旺帶上所有材料,針對自己所有的“罪名”做了一番說明,最終的結果是曹德旺沒有問題。因為這件事,曹德旺也更加堅定地相信最初的信念——聽黨的話,嚴格按照政府的規章辦事;按章納稅;尊重所有官員,但保持平等距離;一起吃飯可以,但僅限于吃飯,絕不給官員送禮;如果有盈利分紅,除用于家庭和自身生活的費用之外,皆用于社會公益。
2019年,曹德旺以22億美元身家登上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錢賺得多了,新麻煩又“找”上了他。
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同一年,曹德旺便接連打了兩場官司。
先是加拿大國際貿易法院向包括福耀集團在內的中國汽車玻璃行業發起反傾銷調查。經過8個月的艱苦應訴,法院裁定來自中國的汽車玻璃在加拿大的銷售不構成侵害。這是中國入世后贏得的第一起反傾銷案。
沒多久,美國商務部也應幾家本國制造企業申請,對福耀進行反傾銷調查。歷時4年,福耀終于勝訴并一戰成名,成為第一家狀告美國商務部并贏得勝利的中國企業。2006年美國時任商務部部長訪問中國時,還曾點名約見曹德旺。
曹德旺后來回憶說,感謝這些官司,不僅讓他代表中國在世界面前獲得尊嚴,也保證了企業的持續發展。之后,他還以個人名義在中國的一所大學成立了“福耀反傾銷研究中心”。
在不少中國企業面對國際競爭尚覺膽怯的時候,曹德旺做出了表率。“反傾銷官司是一個貿易條約國唯一允許的行政保護手段,但是企業必須站出來講清楚。只有通過積極應對來解決,‘怕’和‘恨’什么都解決不了。”
2016年,曹德旺獲得玻璃行業國際最高獎——鳳凰獎,成為46年來獲此榮譽的第一個中國人。一位玻璃行業從業人員說:“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離不開福耀,而曹德旺也改變了汽車玻璃行業的世界格局。”
做產品做成“玻璃大王”,做企業做成行業龍頭老大,做人做成了明星企業家,這就是曹德旺的商海人生。
福耀玻璃美國工廠的背后,是中國企業家在當今經濟大浪潮下的冒險精神和勃勃野心。這條路注定曲折,規則、文化以及某些隱性的政治成本皆為障礙。而曹德旺正在用他自己的方法逐步解決問題,稱得上是中國企業全球化拓荒者的小小勝利。未來,曹德旺還將面臨更多問題,也會繼續向世人講述他的“美國往事”……★
(責編/袁棟梁 責校/陳小婷 來源/《曹德旺的真心話》,朱東君、鄭心怡、二水/文,《環球人物》201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