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雄
“建筑物建立起來之后,你看不到它的柱子、橫梁與鋼筋;但是少了它們,建筑物將會倒塌。文化對于學校教育質量來說就是這樣。”這是英國學者羅伯·高菲和蓋瑞士·瓊斯對學校文化的形象比喻。學校文化彰顯著一所學校的獨特文化底蘊,是一個學校發展的基因,是師生共同追求的美好愿景與行為方式。學校文化需要我們從學校發展歷史中找尋文化基因,從學校現實發展定位中確立核心價值取向,從學校未來追求中積蓄文化力量。
沈陽一中在傳承中思變,在發展中創新,走出了一條不平凡的成長軌跡。我們始終堅持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到實處,堅持學生第一、育人為本,努力“辦一所成全人的學?!?,培育“情智并美”的師生;堅持“行勝于言”校訓,培育師生“從‘心’開始,向‘一’進發”的家國情懷與卓越品質,為師生達成“自覺、自主、自由”人生境界奠基。
我們深知,教育是培養人、塑造人、成就人的。要辦一所成全人的學校,成全師生的生命成長,給予師生一生的正能量,辦一所成全人的學校,可以從成人、成才和成功三個方面理解。
(一)成人。即“使人成人”
成人,從學生層面來理解,學生的成長首先是成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抓住青少年價值觀形成和確定的關鍵時期,引導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圩印8咧腥?,是人生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學校通過校園文化浸潤、情智課程體系、多元實踐活動,在以學習知識為載體、培養能力為重點的過程中成全人、發展人,樹立正確價值觀念,力圖讓學生有端正思想、正確思維方式的同時,形成良好的習慣和高尚的品行,包括簡單、善良、感恩、樂群、誠實、豁達、樸素、堅韌等。
“干教萬教教做真人”,這是沈陽一中一直堅持的理念。2013屆畢業生關美璐說:“時至今日,雖然老師課上講的各科重點和考點已經模糊,但老師曾給我的愛與鼓勵永遠不忘。在一中,沒有任何一位老師會因為成績不好而貶低學生,他們只會竭盡全力地幫助我們。也因此,無論高考成績如何,當走出一中時,我們都是自信和驕傲的。這對我們的人生來說,更重要。”
(二)成才,即“育人成才”
從學生層面來理解,成才即是培養學生成為一個完整的人、一個能夠對家庭、對國家做出應有貢獻的人。學校通過構建富有校本特色的“43221”德育課程體系與“情智課堂”理論實踐,培育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沈陽一中為學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多元平臺,致力于學生潛能的發展,習得賴以謀生的就業能力、健康的自我調節能力、和諧的人際交往能力。
從教師層面來理解,成才即是關注教師專業成長和精神成長。學校從師德、生命發展、機制層面激活教師;以生命覺悟素養提升為核心,以學科專業素養和學生研究素養為基點,提升教育能力、教育激情、教育悟性,做有追求、有格局、有視野、有智慧的教師。
(三)成功,即“走向成功”
對學生而言,成功可以表現在事業有成,成為行業精英;也可以表現在知感恩、懂回報,具有厚重的家國情懷和強烈社會責任感;盡職盡責地恪守在不同工作崗位,對社會做出應有貢獻。
對教師而言,成功表現在會教學、會管理、會溝通,充滿激情、愛心、責任感,渴望不斷進步、不斷充實自我,具備職業認同感、學校歸屬感,擁有穩定生活和幸福家庭。
對學校而言,成功指擁有“成功”的學生、“成功”的教師,學校不僅僅為升學服務,更要為師生創造美好生活。我們認為,立德為先、課程為重、生活為源、生命為本,擁有崇高的育人理想,擁有規范的行為制度,擁有良好的社會聲譽,便是一所“成功”的學校。
沈陽一中的辦學愿景是激勵教師和學生的重要動力,是加快學校高質量發展有力推手。一中以“自覺、自主、自由”為辦學愿景,以實際行動回答了“把學校辦成什么樣”的問題。
(一)自覺:教育應喚醒學生的責任意識
對于教師來說,一中所追求的是通過文化塑造形成文化影響力,進而促成教師教育教學行為上基于責任心的自覺。
對于學生來說,高中階段是人的一生中極為重要的時間節點,是生命由未成年走向成年的重要過渡階段。依托學校管理文化,以養成教育為抓手,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質和行為品質,喚醒學生的責任意識,達到“你就是一中,你怎么樣,一中就怎么樣”的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于是,我們看到了學生們在無人監督鞭策時對自身品格的堅守,如高三畢業生在校的最后一天,依然穿著學校的紅校服,離校前每個班級的學生都自發地將教室的衛生打掃得干干凈凈,100把誠信傘一把不少地整齊擺放在傘架上。
(二)自主:教育應引導學生自我管理
對于教師來說,“一中就是我的家”,這個理念正逐漸走進每個教師的內心。每個人都成為身邊問題的發現者和解決者,不推、不等、不靠,“自主”體現為一種“主動”的行為,既有工作上的主動,也有自我約束上的主動。
對于學生來說,學校精心打造了情智課堂和情智德育模式。學生一旦進入“自主”模式,那么不僅管理能力會得到鍛煉,自我管理和自我修養也會得到加強。
(三)自由:教育應尊重學生
對于學校來說,“自由”這一理念的提出,絕不意味著散漫和放縱。自由首先是對作為獨立存在的個體的人的尊重,自由的靈魂是高貴的,追求自由是支撐人類社會進步的精神源泉和行為動力。
對于教師來說,在提倡自由的前提下,尊重教師的個性,保護教師的教學風格,絕不用現成的套子來限制、約束教師。
對于學生來說,學生的自由發展不僅體現在對學生個性的尊重和對學生特長的尊重上,更體現在對學生自由思考的尊重上。如果說自覺是前提,自主是能力,那么自由則是一種境界。學校應用有自由的品質,不受外界物欲的束縛和羈絆,使學生的心靈變得豐富。
校訓,是一個學校的靈魂。它代表著學校的文化理念,體現著一所學校的育人方向與辦學傳統。作為一種面向社會的精神標志,“行勝于言”已經成為一中師生共同遵守的基本行為準則,成為一中師生的核心品質。
“行勝于言”四字來源于清華大學1920級畢業紀念物——位于大禮堂前草坪南端日晷上的名言。“行勝于言”有“德先于智”的內涵?!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我校一直將“立德樹人”作為學校發展的根本任務,努力培養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靶袆儆谘浴辈皇遣谎裕茄员厍髮崳孕凶C言,取實踐出真知、知行合一之意。
當我們走進校園,就可以看到校訓石靜靜地佇立在路旁,提醒著全體一中師生要“行勝于言”,要努力做到行成于思、行勝于言、言行一致。
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教育應培養“三有”人才,即“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三有”指向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正確價值觀念、關鍵能力、必備品格”。結合學校實際,著眼新時代高中教育育人目標,我校提出培養“情智并美”的時代新青年。“情”是情感,“智”是智慧;“情”是感性,“智”是理性;“情”是人文,“智”是科學。(見表1)
立德樹人,情智并美。為了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將沿著“學生第一”的主線,在培養共性與個性之間尋求統一,讓學生在自我規劃、自我管理和自我發展中塑造人格、張揚自我。用情感與智慧喚醒學生內心的真善美,給每一個學生以今天學習拼博的動力支撐,更給每一個學生以未來生命綻放的根系灌溉。
(一)營造一種氛圍,用文化浸潤心靈
崇尚“從‘心’開始,向‘一’進發”的學校精神,堅持“行勝于言”的校訓,“你就是一中,你怎么樣,一中就怎么樣?!蓖怀鲎晕夜芾?,讓“自覺、自主、自由”成為可能,以信任為前提。
(二)成為一種陪伴。用生命影響生命
“校長有約”“全員導師制”“年級制管理”“生涯規劃指導”“國旗下的講話”,“五育”并舉,讓“鹽”和“水”融為一體,在每一個學生生命成長需要的時候,以民主與大愛來守候。
(三)作為一種常態,用“情智”啟發情智
“情智課堂”“思維可視化應用”“分層走班”“選課指導”“Testgo在線測試”等,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情感與態度、知識與技能、思維與智慧、差異與優長,以核心素養與關鍵能力培養為要義。
(四)達成一種共識,用參與激發潛能
“學子論壇”、30多個社團活動、職業體驗、藝術節、體育節等,其根本意義在于讓學生在自然、豐富而有意義活動中拓寬生活經歷,形成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釋放無限的個性潛能,以欣賞與激勵伴隨始終。
我們將“從‘心’開始,向‘一’進發”作為自己的校風。向“一”進發,是一面旗幟,它引領著我們師生弘揚一中“國家、榮譽、責任、理想”傳統,挑戰自我,從優秀走向卓越;向“一”進發,是一種風氣,它彰顯著我們師生要秉持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博學篤行,以自身強大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偉大的中國夢而努力學習;向“一”進發,是一種豪情,它提醒我們師生要以一種昂揚奮發的姿態,創造學校新的歷史,續寫新的輝煌與美好。
沈陽一中將不斷豐富和發展“43221”情智德育內涵,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我們努力以“從‘心’開始,向‘一’進發”的行動,以“情智并美”的期待,在未來的日子里使學生都能做到:有著一份自己篤定而遼闊的信念,有著一份自己心中“向‘一’進發”的夢想,有著一份自已感知變化“日日新”的覺知,有著一份自己飛揚著的個性,有著一份自己“行勝于言”的堅持,勇敢地以一中學子的方式綻放生命色彩。
(責任編輯:李迪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