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金友
讀書不僅改變了人生,而且改變了世界;不僅帶給我們知識和力量,而且帶給我們甜蜜和快樂。有關讀書的妙喻很多,有的說像登山,有的說像航海,有的說像交朋友,有的說像談戀愛。可謂百人百味,各得其所。
拉伯雷:看到書就像狗見到了骨頭
法國著名作家拉伯雷說:喜歡讀書的人看到書,就像狗見到了一塊骨頭。先是恭敬地窺視它,小心地守護它,誠摯地緊銜它,然后謹慎地嚙啃它,殷勤地咬碎它,貪婪地吸吮它。
拉伯雷是文藝復興時期法國的人文主義作家,他的主要著作是聞名世界的長篇小說《巨人傳》。為什么看到書就像狗見了骨頭?可能,是他們的求知欲太強;也可能,是那個時候的書太少。如果狗的旁邊擺著一大堆骨頭,就沒有這樣的興致了。
法朗士:我是圖書館里的“老鼠”
法國的另一名作家法朗士說:我是一只圖書館里的老鼠,最大的幸福,就是在一本又一本地吞噬過許多書籍之后,發現了很多不曾知曉的東西。自己的口中,似乎也在吐著一種奇妙的芳香。
老鼠為了找到食物,整個夜里都在東奔西跑。一旦進了糧倉,就甭提多高興了。而且糧倉里有各種各樣的糧食,哪個都想嘗一嘗。法朗士寫過詩,也寫過散文。也許因為嗜書如命,1921年,他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愛默生:讀書是一種“精神的魔術”
美國作家愛默生把讀書當作“精神的魔術”。他說:看到的是文字,出來的是思想;看到的是故事,出來的是作品;看到的是動作,出來的是真理。
讀書就像變魔術,不僅可以變出趣味和知識,而且可以變出能力和財富。但魔術都是有人事先設計和表演出來的;而知識和能力,卻是實打實地裝進自己的腦海。
歌德:讀書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德國思想家歌德說: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
高尚的人,是有道德的人,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也是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人。因為很多的書,都是人類知識和智慧的結晶。每本書中,都有許多高尚的人。和他們談話,是一種啟迪心智的學習,也是一種愉悅身心的交流。
聞一多:書是能夠醉人的“酒”
聞一多讀書成癮,一看就“醉”。他結婚那天,當迎親的花轎到家,馬上就要拜堂成親的時候,人們卻發現新郎不見了。急得大家東尋西找,結果發現聞一多穿著舊袍,在書房里捧著一本書,正看得如癡如醉。
都說“洞房花燭夜”是人生最快樂的時刻,而這位聞先生一扎進書里,就把新娘忘到了一邊。
(裴金超摘自《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