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我通過某微信公眾號為女友買了一束玫瑰鮮花,下單前反復向售前客服詢問實物是否與微信展示的圖片一樣、鮮花是否新鮮等問題,客服都給予了肯定的回答。但是,女友收到花后,發現整束鮮花均出現不同程度蔫壞,明顯存在不新鮮等質量問題,與售前客服承諾及其宣傳圖片不符。請問,我能索賠嗎?
答:網購訂單在法律上屬買賣合同性質,依法受法律保護。商家客服曾向你保證鮮花與微信展示的圖片一致,以及鮮花絕對新鮮,故鮮花的交付條件應符合雙方約定的條件。你可與賣家協商解決;如不能解決,還可以向商家所在地或第三方交易平臺所在地市場監管部門投訴舉報。無法解決的,可通過訴訟解決。
問:我在外地出差,沒辦法和女朋友一起慶祝“520”,所以就提前在網上購買了一條項鏈,并再三詢問商家是否能在當天送達,商家明確表示可以。但結果,項鏈在5月21日才送達。請問,我可以索賠嗎?是該找商家還是找快遞公司索賠呢?
答:商家沒有按照約定的時間將項鏈送達指定的地點,商家已經構成違約。根據合同法相關規定,你可以要求商家承擔違約責任。
問:我從網上買了10盒面膜給女朋友作為“520”禮物,購買頁面上寫的產品的限使用日期是2022年10月。但結果,女朋友收到面膜后發現盒上印的限使用日期竟然是2019年6月。商家用臨期產品充“新鮮”,我該怎么維權?
答:你可以要求商家承擔違約責任,賠償損失,并且,商家的行為已構成欺詐消費者。《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經營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務有欺詐行為的,應當按照消費者的要求增加賠償其受到的損失,增加賠償的金額為消費者購買商品的價款或者接受服務的費用的3倍;增加賠償的金額不足500元的,為500元。
(摘自《浙江法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