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zy

A:大概四年前,我還在廣告行業從事奢侈品廣告的相關工作。那時候,我開始對身體進行系統訓練。同時也會閱讀一些跟健身、營養學有關的書籍,來進行學術類儲備。對我來說,身體訓練的過程一點也不枯燥。我很喜歡對其進行鉆研。
A:餐飲的話我會計算蛋白質、碳水、脂肪成分的攝取情況,基本上我晚上會比較少吃一些碳水的東西。如果想增重的話,我會去計算每天吃多少蛋白質。
A:日常訓練時,我會穿一些顏色比較跳的、有助于排汗的壓縮衣。我還會佩戴第一代的Apple Watch,搭配深色、純色,比如藏青這一類顏色的表帶。它可以檢測我運動時的心率,還可以與手機共享數據,對我來說很方便。

推薦:lululemon The Reversible雙面瑜伽墊LU9A79S
我特別喜歡lululemon的這款瑜伽墊,海軍藍大理石紋理非常美,材料采用了橡膠和聚氨酯,橡膠底層適合在出汗量較少的瑜伽課上使用,頂層則可以在你汗如雨下的同時,手腳接觸墊子都保持很好的抓附力,薄厚度也適中,還有額外軟墊能保護臀部和膝蓋,之前就好想要擁有一款美麗的瑜伽墊讓我好好練習瑜伽,這一款算是了卻了我的一樁心愿。
推薦:SENHEISER森海塞爾CX SPORT入耳式HiFi無線藍牙運動防水耳機
我是運動時不聽歌會死星人,必須要靠音樂幫我提升腎上腺素。森海塞爾這款專為運動而設計的CX SPORT入耳式無線運動耳機滿足了我的需求。它配上了一對符合人體工學設計的飛鰭,讓耳塞佩戴更加穩固舒適。耳機可以繞頸,也可以掛在胸前,耳機夾可以把它固定在運動衣上,不用擔心運動時脫落。而且附贈了三種尺寸的飛鰭以及四種尺寸的耳塞套,一定會找到契合自己耳蝸形狀的一款。防水防汗是一定的,至于聲音,有森海塞爾這個金字招牌,還需要擔心嗎?
推薦:Nike Air Zoom Pegasus 36男子跑鞋
沒有一個跑者會低估跑鞋的重要性,我一直都是Nike Air Zoom Pegasus系列的忠實擁躉,今年全新的Nike Air Zoom Pegasus 36跑鞋自然也是第一-時間入手。它在舒適性上做了進一步的提升,網眼鞋面的穿孔數量增多,照顧到了一些跑步時高熱區域的散熱透。Flywire飛線在加速過程中仍然與腳部貼合得非常緊密,包覆感更好。一體式全掌Zoom Air氣墊也從35保留到了36,腳感和緩震效果都非常好。
推薦:Particle Fever粒子狂熱PF中性運動帽Party at Gym黑色
運動中佩戴帽子一直都是我的一點臭美的癖好,我自己非常喜歡這款帽子上的標語“party at gym”,傳達了一種愉悅、受運動的態度。它采用了復合面料,不僅防潑濺,而且透氣性也很好。Particle Fever的logo低調又有極高的辨識度。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除了在健身房里做力量訓練之外,我有時候也會夜跑,這款帽子的背面調節帶上的反光條讓夜跑的安全性更高。
推薦:SIGG希格運動水杯
運動中對水的需求必不可少,做完大重量訓練后一頓牛飲,酣暢淋漓,非常痛快。所以我一直都非常需要大容量的運動水壺。希格的這款運動鋁壺重量非常輕,600ml的大容量只有105g。便攜瓶蓋方便把水瓶輕松提在手上。此外,密封性也很好。
很多人在健身前都忽視了熱身這個前序工作,事實上,熱身可以開啟肌肉狀態,有助于在訓練過程中提升效果,絕對不是可以輕易省略的環節。來看看有哪些適合在健身房做的熱身運動吧。
訓練部位:腹部肌肉、臀部和股四頭肌站立,兩腳打開,與臀同寬。膝蓋稍稍彎曲。右腳弓步向前,左腿膝蓋略微彎曲,身體正對前方,髖部向下壓,腰部繃緊,隨后前腿發力,將自己推回到起始狀態,換成左腳弓步向前。
訓練部位:大腿內側肌肉背部挺直,一側大腿呈弓型下壓,另一側大腿繃直延伸。左右側交替運動。應感覺到大腿內側有拉扯感為宜。每側6次,共12次。
訓練部位:臀大肌雙手用力抱緊膝蓋緊貼腹部上提,提膝同時踮起腳尖,在頂點保持1秒。抬腿時吸氣,還原時呼氣。抬腿時,臀部有一定的牽拉感。
訓練部位:手臂、大腿、肩部肌肉群雙手放在兩側,跳起來,雙腳往外張開,然后雙手向頭頂方向輕拍。再同時回收雙腿、手臂回落(落地時,腳尖先落地再過渡到腳掌,稍微屈膝,可減少膝蓋關節的沖擊),動作循環。
訓練部位:大腿肌肉、小腿肌肉人的位置基本不變,保持上身挺直,兩腿交替抬至水平,大腿上抬高度至少保持水平面以上。前腳掌著地發力,落地微微屈膝以起到緩沖作用。雙臂同肩寬,上臂垂直地面。
訓練部位:背部肌肉、體側肌群下背部直立,雙臂打開,兩腳比肩略寬,膝蓋微屈,挺直腰背向前俯身,伸直手臂勻速左右轉動身體;身體向外旋轉時呼氣,還原時吸氣,注意控制動作速度。
看到大家將這些時髦的運動裝備納入麾下,你是不是感覺血液流速加快,迫不及待地想要在運動領域找到自己的C位主場?橄欖球、劍道、足球......各種根據人體工學設計或是科技助力之下不斷升級的運動裝備,不僅能夠提升你的運動表現,對你的力量輸出、疲勞度減輕和維持內在肌肉功能方面也會產生積極的影響,時髦度的加入,更能讓你在運動場合之中成為人們的目光焦點,一起讓運動裝備來優化你的運動體驗吧。

體能是拳擊運動的地基,是提升技巧的根本,相對于最基礎的跑步訓練,拳擊運動的體能訓練更多樣化,想從中偷師幾招在健身房里也派上用場?一起來看看吧。
跳繩幾乎是每個人最早接觸的一項運動,正因大眾化程度較高,很多人忽視了它是項為數不多需要手腳配合的運動,也是訓練體能的絕佳方法。跳繩不受場地限制,長期堅持跳繩不僅能夠提高自己的體能,也能極大地提升身體的協調性能。
深蹲是一種十分消耗體力的訓練方式。即便是自重深蹲,如果對速度有一定要求的話,痛苦程度絕對不亞于負重深蹲。快速深蹲除了能夠快速地增強體能之外,對于鍛煉整體的爆發力也很有幫助。
藥球在健身房內是一種很常見的訓練工具,可以負重,也可以用盡全力往地上砸。
對于爆發力來說,這是一種很好的訓練方式,此外,它也是一種很好的發泄壓力的方式,有助于消除負面情緒。
敏捷梯的使用方式十分多樣,它對于訓練的要求之-就是速度,此外,對于人體的協調能力,敏捷梯也是一種很好的考驗方式。在敏感梯上不間斷地快速移動步伐,可以有效提高身體的靈活性。

A:從12歲的時候開始。我在英國成長,一開始在寄宿學校里會踢足球、打橄欖球,后來,我漸漸發現自己不喜歡團體的運動,加上在寄宿學校里擔心會受高年級的學長欺負,出于一種自衛的心態,也為了要讓自己變得強壯,我開始學習打拳。
A:拳擊是一門全方位的運動,可以兼顧有氧運動和力量訓練,又能鍛煉到全身的肌肉,習得之后又可以保護自己。我是在英國當地的一個拳擊協會學的,一開始學的是西式拳擊。大學時期,除了拳擊之外,也開始做一些力量訓練。大概24、25歲之后,我回到香港,開始學習泰拳。西式拳擊不需要用到腿和腳,主要是上半身的運動;泰拳就全身都可以當武器。我自己更偏向于泰拳,相對于西式拳擊來說,它的節奏要慢一點。
A:打拳的時候,我會佩戴Apple Watch來計算自己的心跳和卡路里。Apple自帶的App基本已經能夠滿足我的需求。我喜歡最基本的帶三個訓練環的表盤,可以直接看到消耗的卡路里、站立的時間和訓練的時間,最上面可以看時間,十分直觀清晰。我還會把AppleWatch和跑步機連接起來,把我每天的運動數據記錄下來,這樣可以及時觀察到我的運動表現,方便我每天調整自己的狀態。

沒有人會質疑馬拉松是現在大家最喜愛的活動,收集全世界各地的獎牌更成了一件時髦之事。用村上春樹的話來說,在跑步的過程中,“當你不顧一切地堅持跑完,便覺得仿佛所有的東西都從軀體最深處擠榨了出來。”靈魂的野性蠢蠢欲動,讓人想要不顧一切向前奔跑。那么,這些與馬拉松有關的數據,你了解嗎?
丹麥統計學家安德森和保加利亞數據分析師尼克洛瓦對2008年至2018年間3.23萬場比賽的1960萬個成績進行統計分析后稱,馬拉松成為全球“全民運動”。該報告顯示,目前全球有5000多個42.195公里的全程馬拉松賽,每年有超過200萬名選手參加比賽,大部分為業余選手。
十年間,全球業余馬拉松選手人數增加49.4%,其中非洲業余選手增加506%,亞洲選手增加263%,南美則減少14%。據中國田協公布的《2018中國馬拉松大數據分析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境內舉辦馬拉松及相關賽事1581場,平均每天4.3場,其中中國田徑協會認證賽事339場,全國馬拉松累計參賽人次583萬。
1581場賽事中,增長數量較多的為半程馬拉松和迷你跑等賽事,其中迷你跑的賽事數量,由2017年的123場增加至371場,漲幅達202%。馬拉松賽事的數量,較2017年增長10場,已經進入了相對平穩的發展期。
跑步,除了對于交替往前的腳尖是一場不間斷的運動之外,對于眼睛來說,也是如此。世界各地不同的馬拉松地點所帶來的沿途風景,正是馬拉松這項運動的附加值。一味埋頭跑步,將動能傳向下半身,只是一種身體的機械重復,對于馬拉松這項運動的矮化。事實上,湖水、海洋、野生動物、紅土地、各色建筑,這些專屬于跑者的視覺藍調是馬拉松路上的另一種樂趣所在,是生理疲憊與不斷的視覺刺激交織出的別樣體驗。想知道跑者們在路上都見證了什么樣的美妙風景,聽聽他們怎么說。

澳大利亞|袋鼠島
比賽前兩天,我已經提前抵達了這座古老的島嶼,曠遠的海岸、壯闊的密林、樹袋熊和袋鼠,還有鴯鹋、鴨嘴獸等澳大利亞特有的動物,都讓我對即將到來的比賽充滿期待。然而比賽開始之后,那種奔跑在風光片中的心情卻發生了變化,盡管沿著海岸線,聽著風聲掠過耳邊,確實有一種快意,不過之后無窮無盡的坡路,讓我這個只有兩年跑齡的人開始感到吃力。有一刻突然覺得,這座島就像巨人的腳踵,而人類則無限渺小。

夏威夷|火奴魯魯
放眼全球,火奴魯魯馬拉松都是非常特殊的一場。沒有報名人數限制,也不設置關門時間,特別適合跑首馬。我的偶像村上春樹的首馬就是在夏威夷。這里的路線接近環形,從AlaMoana海濱公園開始,到Kapiolani公園結束,除了兩個爬坡路段,整個路程對于想要馬拉松初體驗的人來說都十分友好。沿途可以看到絕美的威基基海灘和鉆石頭火山,真的不要猶豫,趕快來體驗一把吧。

意大利|威尼斯
威尼斯是一座不允許車輛進入的城市,城內道路又錯綜復雜,因此,威尼斯馬拉松就成了首選。真正開始后,發現真的是非常特別的體驗,途中會經過14座橋。賽道的起點是25公里外的小鎮stra,途經圣馬可廣場,抵達七烈士堤岸。因為有很多石板路和上下坡,跑到后半程確實不輕松,但穿行在威尼斯,就宛如穿行在一種具象化的時間迷宮之中,想到自己踩過的路也許某一天會沒入海面,這種體驗更加令人沉醉。

中國|廈門
2018年的廈門馬拉松,是我人生中的第一場馬拉松。賽前前一晚的晚餐,我吃了鮮蝦鹵面,新鮮的基圍蝦和蔬菜都易于消化。開跑時陽光很烈,但環島路實在很美,它曾經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馬拉松公路,路旁的綠化鑲嵌有《鼓浪嶼之波》的樂譜,隔著木棧道和沙灘與鼓浪嶼遙遙相望,心情甚好。上了演武大橋之后,立刻有舒爽的海風迎面而來。跑完全程后,我能感覺到自己的身體仍然興奮不已。

日本|東京
如果你是第一次來到東京這座城市,那么東京馬拉松不失為一種認識這座城市的方式。東京塔,皇居,銀座,天空樹,淺草寺,臺場,這幾個地標性景點都能在馬拉松途中見到。除了這些城市風光,穿著奇裝異服的跑者和場外的應援人員也非常搶眼球,一直在冒出“哇穿得好厲害”的心理活動。比賽結束后,可以領取飲料、獎牌、完賽毛巾,還有噴霧劑。還有水果、餅干和香蕉可以提供,是我目前體驗感最好的一場馬拉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