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開榮
問題是數學的靈魂,只有在問題導向下,學習者的思維才有明確的方向,只有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思維才會產生動力。伴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為基于現有的教學資源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初中數學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必須精心設計每一個環節,其中,問題設計是其課程優化的重要切入點。在教學設計環節中,問題設計十分重要,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精心創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氛圍,精心優化問題設計,使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問題具有計劃性、針對性和啟發性,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數學探究的興趣,促進學生數學知識學習的動力,進一步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造性思維。
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仍存在許多因課堂問題設計不科學而導致效率較低的現象,大部分教師并未意識到問題設計對學生有關學習態度方面、學習興趣方面以及個性發展方面的重要作用。數學本來就是一門探索性很強的學科,我們要在問題的引導下,勇于探索數學知識和奧秘。在數學教學中,只有問題,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進行探索的好奇心及求知欲。基于新課程理念,課堂問題應具有高效性,應富有啟發性和探索性,只有具備這些條件的問題,才能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問題討論過程之中,通過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互動,對問題的難點所在進行深入的剖析,達到對問題的深刻和透徹認識,從而加深對有關知識的理解,進而提高學生的數學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
一、設計趣味性強的問題,激發數學學習熱情
只有對學習擁有足夠的熱情,才能實現高效的學習。在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中,學生要面臨許多難度更大、數量更多的數學知識,要想使其自主進行學習,教師就必須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充分激發其數學學習的熱情。課堂調查表明,學生在課堂上回答教師提問的主動性和課堂問題設置是否合理,提問是否得當有著直接的關系。在初中數學課堂中,一些趣味性的數學問題能夠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充滿數學趣味和探究價值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習動機,啟發學生思維,提高學習興趣,獲得反饋信息,培養參與能力,搭建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還可以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思維能力。其中,在課堂中設計極具趣味性的問題,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有理數的乘方”的時候,先讓學生準備一張白紙,然后不停地進行對折,每次對折后都對其厚度進行測量,此時,向學生提出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如果對折32次后這張白紙的厚度是多少呢?這個問題立即引起了學生的興趣,紛紛開始猜測,有的說是10厘米,有的說是1米,還有的說會比大樹高......學生們激烈地討論著,這時教師告訴他們當對折32次后這張紙的厚度甚至會超過珠穆朗瑪峰的高度。學生一聽這個答案,頓時驚呆了,此時學生的好奇心已被充分激發出來,他們迫切地希望知道這個答案是怎樣得出的,而本堂課的教學內容也就順理成章地被引出來。相較于小學階段而言,初中階段的數學知識要更加精煉、更具抽象性,許多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感到枯燥無趣,所以以充滿趣味性的問題作為課堂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教學效率。
二、設計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增強學生的思考能力
課堂中問題的作用就是引發學生思考,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問題時,其問題必須具有啟發性。在課堂中,學生更喜歡富有啟發性的問題,這樣的問題可以引導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在大多數情況下,教師的課堂提問并非只是讓學生僅思考此問題,而是想通過這個問題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其可以盡快進入學習狀態。所以,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在思考中深入學習。如在講解“橢圓”的時候,讓學生利用圖釘和線繩練習畫橢圓,在作圖時可以為學生設計這樣的問題:假如不改變繩子長度,只改變圖釘間的距離,那么畫出的橢圓會發生什么變化?當圖釘間距等于繩子長度時,橢圓又會變成什么形狀?當圖釘間距大于繩子長度的時候,又會發生什么變化?在這些問題的不斷啟發下,學生便會從中發現構成橢圓的關鍵要素,并加深對橢圓概念的理解。具有啟發性的問題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進而由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這樣一來,不僅節約了教學時間,還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培養學生積極思考、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三、設計串連性問題,增強學生的探究能力
課堂提問的方式多種多樣,在傳統模式的教學理念下,大部分教師主要關注的是問題內容,而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創新,高中數學教師也應轉換其提問視角,重點關注問題形式,對問題進行擴充,使一個問題變為多個問題,問題之間彼此聯系,形成一條問題鏈,通過此方式逐步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深化其數學思維。
如在教學“二面角”的時候,為使學生更加容易接受此知識點,可以設計一系列相互串連的問題:平面幾何中是如何定義“角”的?“角”有沒有大小呢?“角的大小”又是怎樣定義的?而立體幾何中我們學習過的“角”有哪些呢?又是怎樣定義“角的大小”呢?又該怎樣比較它們的大小呢?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學生便可以從平面角的認識轉至立體角的認識中,學習立體幾何時,將平面幾何作為鋪墊,可以降低其難度,使學生更容易接受。設計串連性的數學問題可以使高中數學課堂更具立體感,要想真正將高中數學學精、學好,則學生的思維必須由“點”轉為“線”,提升其探究能力,如此才可以對知識進行更加深入、更加透徹的理解。相互串連的數學問題間聯系十分緊密,學生沿著教師設計好的一系列問題進行思考,實際上是進行了一次完整的數學探究。通過長期訓練,學生便可以建立探究性的數學思維方式,進而促進學生的學習發展。
四、結語
總之,數學學科的宗旨便是解決問題,而科學、有效的設計課堂問題可以提升教學效率。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巧妙地設置提問環節不但可以活躍氣氛,促進學生積極思考,還可以使學生的思維更加靈活、更加深入。在問題的引導之下,可以促使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良好的數學思維方法和能力。所以,初中數學教師要很好地結合學生實際需求,對課堂中的問題進行優化設計,探索以學生為學習主體、數學實踐活動為基礎的高效課堂模式,一定能夠有效促進學生高效地學習數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責編 ?張 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