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佳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有一次看綜藝節目,郭德綱對主持人說,他對兒子要求很嚴格,立了很多規矩,兒子小時候沒少挨訓。主持人問,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大人都圍著孩子轉,而你的孩子那么小,為什么要立那么多規矩呢?郭德綱說,我在家里管教他,養成好習慣,好過讓他走上社會處處碰壁,讓別人教訓他。靜心沉思,我不由得想起一句話來:“自己不管教孩子,總有一天社會替你教訓孩子?!?/p>
我有一個朋友,對孩子很寵溺,對孩子提的要求百依百順,她的孩子非常嬌縱。有一次孩子感冒了,一直流鼻涕,還不停地咳嗽。他們去醫院拿了一大包藥,回來的路上,孩子看到有一個小朋友吃冰淇淋,就嚷著要吃冰淇淋。朋友覺得孩子生病了,就更得處處順著他,明知道感冒了吃冰淇淋不利于恢復健康,可是孩子又哭又鬧,就給孩子買了冰淇淋,哪知孩子吃完了還要吃,結果又買。當天晚上,孩子發燒,咳嗽加劇了。第二天,朋友不得不帶著孩子再去醫院。醫生問:“病情怎么突然加重了呢?”朋友不好意思地說:“昨天給他吃了不少冰淇淋。”醫生嚴厲地批評她:“小孩子不懂事,大人也由著孩子,這不是拿身體開玩笑嗎?”
在這種情況下,大人就應該告訴孩子,感冒了是不能吃冰淇淋的,這是對自己的身體負責。不能吃冰淇淋也是特殊情況下要立的規矩。由著孩子的小性子看起來是給了孩子自由,但實際上,付出的代價更大了。沒有規矩的自由,其實不是自由,因為忽視規矩是要承受痛苦的。如果遵守了規矩,看似限制了自由,但實際上是遵守了規范,養成自律的好習慣,不至于栽跟頭,也避免了在教訓的苦痛中失去自由。有約束的自由,是建立在規則基礎上的自由,這才是真正的自由。
假期,同事帶孩子來我家串門,我發現這孩子非常自律,有禮貌,獨立性也很強。與朋友聊天,她說,她從不寵溺孩子,孩子能自己獨立做的事,都要求自己獨立完成,她負責監督,直到把事情做好了為止。這樣久而久之,就養成了好習慣。的確,我發現這孩子一進門,就把拖鞋整整齊齊地擺放在鞋柜上。從這個小細節就能看出教養。
初次見到這孩子,我就很喜歡她。同事說,孩子上初中要住校,可她從不擔心孩子的自理能力。這孩子也的確做得很好,很快就做了寢室長。她們班經常有學生因為寢室衛生被扣分,而她所在的寢室從來沒被扣過分,她從小自律,責任心也很強,她們的寢室每學期都能拿優秀獎。不被扣分通告,還經常得獎,這才是真正令人向往的自由。
規范與自由的和諧統一,才是父母給予孩子的有智慧的愛。負責任的愛,能讓他們遵守社會規范,融入社會,這才是滋養他們一生的愛。
(責編 ?劉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