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獅
《歷史課程標準》(2011版)在“教材編寫建議”中指出,教科書的編寫“要盡可能地引導學生通過教科書的學習,進入歷史情景,由淺入深地感受和認識歷史。”在“課程基本理念”中指出:“鼓勵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倡導教師教學方式和教學評價方式的創新。”并在“內容標準”中列出多項具體的“教學活動建議”。據此,歷史教科書設置了活動課。歷史活動課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探究主題,以課堂為陣地,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經過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實踐,在歷史情境中去體驗歷史發展變化的一種全新的課堂教學形式。本文以初中歷史教學為例,結合我多年教學經驗,對活動課的設計談一談自己的幾點看法。
一、教學設計原則
有質量的活動課設計應遵循以下原則:1.要確立活動主題。2.選題要符合學生知識水平和生活經驗,盡可能選擇體現歷史與現實結合比較密切的主題,學生熟悉的課程進行。3.活動的主題應具有綜合性。可以協調歷史與地理、政治以及其他學科的融合與聯系,促使學生在多學科綜合的背景下完成學習任務。4.活動的主題應具有開放性。主題應當具有多維性內涵,其結論應該是開放的,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獨立性、發散性和創造性。5.形式應該是多元的,要選擇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形式,如相聲、小品表演、小辯論等。
二、教學設計模式
(一)傳統教學:按教材要求設計
例如:華師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第17課《回眸八年抗戰》,教師可以按教材的要求,采用表演比賽的形式開展。首先,教師在課前指導學生做準備:布置學生查閱介紹抗日戰爭的歷史、文學類課外讀物。課前收集有關歌頌抗日戰爭的歌曲、舞蹈、話劇、影視、文學、錄音、錄像等資料,深入了解抗戰的相關歷史。指導學生進行分組活動,包括確定主持人,分工收集相關資料,分組進行文藝表演排練等。在排練時,可邀請音樂、體育、美術、語文等學科的教師進行指導。其次,活動開展時,可以按主題進行分組,展開以下活動:A組進行配樂朗讀《松花江上》,控訴日本侵略中國東北所帶來的苦難。B組演唱《游擊隊之歌》等抗日歌曲。C組演唱《南泥灣》等歌曲,贊頌大生產運動。D組表演小話劇《白求恩大夫》懷念幫助中國抗日的國際友人。教師組織學生擔任現場評分裁判,進行評分。最后教師進行活動總結,全班高唱《大刀進行曲》,結束活動。
(二)創新教學:采取多種形式的教學方式
1.設計一節有創意的活動課。
例如:部編版《世界歷史》九年級上冊第20課《法國大革命和拿破侖帝國》,可以采用教師指導學生自主編寫歷史課劇本并在課堂上進行表演的形式。教師提前一段時間對學生進行指導,講明本課要解決的主要問題,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閱讀教科書,查閱課外讀物和有關的圖文、視頻材料,指導學生自主編寫課本劇,設計學生要飾演的角色,預先進行排練,最后進行課堂表演。劇本可以這樣設計:一個瑞典人非常欽佩拿破侖,后來他成為拿破侖的士兵。有一天傳來消息,拿破侖將要檢閱這支軍隊,士兵十分焦急,因為他聽不懂拿破侖所提的問題。老兵提醒他,拿破侖總是按同樣的順序問三個同樣的問題:第一個問題是:“How old are you? (你多大了)”;第二個問題是:“How long have you been in the Army?”(你在我的部隊多久了?);第三個問題是:“Did you join any of my two compaigns?”(你是否參加過我兩次大戰的一個?)于是,瑞典人按順序背下了這三個問題的答案:“21.sir.”“3.sir.”“Both.sir.”。檢閱那天,拿破侖開始問他問題,遺憾的是,這次拿破侖卻從第二個問題開始問起:“How long have you been in the Army?”瑞典人回答說:“21.sir.”拿破侖非常吃驚地說:“How old are you?”瑞典人(非常自信地)回答說:“3.sir.”拿破侖生氣地說:“Either you or I am mad.”(不是你瘋了就是我瘋了)。瑞典人得意揚揚地回答“Both.sir.”(敬禮)(都是的,先生)。謝幕。
2.設計穿插歷史小品的活動課。
在教學中也可以滲透活動課的理念,教師利用教材上的歷史事件做素材,適當穿插一些如“歷史小品”的活動。比如:上課時可采用“籍談數典忘祖”“商鞅徒木賞金”“秦始皇焚書坑儒”“趙高指鹿為馬”等歷史故事,也可以讓學生表演“紙上談兵”的趙括、鴻門宴上錯失良機的西楚霸王項羽、能夠“起死回生”的名醫扁鵲等。亦可以采用本地區的歷史人物,如“開漳圣王陳元光”、百戰將軍楊成武、學貫中西的漳州人林語堂、創辦廈門大學的“校主”陳嘉庚等作為素材。然后,教師鼓勵學生自愿接受表演任務,并在課余時間適當對學生的排練進行指導,上課時讓學生上臺進行“歷史小品”的表演。當然教師對學生不能要求太高,畢竟學生不是專業的演員,學生參與活動才是最重要的。
總之,歷史活動課的開展,學生主動熱情參與的程度高,讓學生親自參與設計、主持活動,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自信心和克服困難的意志。活動課的創設能較好地融洽師生關系,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讓我們走進歷史活動課,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獲得快樂、獲得成功。
注:本文為福建省漳州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課題“激勵機制在(歷史)學科教學中的運用”(課題編號:ZPKTY16007)研究成果。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