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明
教師是學校發展的關鍵,引領教師實現專業發展是學校的根本任務。在學校發展建設中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可以引領師生實現共同的教育愿景,可以激勵師生以積極的心態和開拓的精神努力探索和大膽實踐。
法國著名作家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靈魂。”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德育管理工作的實施者。教師素質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教育工作開展的成效。作為教師,只有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
師資是教育的脊梁,師資隊伍建設是辦學的永恒主題。我校十分重視教師隊伍建設,以“人文管理”進行師德師風建設,大力弘揚“為人師表,愛崗敬業”精神,激發全體教職員工的工作熱情。我校圍繞“引領教師專業發展,構建和諧幸福校園”的目標,在組織管理、專業發展、服務保障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學校把常規管理工作和日常事務進行逐層分解,做到“人人頭上有壓力,個個肩上有任務”。學校制定相關激勵機制,充分挖掘教師的團隊潛力。在用人上注意考察教師的合作精神,注意重用那些有才華且合作意識強的教師。如在選拔年級組長時,盡量選取有奉獻精神、善于合作、以大局為重的教師擔任。在校內實行廣泛的民主制度,為每個教師提供發表自己意見與建議的機會。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和操作者,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核心所在。學校各部門既各司其職又互相配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逐漸形成了精誠團結、通力協作的良好氛圍。
學校一直堅持完成教師的量化考核工作,教導處負責統計,每一項成績均公正、公平、公開。教師的每一項工作都有記錄,根據教師的工作內容及效果,賦予教師相應的分數,并在學校工作群及時發布每位教師的各項成績。我校每學期每位教師的考核項目有16~20項,包括常規的備、教、批、輔、考,還包括我校獨創的課堂評課和加課項目。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個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我校注重培養優秀教師,大力支持教師參加培訓和學習。雖然學校資金有限,但仍支持教師外出參加培訓和學習,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我們深信,學校有義務成就教師,教師也會心甘情愿為學校付出。
有了制度,就會有方向;有了考核,就會有目標。學校針對教師外出學習和培訓人次較多而出現空課節數增加的情況,實行了加課制度。在校教師除了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外,還要額外加課。雖然教師的課時量增加了,但付出終會有所回報,在晉職、晉級和評先選優工作中,教師的量化考核成績占總成績的80%。
學校工作成果除常規形式展示外,還以校刊為載體進行全方位記錄。2016年,我們創辦了《婁中教育》校刊,現已出刊5期;2007年至今學校的學生刊物《春筍》共計出刊16期。一篇篇文章來自于教師和學生的心靈感悟,一本本校刊凝聚了校園的文化精髓,積聚了校園的文化底蘊。校刊的印制和傳閱,促進了校園文化的交流,使學校產生了強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推動了學校各項工作的開展。
教學質量的提高,關鍵在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向45分鐘要質量”的口號要真正落實到每一堂課,充分發揮課堂的主渠道作用。教師上一堂課不難,但上一堂有質量的課卻不易,經常上高質量的課就更加不易。
學校堅持倡導教師上課需做到“三個帶進”——把微笑帶進教室,把愛心帶進課堂,把趣味帶進教學;強調教法中的“三個注重”——注重學生的學法指導,注重發散性思維的訓練,注重知識的擴展延伸;教學過程體現“三個為主”——啟發式為主、討論式為主、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為主;教學的流程管理中強調“六個精心”——精心備課、精心上課、精心設計練習、精心批改作業、精心輔導學困生、精心組織考試,把力量放在課內。
學校要求教師每堂課盡可能做到優質高效。學校實行隨機聽課制度,教師始終處于時刻準備被聽課的狀態。長此以往,每一次聽的課都是教師的常規課,教師無須準備——來不及準備,就需要時刻準備。同時,學校還要求每個教研組一周內必須進行一次聽評課活動。教研組組長負責協調本組成員全員聽評課,并把聽評課的活動照片及時上傳到群里,以便共同監督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情況。學校領導深入課堂,不但掌握了學情,還能了解教師的想法,及時調整各項教學工作。 ? ? ?
在狠抓質量的同時,師生的身心健康也是我校工作的頭等大事。我們加大了廣大師生的體育鍛煉強度,以增強學生和全體教職員工的體質。具體做法為:組織好大課間操,上好體育課,保證每天陽光體育一小時。學校的特色體育活動花式跑步廣受好評。師生每學期的拔河比賽,凝聚了團隊力量,體現了永不服輸的婁中精神。
在藝術特長方面,學生的紙盤繪畫用色彩描繪美麗的世界和幸福的人生,剪紙活動傳承民族傳統文化;中秋節時學生利用超輕黏土制作月餅,感受傳統節日。每學期的書法繪畫比賽,雖然學生的作品還略顯稚嫩,但是他們享受了過程,培養了興趣。
當前,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我校結合實際情況,以建設“數字婁中”為目標,力爭形成“標準統一、全面覆蓋、互聯互通”的校級教育網絡。我校現已實現教師電腦全員配備,這為教師利用信息化進行教育教學提供了保障。我校著力打造功能齊全、服務高效、符合婁中實際的教育信息化標準體系,提升教育信息資源的建設與應用水平,為深化課程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創造條件。
與此同時,我校努力創建優美的校園文化環境。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的特色風貌,蘊含著潛在的教育力量,具有無聲的熏陶和感染作用。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綜合辦學水平的重要體現,是學校人文傳統和優良校風的根本源泉。幾年來,我校一直致力于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等校園文化建設,努力營造校園文化氛圍。
我們以感恩教育為主線,在全體學生中開展了安全教育、立志教育、傳統文化教育。學校通過演講比賽,征文比賽,讀書活動等多種形式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一系列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展現了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強化了學生的實踐體驗,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體現了“在活動中鍛煉人,在活動中塑造人”的活動目標。
(責任編輯:趙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