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瓊
摘要:目的研究對甲狀腺微癌病患進行淋巴結清掃的意義。方法選取我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此病癥患者56例,對其術后淋巴結轉移狀況進行分析研究。結果對56例病患進行隨訪后發現,在Ⅵ區清掃中出現轉移的病患為16/30,所占比例為53.33%;Ⅱ一Ⅵ中出現轉移的為14/26,所占比例為53.85%,其中為Ⅵ區轉移的有8/26,所占比例為30.77%,Ⅱ-V區12/26,所占比例為46.15%。在56例病患中,出現淋巴結轉移的總例數為30例,所占比例為53.71%。存在頸側區域轉移的患者通常為多組轉移,最多為Ⅲ區,(23/56)、Ⅳ區(20/56),其次為Ⅱ區(8/56),V區未出現轉移。結論甲狀腺微癌病患出現淋巴結轉移的概率偏高,對其進行清掃處理,其意義極為重大。
關鍵詞:甲狀腺微癌;淋巴結;清掃
近些年來,甲狀腺癌的發病率一直呈現出逐年上漲的趨勢,而甲狀腺微癌病患的增加便是產生這一趨勢的主要因素。為了研究對甲狀腺微癌病患進行淋巴結清掃的意義,文章選取了我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此病癥患者56例,對其進行觀察分析,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對象為56例甲狀腺微癌病患,均為我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收治。56例病患中,男3例,女53例,年齡范圍25-65歲,平均年齡39.2±0.6歲。56例病患的甲狀腺結節類型為單發25例,多發31例。
1.2方法
1.2.1手術方式
在實行相關手術的56例病患中,實施一側腺葉切除的患者例數為22例,在其基礎上實行一側大部切除的病患例數為29例,實行雙側全切除的病患例數為5例。
1.2.2清掃方式
56例病患中,實行Ⅵ區清掃的為30例,實行Ⅱ一Ⅵ清掃的為26例。之后對56例病患進行隨訪,結果為Ⅵ區清掃病患中3例患者出現頸側區域的淋巴結轉移,對其進行補充式清掃處理。
2.結果
經過回顧式分析研究發現,在Ⅵ區清掃處理中出現轉移的病患為16/30,所占比例為53.33%;Ⅱ一Ⅵ中出現轉移的為14/26,所占比例為53.85%,其中為Ⅵ區轉移的有8/26,所占比例為30.77%,Ⅱ-V區12/26,所占比例為46.15%。在56例病患中,出現淋巴結轉移的總例數為30例,所占比例為53.71%。且存在頸側區域轉移的患者通常為多組轉移,最多為Ⅲ區,(23/56)、Ⅳ區(20/56),其次為Ⅱ區(8/56),V區中未出現轉移病例。
3.討論
甲狀腺微癌同時也被稱之為隱匿癌,主要是指甲狀腺癌中,病患腫瘤直徑不超過1cm的病例,且無論其是否存在淋巴結轉移狀況。此病癥最初被報道出來為1927年。近些年來,醫療水平的逐步提升,檢查設備的科學先進化以及相關醫師對于甲狀腺結節重視度的加強促使相關微癌的檢出率較往常而言明顯提升。在相關研究中,有學者認為此種病癥自身處于亞臨床的狀態中,只有極少部分會成為顯性癌,有些患者甚至終生無任何病癥表現。因此此方學者認為,對于一些不存在轉移問題的微癌病患可以不進行治療。對于一些甲狀腺良性疾病中發現的微癌,也無需進行手術治療。而另一方的學者觀點則為,甲狀腺微癌病癥并不是一種終生不發展的病癥,且其淋巴結轉移率極高,因此應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但其實這兩種觀點都各有道理卻又過于片面、絕對化。
在甲狀腺癌的臨床治療中,其整體效果較為優良。因此,大部分人由此認為對相關微癌進行治療的效果應該更為理想。但實際狀況是,甲狀腺微癌出現轉移的可能性極大,且其預后狀況不一定會比顯性癌更佳。在當前研究中,大部分人學者的觀點為,此種病癥淋巴結出現轉移的概率范圍為40.0%-82.4%。而在本次研究中發現,56例患者中出現轉移的例數為30例,所占比例為53.71%,與相關研究結果較為一致。針對此病癥淋巴結轉移率極高這一問題,對患者進行科學的淋巴結清掃極為重要。有些學者的研究觀點認為,淋巴結的轉移對于患者預后效果并不會產生較大影響,但實際上這一觀點存在著一定的問題。第一,淋巴結轉移不會對預后效果產生直接性影響結論的得出主要是對患者的生存率進行統計。而生存率指標是否就完全代表了此種病癥的診治效果還有待進一步的分析研究。第二,在通常對于腫瘤病癥的根治原則中,不進行轉移淋巴結的清掃是完全不符合其原則的。況且此病癥的淋巴結轉移率又極高,對患者進行科學清掃其意義極為重大。
現今對于患者是否存在淋巴結轉移狀況的明確尚不具備科學有效的檢查方式,大多數情況下是將患者術前B超檢查結果與相關醫師的臨床經驗相結合作為依據,而證實則需通過對患者術后病理的分析研究。在本次研究中56例病患淋巴結轉移率較高,其中術前檢查未明確提示轉移的病患為4例,這4例患者的轉移狀況均在術后的病理分析中得以證實。甲狀腺微癌轉移病灶具有極強的轉移性與長期性,因此在一些未進行清掃的病例中,不能完全代表其身體中不存在轉移淋巴結,可能在臨床實際中,患者出現淋巴結轉移的概率更高。因此,針對本次研究中發現的淋巴結轉移率極高問題,對于甲狀腺微癌病患則應進行較為科學有針對性的清掃處理。對于一些轉移狀況較為明確的病患,可對其進行Ⅱ一Ⅵ區的清掃處理,而對于一些CNO病患,對于其Ⅵ區域的淋巴結則需進行常規式的清掃。對于一些頸部區域的淋巴結,可以在征得病患及其家屬同意后,對病患進行Ⅱ一Ⅵ區域的清掃處理。大量的臨床實踐表明,甲狀腺微癌屬于外科腫瘤疾病中完全可以根治的一大腫瘤之一。因此,應適當擴大手術范圍,對病患存在的轉移淋巴結及時進行科學的清掃處理,能夠幫助更好地根治患者疾病,為其身體健康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在臨床實踐中還有許多相關醫師認為,對此病癥病患進行淋巴結的清掃可能會對其外觀及功能造成極為不利的影響,且認為轉移淋巴結對于患者病后生存并無過多的直接性影響,因此對于淋巴結清掃持否定態度。但實際上,只要在清掃術的實施中相關醫師能夠熟練掌握手術技巧,則能夠將造成較大不利影響的概率降到最低,如頸部疤痕、神經破壞后產生的麻木感等。現今對于此病癥患者采取的淋巴結清掃處理主要是將手術切口設置于鎖骨低位處,從而使得術后疤痕能夠被衣領所覆蓋,不存在美觀性問題。在清掃術實施中,對于患者頸叢神經的全面保護能夠有效避免手術疤痕及肩部麻木感帶給患者的不利影響,減少手術破壞性。通常在臨床實踐中,將清掃術的相關內容、狀況具體、認真的告知患者后,大部分患者對于清掃術均持認可態度,對于術后的疤痕美觀性、功能性等較為滿意。因此無需對淋巴結清掃持過多不必要的擔心。
通過本次研究發現,甲狀腺微癌病患在病癥發展治療中,出現淋巴結轉移的概率極高,因此對患者采取科學有針對性的清掃處理,其意義極為重大。對甲狀腺微癌病患進行淋巴結清掃治療,對其身體中存在的病灶轉移問題實行有針對性的妥善解決,才能夠幫助為廣大病患的身體健康提供必要保障,促進其身體的痊愈恢復,幫助患者重新投身于社會活動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