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





2015年,南京市雨花臺區被評為首批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區),在各級教育主管部門的關心指導下,雨花臺區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省、市關于開展校園足球活動的部署和要求,積極整合各方資源,努力克服理念、師資、經費等方面的不足,大力推進區域校園足球運動,初步形成抓實足球普及、做好足球教學、辦好足球賽事的校園足球發展新格局。全區共有校園足球專業教師32名,國家一級、二級裁判員16名,校園足球持證教練員26名,其中亞足聯B級教練員2名,C級教練員4名,D級教練員5名。
一、加強制度建設
為保證雨花臺區校園足球工作的扎實開展,區教育局、區校足辦根據區情制訂了適合雨花臺區中小學開展校園足球的相關規章制度。2015年制訂的《關于進一步推進雨花臺區中小學體育、藝術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區內各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每周必須開設1節足球課,非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也需開展足球社團教學活動,各學校每年開展以班級為單位的班級足球聯賽。
2017年,制訂了《雨花臺區校園足球工作推進方案》,進一步明確了“推動體育精神和素質教育有機融合”的核心主張,提出“校園足球雨花新樣本”的思路,細化對區內各所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具體要求。
二、建立健全教學、訓練、競賽體系
1.構建三級課程體系
一是國家課程。雨花臺區依托《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教學指南(試行)》,制訂了《雨花臺區學生足球運動技能等級評定標準(試行)》,并出臺了《雨花臺區校園足球教學規范》。
二是地方課程。用好全市統一下發的《小學足球教學》教材,并根據區情、校情修改完善,形成具有雨花特點的地方性足球課程,做到全區幼兒園、小學、中學每周1節足球課。
三是校本課程。依托雨花臺中學與實驗小學足球校本教材《足球文化》《球韻童趣》,結合市、區教材的有效使用,覆蓋率達100%,并創造性地以“微課”形式提高足球課堂效率。在此基礎上,雨花臺區還積極探索校園足球學科全融合發展路徑,并在部分學校進行試點,目前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2.完善培訓、訓練體系
一是培訓。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校長參訓率達100%,提高推進與實施校園足球工作的能力水平與輻射普通學校的引領力。每年選派50名體育教師參加南京市外籍教練員示范教學、校園足球教練員普及型培訓,每年選送6~8名骨干教師參加中國足協D級教練員培訓,分層次組織教練員、裁判員、通訊員、班主任、體育教師、其他科任教師培訓,并與全國陽光辦合作,每年挑選50名學生開展裁判員的培訓。
二是足球運動隊建設。明確把校園足球推進作為全區教育發展五大工程之一,重點是2項拓展,即:拓展到幼兒園,開展足球游戲化試點,幼小有效銜接;從男足為主拓展到女足,各學校建立女子足球隊。
3.建立三級競賽體系
一是區級聯賽。調整“區長杯”校園足球聯賽賽程、賽制,根據《南京市“市長杯”校園足球聯賽成績計算方法及獎項設置(試行)》內容,建立并鞏固校園聯賽主客場制,將競賽、活動、啦啦操表演融為一體,改革聯賽評分體系和獎項設置,培育文明、公平、進取的校園足球文化與育人內涵。
二是校級聯賽。做到各校有周賽、月賽、季度賽,擴大參與面,同時,鼓勵校際間進行約戰賽和挑戰賽等多形式的校際比賽。通過校園足球嘉年華、足球大課間、足球文化節、分年段足球專項技能達標評比、“我與足球共成長”征文等活動,推動以校園足球活動為主要內容的陽光體育活動的深入開展。
三是班級聯賽。將班級聯賽作為各校規定動作,建立班班有球隊、周周有比賽、月月有表彰的機制,將班級隊名、隊徽、隊旗、隊服、隊歌等創作設計評比與足球啦啦操表演以及文明觀賽等有機融合,突出參與性、趣味性、豐富性,組織小裁判、小記者、小衛生員為主要內容的培訓,并設立班級足球隊“新聞發言人”制度,濃厚了校園足球氛圍,家長關注、參與校園足球活動的成效也隨之凸顯。
三、完善校園足球的保障機制
1.多部門協同支持
為更好地推進校園足球工作的深入開展,區政府成立了以教育局、體育局、發改局、財政局、人社局、編辦為成員單位的區校園足球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為校園足球專項工作持續發展做好溝通、協調。同時,區教育局成立了以雨花臺中學、雨花臺區實驗小學為牽頭單位的校園足球聯盟體,為競賽、師資培訓提供各項工作支持。
2.場地與人員保障
近2年,改建了孫家中學、鐵心橋小學、板橋小學、雨花臺中學、春江學校的足球場,新建了古雄小學、華興學校、善水灣小學、花神廟小學足球場。自籌資金引進市隊教練員作為雨花臺區雨中校隊教練員,引進亞足聯B、C級教練員作為聯盟牽頭學校教練員,打造主教練員負責制、衛星學校的校隊訓練模式。此外,區教育局還和南京體育學院足球學院簽署了師資培訓協議,以確保規范的足球技術對全區教師足球技能水平的提升。
3.經費與安全保障
區政府對校園足球專項經費列入全年預算,提前做好資金統籌謀劃。對校園足球專項經費專款專用,對校園足球專款的申領,開發綠色通道,特事特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完成南京市校園足球意外傷害險招標,全區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師生校園足球活動全部納入保險保障范圍,有效解決了學校、家長后顧之憂。
四、建立評價和激勵體系
用好評價機制,發揮激勵作用,以賽促教、以獎促賽,發揮校園足球的育人功能,校園足球得以健康持續發展。根據市教育局對校園足球特色校的年度考評,雨花臺區為強化聯賽各獎項的設置,設立了集體項目獎、道德風尚獎,對學校、領隊、教練員、隊員的表現給予立體的考評,讓校園足球在雨花臺區全面發展、共同發展、創新發展更加有動力。在《雨花臺區校園足球工作推進方案》中提出明確考核的內容:將校園足球活動開展情況納入學校年度發展性綜合評估,用3年時間建立、完善有效的校園足球評估機制、監督機制和考核激勵機制;研制校園足球教學、優秀工作者、優秀校長評選活動方案,調動各方面參與校園足球活動的積極性,在組織區級評選的基礎上,參加市級校園足球各項評選活動。
五、特色做法和成績
1.加強師資培訓力度,提高專業水平
按照國家培訓計劃推薦雨花臺區各級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校長、教師參加全國校長、教練員、裁判員培訓班,全面提升全區體育教師教學能力和足球技術水平。除了常規的體育教師培訓外,針對性開展了以下高規格培訓活動:一是聘請國家男足訓練團隊體能組博士生杜立達對學校足球隊教練員進行科學訓練的培訓;二是每年度舉辦德國籍教練員對學校校園足球任課教師進行課堂教學培訓,參與教師達60多人;三是配合全國陽光辦組織了南京市“綠茵星生代”師生裁判員培訓,邀請國家級裁判員河海大學關長亮、北京朝陽第二實驗小學侯凱凱對校園裁判員師資培訓進行主講,共計2天,30名體育教師參與;四是舉辦區校園足球現場推進會,通過對校長和教師的培訓,使其對開展校園足球活動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增強了開展好校園足球活動的信心和決心;五是邀請首都體育學院馬克為全區體育教師進行專業培訓。
2.推進先進地市交流,打造雨花臺區品牌
堅持“走出去,請進來”,走出去學習別人的成功經驗,請進來找到自己的不足之處。2017年4月,組織區實驗小學、鐵小橋小學男、女隊參加省內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區)校園足球邀請賽。2017年6月,舉辦“三胞杯”校園足球邀請賽,共有來自鹽城、常州、蘇州、泰州和淮安等地的6家外市學校參賽,本市參賽隊伍6支。通過這些活動的組織,取長補短,進一步提升了雨花臺區校園足球的競爭力。
3.開展校園足球文化建設,營造校園足球濃厚氛圍
校園足球不僅是一個體育項目,同時還有著全面育人的功能。在班級聯賽中,通過班級足球隊、班級啦啦隊、班級啦啦操等方式讓學生感受、參與校園足球文化,激發學生全面參與校園足球的熱情和對足球的興趣,還開展了面向人人參與的、豐富多彩的足球體驗活動,如,隊徽設計、班隊口號評比、啦啦隊展示等,增加了足球參與人數,增強了學生團結互助、信任同伴的集體意識,也提高了班集體的凝聚力。
4.打通升學通道,保證優秀足球運動員的可持續發展
校園足球的發展,離不開學生的參與和家長的支持,為了更好地做好優秀足球隊員的系統訓練,同時減少對學業的影響,為雨花臺區各級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積極創造條件,招收有一定基礎的校園足球特長生;對省級傳統足球學校的雨花臺中學和雨花臺區實驗小學給予整班建制和冬(夏)令營集中訓練的支持。2018年,雨花臺區教育局和南京體育學院足球學院簽署了生源基地和師訓基地,在師資培訓、課題研究、球隊指導、賽事組織、優秀隊員升學等方面尋求支持,同時為南體足球學院畢業生實訓、就業等建立綠色通道,促進校園足球深度發展,為學生的再提高打好基礎。
自雨花臺區被評為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區)以來,2016年5月,迎接了教育部校園足球專項督察組的現場考評。2016年9月,承擔了“校園足球新長征”江蘇站的啟動儀式。2017年3月,接待教育部《校園足球先鋒》欄目組的拍攝,受到攝制組的高度肯定。2017年4月,制訂出臺了《雨花臺校園足球推進三年規劃》,并以此成功和教育部簽署備忘錄。2018年5月,成功舉辦江蘇省青少年校園足球現場推進會,其中校園足球學科融合、校際聯賽、特色足球大課間、班級聯賽以及幼小銜接、教體結合、教企聯動、與高校對接等方面的做法和成效得到了與會領導與同行的高度評價。
在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持下,雨花臺區的校園足球工作已經邁出堅實矯健的一步。普及校園足球工作,培養學生足球特長,夯實體育校園文化,以球育德,以球育智,全面發展,是樹立學校品牌、推進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下一步,雨花臺區自信而堅定,將一如既往地做好校園足球工作,不斷謀求新發展、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