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棟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也是互聯網發展的參與者、推動者不可缺少的力量。隨著移動互聯網日益成為未成年人重要的學習工具、溝通橋梁和娛樂平臺,為未成年人營造良好的網絡環境,既是新時代建設網絡強國的要求,也是培育新一代青少年的歷史使命。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2018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7月31日,我國未成年網民規模達1.69億,未成年人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93.7%。從各學歷段情況看,小學、初中、高中和中職學生上網比例分別達到89.5%、99.4%、96.3%和99.0%。
隨著互聯網普及率的提高,網絡對未成年人的負面影響凸現。報告顯示,15.6%的未成年人表示曾遭遇網絡暴力,最常見的是網上諷刺或謾罵、自己或親友在網上被惡意騷擾、個人信息在網上被公開。30.3%的未成年人曾在上網過程中接觸到暴力、賭博、吸毒、色情等不良信息。
專家認為,在網絡社會,未成年人隱私和個人信息的保護、網絡欺凌的防范、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的防止、未成年人支付能力和風險防范、未成年人不良信息內容管理以及未成年人網絡犯罪防范與治理等問題非常突出。當下,如何為未成年人營造清朗的網絡空間,筑牢未成年人健康上網的防護墻,已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
加強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除了通過一系列機制設計和規則建立,確保未成年人在權利義務分配中的利益優先性體現之外,需要多方協同、綜合施策,司法機構、政府部門、企業、社會組織、學校和家庭要各司其職,形成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社會共治體系,努力為未成年人營造一個良好的網絡生態環境。
具體到每個家庭,作為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網絡素養,幫助孩子掌握科學合理使用網絡的本領,增強網絡信息的識別能力,提高網絡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的能力?本期《家長》調查欄目,或許能給您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辦法和啟發。
(責編 ?宋行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