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思濤
摘要:我國音樂有著悠久的歷史,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以及發展民族音樂是對民族文化最好的傳播。當前,很多國人對于民族音樂缺少了解,認為民族音樂低俗吵鬧,因此需要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加入民族音樂的教學,提高學生的藝術鑒賞能力,提升小學生的民族意識以及愛國情操,開拓視野。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育;民族音樂;傳承與發展
一、當前小學進行民族音樂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對民族音樂的重視程度嚴重不足。我們在與世界接軌以后,大量的西方樂器不斷涌入,而且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歡與支持,尤其是在改革開放初期的時候,我們對國外樂器的喜歡大大超過了對傳統樂器的重視,這樣久而久之對民族樂器的長遠發展是不利的。尤其現在很多家庭和小學在進行小學生樂感培養的時候選擇的就是一些國外的樂器,大大忽視了本國的傳統樂器,這樣下來,對傳統樂器的發展是有不利的影響的,國家和社會對民族樂器不夠重視,怎么能夠促進其進步和發展;2.音樂教師的個人水平有待加強。從改革初期到現在已經歷經很多年,這個階段中往往培養較多的是對西方樂器擅長的人才,對于本民族樂器擅長的人才可能并不多,從那時到現在這個階段形成了一個教師的斷層,能夠進行民族樂器教學的教師數量并不多。而且由于很多學校并不重視音樂的教學,所以小學音樂教師的資源就會很少,而且素質不是很高,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就更少了。所以想要培養學生的民族音樂素養一定要提高教師的素質,這對提高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二、加強小學音樂教育中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的具體措施
(一)完善小學民族音樂課程的體系
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對傳統的民族音樂教育不太重視,小學音樂所開設的課程往往是單一的曲目練習或者歌曲的演奏,很少是關于民族音樂的課程,所以學生對民族音樂的了解不深,自然也談不上什么喜愛了。所以小學的音樂教育一定要不斷完善民族音樂課程教育體系,讓學生首先對民族音樂有初步的了解,進一步才能不斷促進他們對民族音樂的喜愛,促進我國民族音樂的發展。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有關于打擊樂器的教學,而我國打擊樂器種類豐富多樣,教師在講述外國打擊樂器三角鐵等的時候加入一些比如說鼓或者木魚等傳統民族樂器,讓學生感受到節奏的變化,促進學生節奏的感知,增強民族音樂的學習與鍛煉。
(二)增加學生對于民族音樂的接受程度
音樂是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的,想要增加學生對民族音樂的接受程度,那么教師在進行民族音樂的教學的時候,一定要緊密與實際相關聯,讓學生真切體會到民族音樂的魅力。學校可以積極組織校外民族音樂賞析活動或者表演活動,讓學生積極將自己學到的知識展現出來,不斷讓學生的能力得到鍛煉。也可以讓教師帶領同學們進行民族樂器的賞析,加深學生對民族樂器的理解,了解不同時期不同民族的音樂作品和樂器,了解不同樂器的演奏方法,增強學生對民族音樂的喜愛,促進我國民族音樂的傳承和發展。
(三)讓小學生切實感受到民族音樂的魅力
教師在實際的教學實踐中可以積極尋求合適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在體會中感知音樂的魅力,提高他們學習民族音樂的自覺性。在學生欣賞音樂的時候要做到以學生為主體,教師在旁邊只是一個引導作用,讓學生能夠真正體會到民族音樂所表達的情感,提高自身文化素質,增強自己對民族音樂的喜歡。
學生學習民族音樂,能夠培養他們的愛國情懷,能夠增強對自身文化的感知力,能夠促進自己的發展。學校和社會在小學民族音樂的教學中也是發揮著積極的意義,教師一定要不斷完善小學民族音樂的課程,增加學生們對音樂的接受程度,讓學生切實感受到民族音樂的魅力。讓學生不斷在體驗中增強自身發展實力,促進民族音樂的傳承與發展。
(責編 ?吳 娟)
參考文獻:
[1]周芳.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民族音樂傳承與發展[J].藝海,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