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世榮
摘要:語文科目在小學課程中占有著重要地位,作文教學又是語文課程當中一項的主要教學內容,由此可見,作文教學對于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但是,在目前的作文教學中,語文教師使用的教學方式比較落后,只是將基本的寫作知識講解給學生,忽視了學生素質能力的提升,導致學生的發展與當今時代的要求不相符。因此,語文教師需要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調整,對學生進行素質教學,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小學生能夠實現全面發展。
關鍵詞:小學作文;素質教育;改革嘗試
一、引導學生聯系實際展開豐富的想象,培養學生創造思維能力
教師要根據小學生感知認識是從具體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過渡的特點。首先用具體事物(例)創設情境,通過感知,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讓學生的思維動起來,讓他們的作文活起來。因此,教師可以將生活融入作文教學中,讓學生對自己周圍的事物進行觀察,引發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的感悟能力,從而使學生創作出精彩的文章。
二、利用社會大課堂,進行“宏觀”調控,開展第二課堂
語文和其他學科相比更具有廣泛性,可以說到處都是學習語文的環境,教師要利用這一有利因素,正確及時引導學生去開辟廣闊的作文空間。初學作文,往往感到“無事可寫”“無話可說”。教師就要盡可能多聯系實際生活指導課外寫作訓練。如根據當前電視在家庭較普及這一實際情況,及時組織學生觀看具有教育意義的影視作品進行口頭復述、評價,進行限時回憶寫作比賽等形式的訓練,不但提高了學生口頭表達能力、作文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生分析、觀察、記憶、綜合等各方面的能力,使學生的作文綜合素質迅速提高。
三、通過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提高寫作水平
常言道:“會說就會做。”這就是強調說話與作文的關系。但在實際教學中,大多數學生往往說話能力極低。敘述無條理,用詞不準確,敘事不完整。這樣的學生往往作文能力很差。寫出的作文往往是“三無”作文,既無中心,無條理,無主次之分。如何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呢?除常規教學中的口頭造句、口頭回答問題外,讓學生多接觸有“形”的東西,認真觀察,練習說話。
四、加強閱讀背誦,豐富小學生的詞匯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就是說多讀、多背對提高作文水平有重要的作用。背什么內容呢?除了背語文課本上要求背誦的篇、段外,還可以多背一些課外讀物中的佳句名言、精彩片段,在閱讀和背誦的過程中小學生可以拓寬自己的視野,學習到更多的知識,還能夠積累一些寫作的素材,所以,這種閱讀背誦模式有助于提高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在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為學生推薦一些適合的課外讀物,促使學生能夠自主參與到課外閱讀當中,豐富自己的知識面。除此之外,小學語文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將閱讀中遇到的好詞好句摘抄下來,這樣,習作時就會“順手牽羊”,達到用詞豐富的效果。
五、借助多媒體技術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在教學中,教師常常通過灌輸的方式向學生講解一些寫作技巧,然后為學生布置寫作題目,讓學生進行練習,教學方式比較單一,教學的內容枯燥無聊,課堂的氛圍比較沉悶,很容易使學生產生厭倦的心理,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失去寫作的興趣。在作文素質教育中,需要對學生的寫作興趣進行培養。多媒體技術能夠播放一些與寫作內容有關的視頻,圖片以及聲音,豐富了寫作教學的內容,能夠增添課堂的趣味性。因此,教師可以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寫作教學中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寫作當中,而且,使用多媒體播放一些與寫作題目有關的畫面和聲音,能夠讓學生對寫作的主體有一個直觀的認知,激發出學生的寫作靈感,降低了學生的寫作難度。
(責編 ?楊 菲)
參考文獻:
[1]郭根福.小學作文教學實施素質教育的教學策略探究[J].中小學教師培訓,1999(X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