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鵬凱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思維能力是學生在數學學科知識學習過程中必須掌握的一項基本能力,也是數學學科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要想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就必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充分激活學生的課堂思維,培養學生的深度思維,讓學生們在面對問題時可以站在數學角度,應用數學化的問題解決方法去解決。小學階段是小學生接觸數學知識最初的階段,也是小學生思維能力培養的關鍵階段。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該如何發展學生的深度思維呢?要想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深度思維,就要給學生提供一個鍛煉思維能力的平臺,讓學生們在持續的思維訓練中不斷提升思維靈活性,發展深度思維。下面,結合我的教學實際,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對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給學生們營造一個思維能力訓練平臺進行具體論述。
一、聯系生活實際,引發學生思考
要想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引發學生們對數學知識的深度思考,就要給學生們營造一個舒適的思考環境。數學是一門來源于生活并服務生活的學科,在小學階段,學生們學習的數學知識大都是從現實生活中抽象總結而來,而數學知識教學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同時,生活也是最讓學生感到熟悉和舒適的領域。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妨以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生活情境的方式促進學生們對數學知識的思考,深化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升和毫升》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就以創設生活情境的方式發展課堂深度思維。在課堂的開始,我先拿出了一瓶礦泉水,然后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么嗎?”“礦泉水。”學生答。“那你們知道礦泉水的包裝上都要標識出哪些內容嗎?”我又問。“名稱、產品介紹、生產日期、保質期、250ml。”學生結合自己的觀察經驗和生活經驗回答道。“那你們知道250ml表示什么嗎?”我繼續問道。“礦泉水的容量。”一個學生回答。“那ml是什么意思呢?1ml是個什么概念呢?”我追問道。在接下來的知識學習過程中,學生們在我的引導下對上述問題展開了深入探究,思考了毫升、升等容積單位的現實含義,探究了毫升、升兩個容積單位之間的區別與聯系。在這一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利用現實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導入課堂教學,營造了生活化的知識探究情境,激活了學生情感,活躍了學生思維,促進了學生課堂思維深度的提升。
二、小組合作探究,注重交流討論
要想提升學生們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的思維深度,就要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和諧、輕松的課堂知識探究情境,讓學生們在課堂交流過程中可以自由暢快地表達自己的觀點,促進學生之間思想的碰撞與摩擦,進而引發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的進一步思考,發展學生的深度思維。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不妨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展開小學數學知識探究活動,讓學生們在交流與討論中深化課堂探究。例如:在《負數的初步認識》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就以小組合作教學的方式促進學生在數學知識學習過程中進行深度思考。首先,我將學生們分成了人數適宜的數學知識探究小組。然后,我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對如下問題進行了探析:(1)天氣預報報告今天的最低溫度是-5℃,請問-5℃表示的是什么意思?(2)生活中,你還在其他地方看到過“-”這個符號嗎?請舉例說明。(3)負數的含義是什么?人們為什么發明負數?
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上述問題展開了激烈討論,最終在對自己觀點的完善和他人觀點的批駁過程中完成了課堂探究任務。在這一課堂教學過程中,我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負數知識教學,讓學生們以自主探究的方式總結負數概念,使其感受到知識形成過程,同時鍛煉了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三、優化問題引導,深化課堂探究
問題是思考的始源,有疑問才會有思考。因此,要想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深度思維,就要充分重視課堂提問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思維引導作用,精心設計數學問題,優化課堂提問,以優質的課堂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例如:在《多邊形的面積》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就以問題串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發展學生的深度思維。
在課堂伊始,我問學生:“同學們,你們知道該如何把一個平行四邊形變成一個矩形圖案嗎?”學生通過各種方式完成圖形變形之后,我又問學生:“你們會求矩形的面積嗎?”“會。”學生答。“那你們會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嗎?”我又問。“不會。”學生答。“那你們知道平行四邊形面積和矩形面積之間的關系嗎?”我繼續問道。“相等。啊!我會求平行四邊形面積了。”一個學生回答。接著,學生們按照自己的方法求出了平行四邊形面積。于是,我又問:“現在給你任意一個多邊形,你能求出它的面積嗎?”
在這一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先以問題引導的方式帶領學生們感受了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然后又以問題引導的方式將學生從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中學到的經驗推廣到多邊形面積的探究過程中,既幫助學生們認識到了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促進了學生數學網絡的建立,也發展了學生的深度思維,促進了學生數學思維的培養。
四、組織實踐活動,提升數學素養
俗話說:“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最能調動學生思維活力的知識學習方法。因此,要想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深度思維,就要組織實踐活動,增加學生們的數學實踐機會,以親身實踐的方式促進學生對數學問題的深度思考,豐富學生的課堂知識體驗,提升學生的數學綜合素養。例如:《在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二)》的課堂知識教學過程中,我為學生布置了一個本班男女生閱讀情況統計任務。首先,我讓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分別統計本班男生和女生的閱讀情況,然后根據具體情況填寫統計表、繪制條形統計圖。接著,以小組為單位閱讀該圖,說一說:你可以從這兩幅統計圖中看到哪些內容?本班同學在書籍閱讀過程中存在哪些問題,對此你有什么建議?
在這一知識教學過程中,我以布置實踐作業的方式增加了小學生的數學實踐機會,讓學生們在圖表繪制實踐過程中學到了在知識學習過程中無法體會到的內容,深化了學生對統計學知識的感悟和數學與生活之間關系的認知,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
總之,要想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發展學生的深度思維,就要充分激活學生的課堂思維,讓學生們在實踐化、合作化、探究化的思維平臺上充分發掘自身的學習潛能,完成數學知識學習任務。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