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艷
作業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的目的在于幫助學生加強對知識的鞏固,及時對自身進行查漏補缺,能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但在實際的數字作業布置中卻存在著諸多的問題:課外作業內容拘泥于課堂知識,拘泥于教材;練習冊的同步練習,課外作業形式單調;書面作業是其唯一的形式等等,這就需要小學數學教師及時轉變教學理念,豐富學生的作業形式,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分層設計和分層評價,進而促使全體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提升。基于此,本文就小學數學作業進行分層設計的策略,作業布置的做法及數學作業分層評價進行探討。
一、當前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現狀
(一)為學生布置的作業內容相同
在小學數學作業布置時,大多教師都是根據當前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布置相應的習題進行訓練,或者讓學生完成課時練上的內容,全班所有學生都是一樣的作業,但這樣的作業形式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差異,經常出現優等生不夠吃,而學困生則吃不下的情況,這就導致優等生的數學能力得不到進一步的提升,而學困生則無法有效的進行彌補。
(二)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教師需要幫助不同數學能力的學生實現共同發展。這就需要教師從學生的方方面面進行綜合考慮,對學生進行因材施教,促使學生學習效率低提升。但在實際的教學中,不論是課堂作業還是課下作業,教師都忽視了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沒有設計出符合學生實際能力的作業內容,不利于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
(三)作業形式單調乏味
教師在布置課外作業時,教師常常都是以書面的形式進行作業設計,這樣單調乏味的作業形式使學生缺乏新鮮感,并逐漸失去對作業的興趣,從而使學生養成了不良的書寫作業習慣,甚至有的好學生也偷懶,不愿意多寫一道題。
二、對小學數學作業進行分層設計的策略
“分層作業讓學生更自信更陽光。”遵循量力而行、共同提高的原則,大膽實踐,觀察與分析學生的作業狀況。下面我介紹一下我的做法:
(一)注重學生的分層
小學數學教師在進行作業設計分層時,首先就需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層。每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其各項能力都是不同的,對此,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真實情況的了解,按照學生的數學水平和學習能力等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層。可將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其中A層次的學生具有扎實的數學基礎知識,對數學有著強烈的學習興趣,并且學習能力和接受能力都較強,具有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B層次的學生屬于一般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都較好,能按照教師的需求完成教學任務。C層次的學生則是基礎知識較差,學習能力不強,對數學缺乏學習興趣,沒有自主學習能力和自律能力,個別學生屬于學困生的范疇。
(二)注重作業的分層
小學數學教師在布置作業時,不能對全班學生布置一樣的作業內容,而是要根據學生的不同層次對作業進行合理的分層,促使全體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因此,在進行數學作業設計時,教師可讓學生自行選擇作業內容,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能力講作業分為三層:第一層的作業屬于源于教材、寬于教材、拓展延伸的拔高題;第二層的作業屬于重難疑點、加深理解的鞏固題;第三層的作業就是能輕松搞定的基礎題。教師可要求C層次的學生完成第三層作業,保證完成作業的質量。要求B層次的學生完成第二層和第三層的作業,并嘗試從第一層作業中挑選1~2題進行計算。要求A層次的學生完成第一層、第二層和第三層的作業。這樣的作業分層充分的照顧到了全體學生,滿足了新課改的要求。
例如,教師在教學《折扣》時,可根據學生的不同差異設計相應的作業內容:第三層作業:超市家電開展打折活動,原價4000元的冰箱,現在打8.5折售賣,請問現價多少錢?一臺電視機九折售賣價格是5400元,那么電視機原價多少錢?第二層作業:王小強買了一輛自行車,原價是550元,現在打八折出售,小華少付(? )元。鮮花店搞促銷活動,所有鮮花7.5折出售,張麗花15元買了一束花,張麗實際少花了多少錢?第一層作業:服裝店店慶,把150件大衣按每每件200元出售,賣掉80%后,其余打八折出售。這些大衣共賣了多少元?2.商店以1200元賣出兩件大衣,一件盈利20%,一件虧損20%,這次銷售整體是虧了還是賺了等等。第三層作業屬于基礎題,學生只要掌握了基礎知識就能計算出結果。第二層作業是鞏固訓練題,增加了一定的難度,能幫助學生進一步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而第一層作業是綜合性較強的習題,能有效發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教師通過要求不同層次的學生完成不同層次的習題,不僅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所有學生都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成功感和喜悅感,有效樹立了C層次學生的學習自信心,促使了B層次和A層次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鍛煉了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現了對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
(三)開展分層作業注意激勵
教師在開展分層作業設計時,對不同層次學生的評價也要注意采取不同的方式,對C層次的學生主要是以鼓勵為主,幫助C層學生樹立良好的自信心,產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對B層的學生則是激勵為主,引導學生不斷探索,努力向A層次發展。對A層的學生要高標準、嚴要求,鼓勵學生良性競爭。
三、小學數學作業評價中存在的問題
小學數學作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師不僅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作業進行設計,還要注重對作業的評價,采取有效而措施保障作業評價的合理性,進而幫助學生鞏固數學知識,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可在具體的作業評價中,仍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首先,教師作業評價方式過于單一。教師由于長期受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在當前新課改背景下并未及時進行轉變,在對學生的作業進行評價時,仍缺乏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大多是簡單地為學生的作業判對錯,這樣單一的形式不利于學生的改進和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從而影響了學生的數學水平。其次,教師作業評價缺乏互動性。
由于教師作業評價方式較為單一和落后,導致在進行作業評價時缺乏對學生進行講解,對學生缺乏后續的關注,不知道學生是否改正了錯誤,對錯誤是否有深入認知。出現此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師生之間缺乏互動交流,導致作業缺乏拓展延伸,教師對學生的真實水平缺乏了解,不能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從而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最后,教師缺乏分層評價。就如上文所說,教師在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分層設計后,能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效率,同時再對學生作業進行評價時,也需要開展分層評價,但不少教師只關注了對作業的分層,忽視了評價的分層,從而對學生數學能力的提升幫助有限,不利于學生今后的學習。
四、作業分層評價的策略
對小學數學作業評價方式進行改革是小學數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新課改中的重點內容,通過對作業進行分層評價,能有效幫助學生了解自身存在并積極地進行改進,不斷形成自身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并且有效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應用能力。同時,還能提升師生間的互動效率,幫助教師和學生實現共同進步。
(一)教師評價的多元化
在當前新課改背景下,教師要改變傳統單一的作業評價方式,靈活地運用多元化的作業評價,樹立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評價的多元化首先是評價內容的多元化,我們除了從完成作業的內容上評價,還可以從孩子完成的質量上進行評價,對孩子完成作業時的態度進行評價,對孩子的基礎題部分和提高題部分進行評價。這樣對作業評價進行詳細劃分,能有效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創造能力。例如:在教學完《和差問題》時,教師可為學生設計課堂作業:王小強在這次的期中考試中,語文和數學的考試成績的平均分為94分,其語文比數學多6分,那么王小強語文和數學各的多少分?在進行解題時,學生都知道用94×2,得出語文和數學的總分,同時又得知語文與數學分數之差是6,從而得出:
語文得分=(94×2+6)÷2=97
數學得分=(94×2-6)÷2=91
在學生得出答案后,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誰還有不同的解題方法,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表達,此時有的學生就會說出:在得出語文得分后,利用總分直接減去語文得分就知道數學得分了。在學生討論完成后,教師對學生的結果和解題過程進行評價,使學生能掌握良好的數學思想,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其次是評價標準的多樣化,針對不同層次的孩子的作業要有不同的評價標準,尊重每個層次孩子的發展階段,使每個孩子都能及時看到自己的進步和成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發展和提高。
例如:在進行混合運算教學時,教師出具例題:25×3×(14-6)=?有的學生就會先計算25×3得多少,在計算14-6得多少,然后將兩者相乘得出最終答案。教師對C層的學生要求其能正確地算出正確答案即可,當學生得出答案后對其進行積極表揚;對B層的學生要求其運用多種解題方法,評價時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引導;而對A層的學生,則要求其探索最簡便的解題方法,鼓勵學生敢于創新,對其評價要高標準、嚴要求,這樣學生通過思考得出,先計算14-6=8,在將8分解為2×4,然后再分別計算25×4和3×2,最后輕松、準確地得出答案。最后是評價方式的多樣化,主要是口頭評價和書面評價。對于課堂作業教師大多運用口頭評價,及時幫助學生進行解惑,鼓勵和表揚學生。書面評價多是用于課后作業,根據學生作業的情況對學生進行精準點評,幫助學生了解自身的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
(二)學生之間的評價
在檢查家庭作業和知識要點記憶類的作業時我們一般采用學生評價的方式,把孩子們分成小組,選出能力稍強的孩子做小組長都本組的情況進行評價。在書面作業方面可以拿出寫得比較好的在班上展示,全班進行評議,并對照自己的作業找找自己的不足。由于個別的學生存在偷懶、消極的心理,在完成作業時常常不認真對待,對此,教師就可以運用生生互評的方式進行作業評價。例如:在進行《年、月、日》的作業評價中,教師可先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為學生布置作業批改任務,將存在的問題進行統計,并對優秀的作業進行展示。這樣,學生在對其他同學作業進行批改時,能對所出現的各種問題進行分析,對照自身所掌握的知識進行查漏補缺,學會自我反省,進而加強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同時,能改善學生偷懶的情況,使其轉變寫作業的態度。
(三)家長評價
我們一般都要求家長在孩子寫完作業后進行簡單的評價,這樣不但是對孩子按時完成作業的一個監督,也是對孩子的鼓勵,更有利于孩子認真完成作業,成為教師評價的一項有利補充。對此,教師可借助QQ群、微信群等,加強與學生家長的交流,使家長及時了解學生在學校的表現以及每天孩子作業的完成情況,是學生家長掌握學生的真實情況,從而更好地完成對學生作業的監督和評價,共同努力幫助學生實現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
五、結語
這種多元化的評價方式激發了孩子們寫作業的積極性,培養了孩子每天認真作業的好習慣,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作業進行合理的分層設計,從而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個體差異,實現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作業分層設計與分層評價對學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真正讓每個學生更自信、更陽光。
(責編? 侯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