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世萍
數學是貫穿我們生活、學習和工作的一門學科。數學無處不在,無處不用,九年義務教育把數學列為一門重要學科。隨著素質教育在我國教育事業中的發展,教育界提出,小學數學的學習不應該僅僅是教師課本知識講解、學生課后復習的學習模式,教師應該在教學中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培養學生主動探索、主動思考的能力。教師在數學課堂上應該立足于實踐,創新教學方式、增加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在數學學習中更富有激情、主動地去進行思考。情境教學是一種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基于實踐進行情境創設,可以有效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積極性。
情境教學是一種基于情境創設,在情境中融入教學知識,通過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感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方式。教師在數學教學中引進情境教學方式,可以簡化數學教學知識,將知識點更加直觀化、形象化地展示在學生面前。
目前,在大多數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一般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傳統數學教學中教師教學形式刻板單一,注重理念、概念的講解,忽視了學生學習自主性對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性。素質教育提出,教師課堂教學中應該積極引進現代教育理念,進行教學方式改進。情境教學思想的引進可以有效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益。教師在展開情境教學時,進行情境創設是關鍵一步。如何創設情境,創設怎樣的情境都是教師需要充分考慮。本文就小學數學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的思考與啟示進行討論。
一、小學數學課堂情境創設的必要性
數學新課標中明確指出:應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使其具有與高階段學習相銜接和適應未來社會發展所必需的的數學素養。由此可見,傳統教學中側重于學生數學技能培養、關注其考試分數的教學模式已經難以滿足學生的發展所需。因此,教師應不斷優化施教理念、促進教學方式的與時俱進,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科興趣,使其具有獨立、合作、探究性學習的意識。為此,應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情境創設的有效性,以多元化教學方式,促進學生消化以往所學、接納新知,重視學生在學習中的體驗、情感、認知、能力的變化,使其認識到數學學科的價值所在。進而,讓學生在真實、直觀、生動的情境中探究數學的奧秘,培養其良好的數學核心素養,使其邏輯思維、推理能力、運算能力以及空間意識等得到進一步發展。
二、小學數學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思考
展開對小學數學課堂情境創設有效性的思考,是源自我在一次教師的培訓課上,有位教師在講解《扇形統計圖》的知識時,選取的是上屆奧運會中,中國體育健兒的獎牌中金、銀、銅牌的數量占比。畫面中升國旗的動人場景,體育健兒勇于拼搏的生動的畫面,將學生們的注意力帶回到2016年里約熱內盧的火熱夏天中。當教師結合條形統計圖、百分比知識引導學生計算扇形統計圖方式時,很多學生都一臉茫然,學生的思緒還陷在火熱的比賽中中。課堂中近15分鐘的情境創設,卻難以獲得良好的授課效果。這樣的教學方式,足以令我們反思:在教學中,我們應用了新型教學方式,但其效果如何?怎樣避免其淪為無效教學?如何提高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在此,我提出以下建議:首先,情境創設應具有生動性和指向性。教師應立足于引發學生深入思考,促進教學切入的角度篩選素材,避免本末倒置,造成過于熱鬧的情境分散學生的數學學習注意力,使課堂有失重點;其次,情境創設應具有趣,但也需注重其與教學的相輔相成,學生雖然在課堂中獲得了快樂的體驗,未增長學科知識,這樣的情境創設也是無意義的;再次,教材是推進教學的依據和重要參照,但在課堂的情境創設中,杜絕生搬硬套,應將學科特點與小學生不同學段的認知規律、本班具體學情相結合,實現寓教于樂,體現教學的有效性;最后,課堂情境的創設應與學生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關,過于簡單難以引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過于深奧會造成學生的不理解。因此,教師應發揮好自身的教學引導作用,把握好數學課堂中情境創設的“度”。
三、數學課堂情境創設對教與學的要求
(一)加強教師對情境教學的理解
情境教學模式是一種新型教育方式,大多教師對其是極其陌生的,為了能在情境模擬教學模式中取得成績,教師們應該對其有一個深刻認識,最主要是認識到兩點,一是以教材為主導,二是以學生為本。以教材為主導是指在使用情境模擬教學模式時,應該將中心放在課本內容上,不可脫離課本知識而去談論教學方式,如若脫離課本,只關注教學方式,反而會適得其反;以學生為本是指在設計教學方案時,應該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充分考慮學生們若是參與其中時的反應、適應度、情感等,讓學生們在課堂上感到充分舒適,積極參與其中,才能使情境模擬教學模式更大地發揮它的潛在作用,能讓其比傳統模式更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效率及學習深度。為了加強教師對情境教學模式的深度理解,學校可以組織各種針對教師的教學活動,例如針對情境教學法的教師交流會、演講比賽等,讓教師從情感上接受情境教學模式,才能促進教師在課堂上創新使用情境教學法。
(二)加強學生對情境教學的理解
數學是一門知識點復雜、枯燥的學科,很多學生一遇到數學就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形成惡性循環,隨著年級的增加,數學成績越來越差。數學知識其實蘊含中很多有趣的內容,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進行發掘,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情境引入是一種生動的教學形式,可以快速抓住學生眼球,讓學生全身心投入課堂教學中。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充分考慮學生心理特征、性格特征,聯系課本知識點,進行情境創設。情境創設是情境教學課堂展開的關鍵,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在進行情境創設時,積極考慮學生實際情況,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共鳴,讓學生快速理解、接受、融入情境教學中。
四、小學數學課堂提高情境創設有效性的策略
(一)引入故事情節,進行情境創設
小學生心智單純,其活潑好動,具有強烈的好奇心。為此,教師可以生動的故事情節,導出數學問題,提升情境構建的有效性。在這里,拿我的自身教學實例來說,在《分數的加法和減法》的教學中。我為學生簡述了關于亂丟“危險垃圾”造成環境污染的故事。對空氣、水、土壤等生態環境具有破壞和污染的物質和有毒氣體都被稱為“危險垃圾”,如未經妥善處理便丟棄的電池、醫療用品、裝修剩余的油漆及過期的藥品等。在某一城市中,依據圖形顯示:紙張占生活垃圾的1/10,危險垃圾占生活垃圾的1/5,廢金屬占生活垃圾的1/4。以故事講述延伸到教學,在垃圾回收的過程中,紙張和廢金屬都可以實現再利用,從而引出異分母教學,使學生統計紙張和廢金屬的總體比重。
在此過程中,鼓勵學生列舉多種算法,從而通過互評、自評、教師評價使學生找到最便捷的算法:先找到最小公倍數,通分后相加既快捷又簡單。
例如:在低年級的《年、月、日》教學中,可為大家講述寶莉的故事,她與好朋友分享時,說到了自己難忘的日子。以故事情境創設,使學生形成初步的時間意識,讓其結合現實日歷,說說醫生給寶莉的奶奶開了70片藥,夠不夠奶奶吃2個半月。在促進學生觀察能力發展的過程中,使其將抽象的事物與具體的事物結合理解。
(二)聯系生活實踐,進行情境創設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經說過:“教學即生活,生活體現教學”。數學知識抽象晦澀,學生難以直接理解,在數學教學中聯系生活實踐、進行情境創設,可以將抽象的數學知識簡單化,幫助學生進行理解。例如,當教師在講解幾何面積知識點時,學生無法對“面積”這個知識點進行直接理解,教師可以引進一些生活實際場景,加深學生理解。如,一個長方形的足球場要進行改修,需要重新鋪上綠皮,每塊綠皮大小相同,則足球需要鋪多少綠皮與它的面積有關。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對面積大小進行比較,一本書的面積與一支筆的面積是不同的,床單與枕頭的面積是不同的。教師還可以展開游戲教學,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情境,使其結合生活經驗,在參與課堂游戲的同時運用、理解所學知識。
以我在教學中的實例為例,在《四則運算》的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游戲,可以自主選擇扮演售貨員、收銀員和顧客,顧客可領到不同的面值的購物券,讓其展開購物體驗,依據購物清單買到最具性價比物品。
面對質量相同,如2元/斤的和1.5元/250g的西紅柿,讓顧客在比較中選擇;收銀員負責對顧客的購買物品結算,同時可對購物的本次購物行為給予評價;售貨員則需要完成一定的銷售任務,吸引顧客購買。
教師將生活中學生實際接觸的東西引進數學教學中,學生可以直觀地理解教學知識點,深刻掌握知識點內涵。教師基于學生實際生活情境進行情境創設,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共鳴感,提高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三)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情境創設
隨著時代的進步,多信息技術快速進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將信息技術引進課堂教學中成為課堂教學改革的趨勢。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改變枯燥的教學方式,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課件,將精美、富有吸引力的圖片、聲音、視頻等放入課件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強學生課堂的專注度。
例如:在《位置與方向(一)》的教學中,借助數字白板的展示,為學生播放校園周邊的方位圖。并營造有新的轉校生入學,為了幫助其找到校園周邊的商店、書店以及車站的學習情景,讓學生展開指路練習,使其在幫助別人的情境創設中,掌握現實東、南、西、北等八個方位,具有空間意識和地圖的識讀能力。以恰當運用信息教學的生動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領悟,確保其在陌生的地方,如果有地圖作為向導,也能夠快速地找到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另外,教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從網路上收集大量的教學材料,豐富教學內容,擴寬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深化理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進行情境引入,創設有效情境。
例如,教師在講解“圖形與幾何”知識點式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一個精致的微課視頻,在課堂教學展開前利用多媒體進行播放。學生通過視頻觀看會產生心靈的震撼:“原來圖形與幾何的世界這么奇妙!”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課堂積極性提高。教師在教學中利用信息技術的信息性、便利性、趣味性進行情境創設,可以極大地提高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四)結合應用練習,進行情境創設
數學是一門較為嚴謹的學科,同時其與生活關系密切。為了突出學科育人的特點,在小學數學課堂情境創設的過程中,教師可結合應用練習,改變以往以應用題讓學生通過解題的方式提升實操能力。
例如:在教授《折線統計圖》教學中,教師可將4~6名學生按照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原則進行分組,發揮同伴互助作用,使其在生動的情境構建中取長補短。教師可為每組下發不同的調研任務,如本校歷年的招生情況、某月氣溫的變化情況等,讓學生體驗調研過程,使其認識到在數據獲取、整理的過程中應嚴謹、仔細,最后將調研情況以統計圖的形式展示。
五、結語
情境教學法作為一種創新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育中極其新穎,如何使教師與學生自內心深處接受這種教育模式,是使這種模式產生實際效益的基礎。一是教師應該積極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充分認識情境教學對于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益的重要性。二是教師在展開情境教學時,充分融入學生為主的教育思想,創設出契合學生身實際情況的教學情境,促進學生對于情境教學的理解與接受。情境教學模式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作用是明顯的,這種模式能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從而推動小學教育的發展。情境教學模式應用在小學數學教育,基于教學內容,聯系學生實際情況創設出有效的教學情境是關鍵。教師在進行情境創設時,應該充分考慮實踐生活,利用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提高情境創設的有效性。
(責編? 楊 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