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月枝
園本課程是以相關政策為指導,以幼兒園實際的環境和條件為背景,以幼兒身心發展需要為出發點,以幼兒園教師為主體構建的課程。我園遵循“實施精致教育,讓每個幼兒享有最佳人生開端”的辦園理念,逐步構建以幼兒發展為基的“和合共生·潤澤成長”園本課程,為幼兒的良好發展奠基。
一、確立“和潤”理念,筑牢課程根基
在多年的課程探索過程中,我園主要經歷了以下三個階段。研究起步階段:建園初期,基于幼兒園師資狀況及課程發展定位,施行以市域教材為主的主題課程,輔之開展幼兒園美術游戲研究;雛形顯現階段:以課題研究為牽動,大美工區、班級美工區及班本化美術游戲活動逐步呈現“三花齊放”的態勢,構建了“玩美特色課程”,園本課程雛形初步呈現;在規劃發展階段:課程基于前兩個階段進行調整和完善。
依托《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等文件,我園對幼兒園課程實施背景及園所條件進行了系統分析,建立課程愿景,并最終確立了幼兒園課程理念為“和合共生·潤澤成長”。“和合共生”,表示和諧,和而不同,在課程中意為既關注幼兒的普遍發展,又重視幼兒的個性化成長,求同存異,和諧共生;“潤澤成長”,意為滋潤,指課程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追求溫潤柔和,在滲透、熏陶、體驗、參與等方式的作用下,達成教育成效。
二、構建“和潤”體系,生成課程脈絡
以課程理念為本,我園在課程的橫向發展和縱向深入中,圍繞幼兒發展、教師發展和課程發展逐步確立了課程總目標,呈現出課程發展的長遠愿景。幼兒發展目標圍繞五大領域,通過“潤智”“潤情”“潤體”“潤美”“潤行”等五個方面來體現;教師發展目標從專業理念、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三個方面,著力培養陽光、進取、善學的“和潤”教師;課程發展目標則定位在課程的領導力方面,關注課程的設計、執行和評價。厘清了幼兒園的課程目標,在把握課程目標內涵和層次的基礎上,我園架構了由“和融共享課程”“合意自主課程”“合力拓展課程”三大部分組成的“和潤”課程體系。
(一)和融共享課程
“和融共享課程”包括基于幼兒全面發展的學習活動、幼兒長遠發展的生活活動以及幼兒個性發展的特色活動。三個內容相對獨立又相互支撐,共生互補,是園本課程的主體。以特色活動為例,包括以集體或小組教學活動為主要形式的課題活動和特色坊活動。課題活動有樂享悅讀、樂享數學和樂享美術等;特色坊活動指在陶吧、染工坊、創意美勞室和兒童圖書館等場所開展的活動。
(二)合意自主課程
“合意自主課程”主要涵蓋區域游戲、戶外游戲和意趣社團三個方面。其中,意趣社團即在每周一次的活動中,中大班幼兒結合自己的意愿選擇陶藝、創美、扎染、閱讀等社團,圍繞自己的興趣和愛好深入學習,從而在某一方面得到深度學習與發展。幼兒園通過同一內容的個別化學習,同一時段的個性化選擇,實現了游戲內容、游戲材料、游戲地點、游戲方式的“四個合意”。
(三)合力拓展課程
“合力拓展課程”主要包括親子活動、節慶活動、社會體驗活動等,重在拓寬家庭輻射、幼兒多元學習、園所引領以及社會影響。親子活動,即在全園開展豐富多彩的親子系列活動,如以課題組牽動進行親子制作活動,以學年組為單位進行“體驗式家長會”,以班級為單位開展小型親子活動等。節慶活動,即關注我國傳統節日,創辦突出幼兒園特色的“玩美節”“悅讀節”等活動。體驗活動,即以“請進來”和“走出去”為主要實施途徑。將有價值的教育資源“請進”幼兒園,同時引領幼兒“走出去”,到社會中體驗成長。
三、開展“和潤”實踐,完善課程要素
我園把“和潤”課程比作一棵大樹,課程目標是根,“和潤”體系是脈絡,當課程的理念、目標、內容構架逐步完善后,如何實施課程才是讓這棵大樹枝繁葉茂的關鍵所在。我園以課程理念為藍圖,以課程目標為導向,以課程架構為實施路徑,以“四W”要素(分別為When——課程實施時間、Where——課程實施地點、Who——課程實施者、Way——課程實施方法)牽動課程落實。課程實施時間科學合理,以“和融共享課程”和“合意自主課程”為例(見表1)。
課程實施時間的合理規劃使得幼兒園一日生活流程更加科學和緊湊,滿足了幼兒對不同活動的不同需求;課程實施地點的多元化使得幼兒園空間資源最大化利用,因地制宜開展活動,解決了課程資源與課程內容不匹配的問題;執教者的不同使得教師專業發展更有針對性,尤其是專項教師的專向培養,解決了有特長的教師沒有發揮優勢的問題;課程開展的形式多樣化,使得課程的實施更有針對性,保障了園本課程的豐富性。
此外,以流程化運行方式推進課程也是我園采用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結合幼兒興趣、需要、能力和發展水平等差異,我園設計了實施流程,旨在讓課程的實施更有準備、有計劃、有依據、有保障。同時,統籌規劃各階段的流程,也使得課程開展有序、有力、有效。
在課程評價方面,我園以綜合性評價審視課程進程。有基于課程全局的引領與評價,從課程領導力出發,整體對課程進行高位審視和方向把控;有基于客觀、全面的多元評價,以“幼兒、家長、教師、教育行政部門”四方聯動建立課程評價機制,為課程的動態化運行提供原始真實的依據,助力課程高質量發展;還有基于課程深度發展的專業化評價,以課程評價參照指標作為幼兒、教師以及園本課程整體發展的評價依據,對課程的深度發展進行動態評價。
四、強化“和潤”管理,保障課程高效
當課程內容“枝繁葉茂”,課程實施有條不紊進行時,如何進行課程管理是保障課程有效開展的關鍵。為此,我園實施園長負責制下的“四組聯動”園本課程管理,建立課程核心組、實施發展組、資源保障組和監測評價組,形成橫向協作、上下聯動的管理機制(見圖1)。
在日常課程管理保障方面,通過“定時揭牌式”監督、“隨機翻牌式”監督和 “常態掛牌式”監督,保障監督的按時性、隨機性和常態性。基于課程發展中的問題,通過專題式教研、互助式教研和體驗式教研三種不同的研修模式給予保障。
從幼兒園開園至今,“和潤”課程的建構經歷了從設想到實踐,從實踐到改進,從改進到完善,最終形成了一個完整的課程體系,目前其發展也正朝著預想的方向前行。從時間的縱向上,我園主動進行了園本課程從無到有,從有到實的探索;從空間的橫向上,為幼兒創設了各種適宜的課程環境;從時空的交叉點上,完善了園本課程的組織架構。在園本課程實施中,我園開發了24個意趣主題的課程內容,形成了完整的課程體系,提煉出有效的課程要素,更好地滿足了幼兒的身心發展需要。
(責任編輯:趙春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