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娟
時光匆匆,我做教師工作已經十多年了。多年來,我默默耕耘,對學生循循善誘,自認為在學生心目中一定會是一個善解人意、處事公正的老師;但那封信卻令我感到慚愧,它時常提醒我,在教育工作中,要關注每一名學生的獨特感受。
那封信是我在班級信箱里發現的。信的原文是——
親愛的老師:
您好!
自從你做我的語文老師后,我覺得老師好偏心啊!我就先寫下你的偏心之處吧。
就拿排座位來說,老師,你讓你的心肝寶貝坐在前排,只讓你喜歡的學生坐在前面,我真不服氣啊!
還有,在學校里,別的同學做了錯事你就大發雷霆,不是讓他們寫檢討就是讓他們去辦公室。唉,他們真可憐啊!可是對待你喜歡的學生呢,你就輕言相勸。請老師改改吧!
此致
敬禮
你的學生 某某(不能說)
當看到這封信時,我真是又氣又急,好想馬上查出這個小家伙是誰,之后再好好批評教育,我覺得這個學生太不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了,我那樣安排座位,是為全班學生的學習和紀律著想的;批評同學的態度方式不同,是因為學生的個性和錯誤的輕重不同呀!
冷靜之后,我更多的是反思自己。我想,學生能給我發來這樣的電子郵件,總比獨自將想法悶在心里好,這樣的方式有助于讓他們消除誤會,有利于班級工作的順利開展。學生會有這樣的想法,是我與學生溝通不夠的緣故,不能責怪學生。從班級管理角度來思考,我反而應該感謝這名寫信給我的學生。
當天下午第三節課,我召集全班同學開了班會。
我對全班同學說:“我想讓你們猜猜看,說說老師為什么會這樣安排座位。大家也可以小組討論。”
這個問題一提出,學生興致很高,都紛紛舉手發表自己的看法:
“某某活潑好動,安排他在第一排,是因為老師想讓他上課不能做小動作,專心聽講。”
“我喜歡聊天,老師擔心我上課和別人聊天,所以把平時不太講話的同學安排在我周圍,謝謝老師!”
“某某同學成績好,所以安排在那里,跟某某同學一個小組,方便組織開展小組學習活動。”
…………
這個問題討論的結果讓我非常欣慰。
“你們再猜猜,哪個同學是老師的心肝寶貝?請說明你的理由哦。”
這下,教室里炸開了鍋,有的說某某同學是老師的心肝寶貝,因為他(她)學習好;有的說某某是老師的心肝寶貝,因為她漂亮,這些說法讓大家笑聲不斷。
“李某某才是老師的寶貝……”
陸某某這句話一出,全班同學都愣住了,因為李某某是有名的調皮生。
“你們瞪我干什么,如果他不是老師的心肝寶貝,他為什么總是能拿老師的手機跟他媽媽通話?如果他不是老師的心肝寶貝,為什么他犯錯時老師對他的態度不像對我們那么嚴厲?平時老師最關心他,而且他總能坐在第一排!”
我會心地笑了,正想怎樣跟大家解釋或是引導大家討論這個同學提出的問題時(因為無論采取哪種方式,我都要盡量不刺激到李某某的火暴脾氣,不打擊他的自尊心,還要注意保護他已經取得的信心),讓我意外的事情發生了。
只見李某某站起來,紅著臉對大家說:“我怎么能成為老師的心肝寶貝呢?我是我們班紀律最差的學生,學習成績也不好。如果你們是老師,會把這樣的學生當心肝寶貝嗎?”
教室里安靜極了。
我示意李某某坐下,對全班同學說:“李某某的確是老師的心肝寶貝,因為他過去是最不遵守紀律的,是最少寫作業的;可是現在他寫作業了,他大多數時間都遵守紀律了。還有,他非常關心和熱愛班集體。知錯能改是需要很大的毅力和恒心的,他做到了,他就是老師的心肝寶貝。你們有意見嗎?”
“沒有!”
全班同學異口同聲地回答道。
這時,我瞥見李某某正悄悄地抹了抹眼角。
“至于他為什么總坐在前排,剛才同學們已經給出了答案,老師就不重復了。給他拿老師的手機打電話,那是因為他媽媽在遠方,通話不方便。”
我話頭一轉:“你們當中還有誰用過老師的手機?”
許多同學都舉起了手,包括剛才那位提出問題的陸某某。
我問他:“平時老師關心過你嗎?哪件事可以說明?”
陸某某說:“那時我肚子疼,老師到宿舍安慰我,囑咐我按時吃藥,還安排同學給我打飯。”
說著,他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看著這些可愛的孩子,我的眼角濕潤了。
我揮手讓大家安靜:“你們知道嗎,其實在座的每一位同學都是我的心肝寶貝,老師深深地愛著你們,只是表達的方式不一樣。無論是嚴格要求還是和藹對待,出發點都是愛,就像《“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這篇課文所說的一樣。如果老師做得不夠好,歡迎你們給老師提意見。”
孩子們都目不轉睛地看著我,臉上掛著甜美的笑容……
這件事已經過去快一年了,但我依然印象深刻。我想,當出現處理問題有悖于學生意愿的情況時,我若能及時與學生溝通,他們就會卸下思想包袱,不會對我產生這么大的誤會了。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許多老師都有可能碰到類似的情況。作為老師,我們要能沉住氣,既不能粗暴地訓斥學生,也不能聽之任之,消極回避,而是應該機智應對,抓住契機,營造良好的師生溝通環境,從而找到問題的最佳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李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