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坤
新時代背景下,加強學生的勞動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勞動素質,對學生的成長和國家的發展意義深遠。2015年8月7日,教育部、團中央、全國少工委聯合發布《關于加強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要求各中小學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勞動興趣,磨練意志、激發創造力,珍惜勞動成果。勞動教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基本要求,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切實加強勞動教育,培養學生勞動興趣、磨練學生意志品質、激發學生的創造力、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對于推進教育現代化、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當前,勞動教育在學校教育的認識和推進中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為:第一,勞動教育被弱化,學校抓得不緊不牢,家庭和社會重視的程度不夠,學生勞動機會減少、勞動意識缺乏,出現了學生輕視勞動、不會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的現象;第二,對勞動教育的認識簡單化,把勞動教育等同于“體力勞動”,認為組織學生開展一些簡單的手工活動、義務勞動就是勞動教育;第三,對勞動教育缺少整體設計,未能依據學生身心發展狀況和社會發展的需要,系統設計和創造性地開展勞動教育。針對這些問題,東北育才學校從全面的實際出發,深入推進勞動教育,挖掘育人價值,探索了豐富多彩且行之有效的勞動教育途徑,收到了較好的教育效果。
一、從服務對象的實際出發,明確勞動教育的內容
我校通過勞動教育建立了“服務自我—服務他人—服務社會”的自覺認識過程。勞動教育的內容首先應從服務自我開始,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勞動意識,掌握相應的勞動技能,進而服務他人,尊重他人勞動,最終樹立起服務社會、報效祖國的信念。
(一)培養學生的勞動習慣和勞動意識
勞動教育是一個人得以發展的基礎,它既能促進兒童的身體發育,也能培養兒童的獨立意識和自信心等,所以勞動教育應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勞動意識。為此,我校服務自我的勞動教育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實行宿舍準軍事化管理
東北育才學校是寄宿制學校,學校對鋪床、疊被、衛生、物品擺放等寢室內務的標準要求很高,并有及時的檢查、反饋和評比制度。經過三年的訓練,絕大部分學生都能養成主動整理內務的習慣,養成自我控制能力和獨立生活的能力。
2.組織值日勞動
值日工作既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也是勞動教育的主要途徑。寢室、教室和室外分擔區的衛生由學生輪流打掃,每名學生每周至少有兩天擔任值日勞動。為了提高勞動質量和培養學生的責任心,學校和班級采取了形式多樣的量化考核評比制度。
3.開展學農社會實踐活動
我校的學農社會實踐活動已經連續開展了十余年,最近幾年一直在燈塔市某學農基地進行。學農的課程有手工編織、工廠化育苗、節水灌溉、西蘭花種植、石磨豆腐、農業機械化等。這些課程對于學生來說特別新奇,學生收獲的不僅僅是自己親自動手的勞動成果,更多的是勞動意識的樹立、自立能力的提高和團結精神的升華。
手工編織課程的授課教師是一位擅長編織工藝的老藝人。他通過示范和講解,向學生介紹編織知識、技巧,展示操作流程。例如,在編草筐花籃一課,教師向學生介紹稻草編織的工藝,有編辮、平紋編織、花紋編織、絞編、編帽、勒編等。草筐花籃小巧簡單,每一根葦草都蘊含著手工藝人的匠心。學生在指導老師的悉心指導下,自主探索,認真制作。課程結束時,每個人都擁有了一個屬于自己的草筐,有的同學還別出心裁地編織出一頂草帽。雖然制作的草筐工藝尚顯粗糙,但學習與實踐的過程帶給學生的收獲非常可貴。
節水灌溉課程在溫室大棚里進行。面對高溫的考驗,學生沒有懈怠,依舊認真向老師學習了滴灌、噴灌和吊灌技術。在隨后的實踐過程中,小組成員相互配合,分工明確,幾個小組均取得了理想的灌溉效果。通過這堂課,學生不僅學習了灌溉技術,還了解了我國農業用水的現狀,認識到水資源的重要性,增強了節水意識。
石磨豆腐是我國的一項傳統手工工藝。在學農活動中,學生親自參與了豆漿、豆腐的制作過程,推石磨、刷鍋燒柴、煮豆漿、濾豆渣等。同學們齊心協力,較好地完成了每一項任務。當品嘗到自己親手制作的豆制品時,激動與喜悅洋溢在每個人的臉上。這是勞動帶來的快樂,也是合作帶來的幸福。
(二)培養學生服務社會、報效祖國的情懷
勞動教育應培養學生服務社會、報效祖國的情懷。為此,東北育才學校開展的勞動教育途徑和方式有以下幾個方面:
1.實行輪流值周服務制度
學生參與學校的紀律、衛生、寢室等常規管理以及校園內衛生打掃、保潔等服務工作,每個班級每個學期至少輪一次,不僅能夠提高學生自我管理的意識和能力,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服務他人的意識和能力。
2.開展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
3月5日,是學雷鋒活動日,也是青年志愿者服務日。每年的這一天,學校都要號召各班在校園內開展志愿服務活動。有的班級到圖書館打掃衛生,有的班級到收發室和印刷室打掃衛生,有的班級撿拾草坪內的垃圾,有的班級到學生食堂擦拭桌椅和清洗用具,有的班級粉刷有污漬的墻面和走廊地面。這些活動雖然都是小事;但非常有意義。在這些活動過程中,學生能夠體驗志愿服務的意義和價值,增強和提高服務社會的責任意識和實際本領,從而成為雷鋒精神的傳播者、弘揚者和建設者。
3.成立公益類學生社團
學校的公益類社團主要有兩個:
一個是“陽光志愿者”社團。該社團以為校園志愿服務,為社會奉獻愛心為活動主題,每天都在校園內通過收集廢飲料瓶、廢紙、義賣等方式籌集資金,經常組織關懷福利院兒童、孤獨癥兒童、殘疾兒童、貧困農民工子弟的各種公益活動。陽光志愿者在志愿活動中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學到了為人處事的道理,并用自己的行動告訴社會,高中生能擔負起一些利索能力的社會責任。
另一個是“郭明義愛心團隊”。我校學生以郭明義同志為榜樣,傳承雷鋒精神,成立了“郭明義愛心團隊”學生社團。多年來,社團以為校園志愿服務,為社會奉獻愛心為活動主題,在一屆屆的成員努力下逐漸發展壯大,社團通過開展各種義工、義賣、募捐等活動詮釋育才“愛”的文化,弘揚雷鋒精神。2014年初,國家詳細規制了精準扶貧工作模式的頂層設計,推動了“精準扶貧”思想落地,并提出廣泛動員全社會力量參與扶貧。我校從自身實際出發,利用“郭明義愛心團隊”學生社團到開原、彰武等地開展“陽光助學”活動,在當地中學的協助下通過遴選、調研、采訪等系列活動資助貧困大學生,為困難家庭和學生送去幫助與希望的同時,我校學生也收獲了人生的感悟與真諦,實現了扶貧育人雙贏。
二、從學生的身心發展出發,創新勞動教育的形式
我校從學生的身心發展出發,遵循國家教育方針,圍繞學校的育人目標,依據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發展特點,采取學生喜愛的勞動教育的形式以及評價方式,激勵學生熱愛勞動,崇尚勞動,學會創造性勞動。
(一)落實責任制
以班級為單位劃分公共教室衛生保潔責任區、室外衛生保潔責任區和冬季除雪責任區,每個班級借鑒美國職業籃球聯賽“選秀制”組建責任小組,各小組又把任務落實到個人。這樣層層落實,責任到人,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了學生認真負責的責任意識。
(二)采用評比、展覽等激勵性的評價方式
學校每年都要舉辦牙簽搭建筑創景大賽,號召大家在假期里,利用閑暇時光發揮自己的創造力與想象力,用牙簽構建自己心目中的藝術,實現自己的創想。在大賽里每年都會有新創意與新設計涌現。在社團聯合會的組織下,一些優秀作品被甄選出來展出,并組織優秀作品獲獎選手就設計的心路歷程,從攝影、建模再到制版、成品等過程進行經驗分享。這些活動體現了育才人大膽創新、勇于實踐的品質,也展現了育才學生洋溢的青春激情。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弘揚“工匠精神”,而對自己的工作和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力求把每件事做到最好、做到極致,這正是勞動本身所承載的教育。
(三)體驗并享受勞動的成果
勞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具有直接現實性的活動,只有讓勞動者體驗并享受到勞動的成果,才能使勞動者熱愛勞動,理解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我校建成了農業生態科普基地,學生到基地上生物學選修課,親自動手種植并飼養植物,隨著植物的不斷生長,學生體驗到辛勤勞動后收獲的喜悅。
三、從問題出發,凝聚勞動教育的合力
目前勞動教育的最大問題是地位被弱化,學校抓得不緊不牢,家庭和社會重視的不夠,學生勞動機會減少、勞動意識缺乏,出現了學生輕視勞動、不會勞動、不珍惜勞動成果的現象。當前,全國上下、教育系統內外都在深入學習全國教育大會重要精神,這正是營造勞動教育的良性氛圍、深入研究并有效推進學校勞動教育的大好機遇。解決勞動教育在學校教育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軟化、在社會中被淡化的問題,學校、家庭和社會齊抓共管,形成勞動教育的合力。為此,東北育才學校的做法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建立勞動基地
學校重視并深入推進勞動教育,從師資、課程、制度以及硬件設施等方面,為勞動教育的開展創造了條件,建成了多個實施勞動教育的基地。
農業生態科普基地:包括現代化日光溫室、專業教室、展廳、科學實驗室和戶外露天部分。可作為科普基地、教學基地及學生的學農基地。
陶藝教室:課程安排以學生所熟悉喜好的內容為課題,以生活中的罐、瓶、盆等形體確立表現的主干內容。讓學生在創作體驗中學會手捏、泥條、泥板、雕塑挖空、模印、上釉、拉坯等陶藝成型方法和裝飾手法。讓學生親近陶土,感受泥土的親切,激發學生創造出蘊含他們內心情感生命且充分發揮個人想象的陶藝作品。
汽車駕駛教室:擁有30臺先進的主被動式汽車駕駛模擬器,學生通過汽車駕駛模擬器,學習汽車駕駛技術、行車安全與污染控制、汽車構造與工作原理、汽車保養等四個方面的知識。
機器人與機器人技術科學研究實驗室:課程包括機械設計基礎和制圖、模擬電路基礎、數字電路基礎、單片機知識和實踐、單片機外圍常用電路設計、電機驅動原理、常用基本電路等。指導教師不斷思考如何通過個性化課程建設來調配出試用于中學生的高科技學習過程,通過日常的動手實踐活動完成由中學生向潛心于項目的研究者的轉變,通過參加科技競賽激起學生的參與熱情并做好興趣導向。通過這些看似平常卻細致入微的工作來提升對實驗室學生的培養速度和質量,進而提高他們的綜合學習能力和科研素養。
建筑設計教室:了解建筑相關知識,制作簡單建筑模型的地方。學校對其進行了專項投資,配備了制作建筑模型的材料和設備。學生在這里了解中外建筑史,欣賞世界特色建筑,制作建筑紙模型。極大地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豐富了課外生活。
生命科學實驗室:與中科院沈陽應用生態研究所合作,由東北育才學校的教師與生態所的專家共同指導學生實踐。潔凈工作臺用于進行植物組織培養、微生物培養等無菌操作;恒溫光照培養箱可編程控制箱內溫度和光照變化;恒溫震蕩培養箱可用于植物及微生物的培養;烘干箱用于烘干玻璃器皿;分光光度計可測量溶液的吸光度和濃度。
(二)加強家校合作
家庭在勞動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想充分發揮家庭的作用,首先就要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使其認識到勞動教育在個人成長中的重要意義,鼓勵孩子花時間做家務勞動。
東北育才學校家校合作方式多種多樣,大致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利用家長中的教育資源為學校和學生服務,如每學期舉辦的“家長職業聯盟”,對學生進行生涯規劃教育;舉辦家長學校,與家長共同探討有關學校和家庭教育問題,學習教育理論,更新教育觀念,形成教育合力,如每周五、周日晚上的家長學校;家長重回校園,體驗孩子的辛苦與快樂,更新對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如每學期舉辦的“家長校園一日學生生活體驗”活動;成立家長文體團,參與學校的教育活動,如運動會開幕式、校園藝術節、話劇義演等活動。這些活動的開展,能使學校和家庭有良好的溝通與合作,學校勞動教育的要求與活動安排能夠得到家長的大力支持,形成教育的合力。
(三)借助社會力量
勞動教育還需要社會的支持和參與。我校每年的學農社會實踐活動都選在燈塔市某現代農業園區進行,該園區專門設有占地500余畝的學農基地,各種配套的教學、生活設施完善,能夠滿足700余人的食宿,同時配合教學需要設有農耕知識區、科技知識區、農耕實驗區、農藝知識講堂等,有專門的學農試驗田100畝,高科技農業展示區1萬平方米,種植園10處,果園300畝,養殖場3000平方米,為學農社會實踐提供了較為充足的條件。
總之,優質的勞動教育對學生的全面發展、終身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勞動教育既需要學校的組織、學生的行動,也需要家庭的配合、社會的支持,才會產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責任編輯:趙昆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