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佳
2011年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關于寫字的評價中指出:“要考察學生對于要求會寫的字的掌握情況,重視書寫的正確、端正、整潔,在此基礎上,逐步要求書寫流利。”可見,寫字教學貫穿于小學教學的始終,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以培養(yǎng)學生的書寫興趣、培養(yǎng)學生寫字時的注意力和觀察力、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為目標。要使學生達到這些目標,從而提升書寫能力,教學評價就顯得尤為重要。尤其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書寫后的評價更是重中之重。怎樣的評價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筆者進行了一些嘗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注重寫字姿勢的養(yǎng)成
走進教室,我們常常會看到學生不正確的寫字姿勢,歪頭側身、弓背彎腰、胸口緊貼桌沿、高翹二郎腿等,執(zhí)筆不規(guī)范現(xiàn)象也隨處可見。盡管學生都會唱《寫字姿勢歌》,但實際操作中并沒有達標。因此,對低年級學生進行有效的寫字姿勢評價是寫字教學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huán)。初期,可結合書本上直觀的圖片對低年級學生的寫字姿勢提出具體的要求,養(yǎng)成正確的寫字姿勢;之后,可采用游戲的方法糾正不良的寫字姿勢;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強化之后,還可設計一張寫字評價表,分幾個維度來對孩子在校和在家的寫字姿勢進行評價。(如圖1)這樣反復練習、及時糾正、適時強化、有效評價,學生的寫字姿勢就能逐漸正確了。
(二)強化寫字習慣的形成
葉圣陶先生說過:“教育的重點在‘育’,所謂‘育’,就是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從這個意義上也可以說,要指導學生寫一手端端正正的字,就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讓孩子真正做到“提筆便是練字時,練字不忘好姿勢”,這時有效的評價就顯得極為重要。在校期間,可以利用每天的15分鐘“筆墨飄香”時間組織孩子進行寫字練習,及時監(jiān)督檢查;雙休日可發(fā)揮家長的作用,由家長檢查、督促孩子的寫字習慣。寫字習慣的評價則可采用學校和家庭相結合的方式從五個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具體操作流程如圖2:
(三)重視寫字技能的提升
寫字的基本技能主要包括基本筆畫、偏旁部首和間架結構三方面。對于低年級孩子來說,首先要抓好基本筆畫的練習,這是提升寫字技能的基礎。筆畫練習單調、乏味,加之低年級孩子注意力集中時間不長,在教學中教師應采取一些帶有趣味性的練習方法,如兒歌法、比較法,再加上生動的語言給予評價、激勵,也可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筆畫的書寫,給孩子直觀的感受。其次,關注偏旁部首的變化也很關鍵,要指導學生看清結構,從整體形象到部分結構,注意細微和隱蔽的地方。例如將“左窄右寬”“讓右原則”“提的變化”等,這些書寫要點巧妙地滲透在童話故事中,既幫助學生理解了“字理”,為寫好漢字打下基礎,又巧妙地在寫字中進行了思想教育,可謂一舉兩得。最后,還要著重間架結構的練習和評價,通過直觀形象的框架形式,加深學生對漢字框架的把握。
(一)教師激勵評價
剛入學的孩子寫漢字,最想得到教師的評價。如果此時我們能善于捕捉孩子的閃光點加以鼓勵,對孩子寫得不足的地方加以幫助,定會對他們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寫字教學中,可以試著運用“巡回面批法”和“個性批語法”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喜悅。平時多走近學生,巡回指導,發(fā)現(xiàn)書寫有進步的學生,就用肢體語言,如一個大拇指,一個欣慰的微笑,一個有力的點頭,給予激勵性評價;對于書寫有困難的學生,可以手把手地指導寫。當然,以鼓勵為主,并不意味著放松對學生的要求,可以采用個性化的評語巧妙地提出孩子書寫中的不足,如,“如果你給每個字都減減肥,它們就會變得很美”“你寫的字好像被大風吹倒了,希望你下次讓它們站穩(wěn)一點”……諸如此類的評價,既婉轉地批評了學生,又提出了要求,激發(fā)起學生寫好字的熱情和愿望。需要提醒的是,無論是哪一種評價,都不要錯過學生的每一個亮點,對于學生的每一個進步都要予以肯定。這樣的評價,能夠有效引導學生領悟寫法、尋找差距、建立自信,促使學生把字寫得既工整又美觀。
(二)學生自主評價
在寫字教學中,教師的評價是樹立學生學習信心的重要途徑。然而,把評價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引導學生積極開展自評和互評,更能使學生正視自己,尊重他人,從而提高鑒別和表達能力,提升書寫水平。首先是自評,即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寫字作業(yè)進行自我評估。例如學生每次抄寫生字后,引導他們對照范字看一看哪個字寫得最漂亮,并在這個字的右上角打上“★”。學生對于這樣的任務樂于接受,態(tài)度也特別認真,往往會把自己寫的字與范字一一對照,反復比對。當然,這樣的評價方式需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并且一定要堅持下去才能取得成效。其次,可開展同桌互評、小組賞評等活動,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和認真分析,說出同伴的優(yōu)缺點,及時表揚鼓勵或幫助其修改。再次,對于特別難寫好的字可采用全班點評的方法,通過實物投影呈現(xiàn)出來,鼓勵大家一起評,交流什么地方寫得好,哪些地方寫得不好,怎么改進等。這樣就使單純的模仿轉化成一種思考的過程,使學生在思考之中掌握書寫要領,提升書寫水平。最后,還可每月一次開展寫字競賽,每次選擇一個階段中學過的生字,要求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每個字寫兩個,并先自評出自己認為寫的最好的字,打上“★”,再由教師來評,評出“書寫大王”“進步之星”等。
(三)家長參與評價
低年級學生家長特別關注孩子的成長,因此,可把家長擴充到評價的主體中來,開展家長多元評價活動,及時對孩子進行針對性的寫字指導,督促其養(yǎng)成良好的寫字習慣。每星期可讓孩子把作業(yè)帶回家給家長看,家長們實事求是地根據(jù)孩子一個星期的寫字情況有針對性地評價,給孩子以激勵、提醒、糾正。每月也可請家長給孩子寫評價語,期中可通過“家長開放日”或“家長會”,請家長們走進教室聽“寫字課”,看看孩子們上課的表現(xiàn),翻翻孩子們的作業(yè)本,看看教室墻上貼的優(yōu)秀作品,找找差距。期末還可請家長對孩子一學期的寫字情況進行終結性評價。家長參與評價,架起了學校和家長的橋梁,大大提高了家庭教育的力度,為學生的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也促進了學生的發(fā)展。
(一)評價語言力求形象化
低年級學生的思維以形象直觀思維為主,有意注意時間較短,寫字對他們來說比較單調,沒有趣味性,堅持的時間也不長。所以,運用形象化的語言激發(fā)學生寫字興趣必不可少。例如學寫“飛”字,有的學生把撇和點寫得一個長一個短。在評價的時候,我們可以這樣說:“小朋友們,這一點一撇就像小鳥的一對翅膀,必須一般長。如果一個長一個短,那小鳥不就要原地打轉,無法飛行了。”再如有的學生常把“木”的撇捺寫得比中間的豎的收筆還低,有的總是撇長捺短或撇短捺長,高低不一。于是我就把學生寫的字投影出來說:“這個字就像一個小姑娘,中間這一豎是她的腿,一撇一捺就是裙子。有的小朋友把她的裙子穿得這么長,都拖到地上了,讓她怎么走路呢?還有的小朋友把她的裙子穿得一邊高,一邊低……”就這樣,在形象化的語言點撥下,難點迎刃而解。
(二)評價符號力爭多樣化
低年級的孩子很喜歡收集一些印著有趣圖案的小卡片。仔細想來,收集的過程就是一個充滿期待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收獲的過程,對寫字教學有很好的借鑒作用。以往的寫字評價,不是在寫得好的字上打個五角星就是圈起來。剛開始學生可能有興趣,但時間一久,就會缺少新鮮感,寫字提不起興趣,自然也寫不好字。基于此,在評價低年級學生寫的字時,應不斷變換評價的符號,可以是一個笑臉、一顆星,也可以是一個大拇指、一個蘋果、一朵紅花,讓學生帶著好奇心去寫好每一次作業(yè)。這些變換花樣的符號輪番上陣,使學生對下次的寫字充滿期待,寫字的熱情也就被調動起來。當然,這種熱情還需要延續(xù),那就采用換獎品的辦法了。如齊集五個笑臉可以換一個寫字之星的迷你貼,五個寫字之星的迷你貼又可以換大拇指卡等。學生在這樣的連環(huán)激勵下,認真對待每一次作業(yè),同學之間又相互學習、相互比較、相互競爭,良好的班級寫字氛圍就這樣潛移默化地形成。
(三)評價標準力求精細化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如果評價標準過大或過于籠統(tǒng),他們就不知道該如何入手。以“淡”字為例,可以這樣確定評價標準:一是注意這個字的結構,左窄右寬;二是三點水的寫法不在一條直線上,要有一定的弧度;三是書寫右邊的“炎”要注意兩個“火”大小不等,上小下大;四是上面火字的捺寫成長平點,下面火字捺要打開;五是書寫整潔,位置擺準。這樣的評價標準,不僅關注到整個字的總體結構,而且關注了書寫的態(tài)度、技能、習慣,可操作性強,也便于學生自己評價。
綜上所述,低年級寫字教學任重道遠,需要學生的努力,更需要教師的堅持。作為一名低年級語文教師,要努力探尋有效的低年級寫字教學評價策略,多維感受,多元評價,多方參與,讓寫字之花在孩子手中綻放。
(責任編輯:李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