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綜合管廊是一種高度集成化的地下城市管道綜合走廊,是保障城市運行的“生命線”及重要的基礎民生設施。在廣電管道建設過程中應用綜合管廊能夠有效節約城市空間資源,但也存在著經濟成本較高、責任化分不明等缺點,需要工作人員根據實際情況作出合理選擇。本文首先對綜合管廊應用于光電管道建設的優缺點進行了論述,進而分析了綜合管廊的適用情況,最后以某市廣電管道綜合管廊建設工程為例對方案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具體的廣電管道建設建議,供相關工作人員參考借鑒。
關鍵詞:廣電管道建設;綜合管廊;方案探討
引言
傳統的廣電管道建設采用與其他通信管道一樣采用直埋敷設方式進行施工建設,直埋式管道敷設在施工過程中需要在城市道路上進行反復開挖,促使“拉鏈路”現象形成,占用了大量的城市地下空間資源。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創新,綜合管廊技術的提出有效解決了這一問題。綜合管廊技術能夠實現在城市地下建設隧道空間對電力、污水、通信、熱力、雨水、給水、燃氣、廣電等市政管線進行統一的建設維護。在廣電管道建設過程中應用綜合管廊技術能夠有效降低管線敷設對城市交通局居民出行造成的影響、方便廣電市政設施檢修維護并降低管線翻修及維修費用,對促進城市廣電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及深遠的影響,但由于造價昂貴其應用受到較大限制。
一、綜合管廊應用于廣電管道建設的應用特點
綜合管廊應用于廣電管道建設能夠有效維護路面完整美觀,避免在管線敷設施工過程中及管線維修過程中反復開挖施工對綠地、道路造成的破壞,消除廣電管道建設造成的資源浪費及對城市居民正常生產、生活造成的各種不良影響。對于綜合管廊在廣電管道建設中應用的優點,本文在此不做過多論述。為促進綜合管廊技術的進一步優化發展,強化其在廣電管道建設中應用的實際效用,筆者將主要論述綜合管廊應用中的缺點,供相關工作人員參考。
(一)綜合管廊建設一次性投入較大
綜合管廊整體建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且由于工程整體不變分期建設,企業一次性投入金額巨大。與傳統的直埋敷設管線技術相比,綜合管廊技術工藝復雜、成熟性較低,1000米綜合管廊建設的預計費用約為4500萬元,而傳統直埋敷設管線建設每千米的成本價均低于20萬元[1]。
(二)二次建設及維護費用較高
在綜合管廊建設完成后,若需新增支線或是城市進行重新規劃時需要綜合管廊避讓,新老管廊的溝通建設將耗費大量的流動資金。而傳統直埋敷設的管線建設可升可降,能夠進行靈活的避讓銜接,價格低廉。除此之外,綜合管廊的日常維護工作包括通風、維修、照明、排水、監控等內容,產生的費用也比傳統的直埋敷設式昂貴得多。
(三)易發生干擾
城市綜合地下管廊的建設能夠實現將多種市政公用管線進行有效集成,方便了政府對其進行的統一維護管理。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由于各類管線共存與綜合管廊內,實際運行過程中容易產生干擾,為城市的穩定運行埋下了安全隱患。除此之外,由于管線隸屬單位不同,在各管線的管理維修等方面難以進行明確的責任劃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綜合管廊管線管理工作的難度。
二、綜合管廊的適用情況
經由上文的介紹不難看出,綜合管廊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的缺點主要為成本較高。因此,廣電單位在管線建設方案選擇過程中,應將建設性價比放在考慮的首要位置,若企業能在工程建設過程中大幅度攤薄成本,則綜合管廊技術較為適用。如在對新地塊及城區進行開發時,企業可以選擇將廣電管道建設作為地鐵隧道的附屬設施、泄洪系統的配套設施進行共同施工[2]。上述工程均需要進行大量土方建設、能夠對廣電管線輻射提供附帶支持,能夠有效降低廣電企業施工成本, 在這樣的情況下,綜合管廊技術更為適用。
三、某市廣電管道綜合管廊建設的方案討論
(一)工程概況
某市城北新區某道路兩側占地約17.6公頃,新城建設將其規劃為主要商業商務中心,政府對其開發強度及開發標準均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廣電管道建設需保證環境品質,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為其他企業管線建設起到示范作用。相關工作人員在具體了解土質情況后進行了初步核算,該區域綜合管廊的建設包括供熱管線、給水管線、強弱電管線,投資成本約為4500萬元每平方千米,綜合管廊的建設及運營成本需由各單位按管線占比進行分攤。
(二)方案探討結論
該市新建地塊整體規劃方案中并未包括大型地下泄洪防空系統的建設規劃,工程建設的主體內容即為綜合管廊建設,工程建設的施工成本由各管線單位按比例進行分攤。對于移動、電信、廣電等弱電通信單位來說,建設綜合管廊需要投入巨大的經濟成本,實際應用意義及性價比較低。采用傳統的直埋敷設方式進行光纜敷設則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且近年來光纜敷設技術成熟,帶有加強芯及護套的光纜在野外敷設具有較高的穩定性及安全性,在該城區廣電管道建設過程中較為適用[3]。綜合考慮直埋敷設管道和建設綜合管廊的性價比及實際使用意義,方案探討的結論為:綜合管廊建設在該市廣電管道建設過程中的使用意義不大,不予采取。最后,該市聯通、電信、移動、廣電企業經協調溝通采取共建模式將四條管溝合并為一條,在降低企業管道建設成本的同時,有效地節約了城市地下空間資源[4]。
四、廣電管道建設的具體建議
在廣電管道建設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不“迷信”先進技術,針對企業的發展及工程建設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并采取作為經濟合理的方式進行管道建設。近年來經過敷設工藝的改進優化,直埋式敷設管道建設也可以對城市地下空間進行高效的利用。傳統直埋敷設式管道建設過程中,造成地下空間浪費的原因主要為各施工單位間沒有進行有效的溝通協調、埋設位置分布不合理以及過分放大安全距離等。在今后的管道建設施工過程中,若有關部門能對各單位管線建設進行全面規劃、統一施工則可有效避免這一問題[5]。除此之外,政府有關部門應意識到“拉鏈路”產生的原因不能單純歸結為直埋式管道敷設方式的使用,市政管線規劃的前瞻性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城市“拉鏈路”現象的產生。在今后的工作過程中,有關部門應進行嚴謹的城市管線規劃,為待建項目預留足夠的管線接口,有效避免反復開挖對城市環境及居民生活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城市管道建設規劃過程中,首先,政府有關部門應擴大共建模式,強化城市地下空間利用率;其次,應進一步優化管線規劃,監督施工單位嚴格按照規劃進行施工并對管線位置進行測繪存檔,方便城市后續管道工程建設查閱避讓;再次,不“迷信”新技術,根據城市發展的實際情況及工程建設的實際需求合理選擇施工方案;最后,相關工作人員應進行嚴謹的城市規劃,最大程度上避免規劃變更對城市地下管道建設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陳錦根.城市綜合管廊專項規劃編制重點問題探討[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9(10):196-198+24-25.
[2]賈康,滿莉,費太安,李婕,王世騰.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投資回報機制研究[J].經濟研究參考,2018(21):3-25.
[3]代普達. 問題導向下的綜合管廊建設中管線入廊模式研究[A].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東莞市人民政府.持續發展 理性規劃——2017中國城市規劃年會論文集(03城市工程規劃)[C].中國城市規劃學會、東莞市人民政府:中國城市規劃學會,2017:10.
[4]張聰蕾. 基于BIM模型的綜合管廊監測系統研究[D].北京建筑大學,2017.
[5]張大煒. 城市地下綜合管廊政企合作運營模式研究[D].天津大學,2017.
作者簡介:姓名:陳存旭(出生年月:1986.06.06 )? 性別:男? 籍貫:浙江樂清? ? 民族:漢? ?最高學歷: 本科? ? 現有職稱:中級工程師? ?研究方向:通信、設備、管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