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戴偉





摘 要:電能計量裝置是電力系統中實現電能測量計算的重要設備,其準確與否將影響到電力貿易結算公平,直接關系電力企業和用戶的切身利益。借助線損計算分析,可以及時發現、評估系統中存在的計量準確性問題。本文闡述了線損的基本概念和分類,詳細分析了線損與臺區各計量值間的線性關聯關系,在此基礎上,引入多元線性回歸方程進行描述,以建立線損與各計量點的因素分析,最終基于多元線性回歸方程的線損計算構建了分析模型,并成功運用實例,得到了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電能計量裝置;線損;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模型。
引言
電能計量是電力生產重要的一環,是電力企業計收電費,實施電能交易的基礎。計量裝置正誤差超差將導致用戶利益受損,而少計、漏計電能將導致臺區線損變大,降低企業經濟效益。因此,把控電能計量裝置準確性,及時處置異常計量裝置或制止用戶異常用電行為,對保證企業和用戶雙方利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1]。
線損是電力輸電、配電、變電、用電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損耗,也是衡量電網結構,技術管理和經營管理的一項重要指標。通過線損監測、計算分析,運用相關的統計分析理論,探索線損在計量準確性分析上發揮的作用,研究基于線損分析的計量點缺陷或故障定位,在遠程抄表技術和智能電表不斷覆蓋、智能電網技術不斷向前發展的當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線損異常分析
電能在輸配電過程中,由于電阻和磁場作用產生的損耗,簡稱為電網線損。根據線路損耗的特點線損可分為可變損耗,固定線損和不明線損[1-4]。
其中固定線損是無法避免的,正常情況下圍繞某一定值小幅波動。而當可變損耗和不明線損出現問題時,都會導致該臺區線損明顯增大。目前在供電過程中,由于計量因素導致線損異常的主要原因可以分為以下幾點:
(1)計量裝置質量問題、安裝不規范、計量設備本身局限性所引起;
(2)竊電現象引起;
(3)在電量的供售過程中存在的時間差而引起的損失。
由于當前臺區遠程抄表技術和智能電表的覆蓋與推廣,數據的同步性提升,時間差引起線損異常這部分其實可以忽略不計,(1)、(2)點則可以歸屬為計量準確性問題。
按照線損定義可知,用戶計量裝置異常最終通過臺區線損量體現出來。在電能表正常情況下,電能表計量準確且波動范圍較小基本認為不變。定義計量裝置計量準確性為,用戶計量裝置計電量為J,用戶實際用電量為S,可得公式如下:
而用戶計量損耗H應為:
H=J-S
二式推導可得:
可知,用戶計量損耗H與電能表計量值J成線性關系。當臺區用戶數為n,臺區線損X應為各用戶計量損耗與固定損耗G組成,即:
2.基于線損計算分析的計量準確性分析模型
基于前文分析,臺區線損與各用戶計量值間存在著線性相關,因此,以此構建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依托于當前計量自動化系統,以臺區線損為觀測值,當線損異常時,結合回歸模型因素分析,得出用戶計量裝置的故障集,再采用現場檢查方式,最終排除并修復故障點。
2.1線損計算的多元回歸方程因素分析
多元回歸是指一個因變量,多個自變量的回歸模型。應用此法,可以得出各要素間的數量依存關系,從而揭示出各要素間內在的規律。
本文引入多元線性回歸方程,一方面是要將依據當前計量值求解所得的線損與統計線損比對,判斷臺區線損是否異常;一方面進行因素分析,旨在找出當前臺區影響線損的各用戶計量值之間,找出哪些是重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劃分故障集,縮小異常計量點排查范圍。
為了求出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中的參數,可采用最小二乘法求解[1]。
式中,j表示提供擬合的數據組數,本文為歷史計量值及線損數據;表示自變量和因變量的相關程度,將求解所得序列進行選擇,存在相關性的保留,無相關性的剔除,最終可得到故障集RT。
2.2基于線損計算分析的計量準確性模型
結合以上分析,可以構建如下分析模型:
第一步:利用計量自動化系統和營銷系統,以供售電量計算線損,以臺區的歷史電量數據(各用戶計量電度與線損),周期可選擇天或月,求解多元線性回歸方程,判斷其是否異常(統計線損在回歸計算線損允許的波動范圍內,如±30%),如果異常,執行第二步;如果正常,結束流程;
第二步:判斷臺區供電量值是否正常和供售電量是否存在統計時間差,是,糾正錯誤,返回執行第一步;否,執行第三步;
第三步:獲取多元線性回歸方程相關系數序列,保留存在相關性的計量用戶,從大到小排列,獲得故障集RT;
第四步:采用現場檢查等方式,逐一判斷故障集RT對象是否存在故障或錯誤接線等影響計量準確性問題,定位故障點。
第五步:修正數據,分別計算統計線損和回歸計算線損,判斷其是否異常(統計線損在回歸計算線損允許的波動范圍內,如±30%),如果正常,返回第一步;如果異常,返回執行第四步;
2.3實例應用
為了檢驗模型分析效果,對收集到臺區計量和線損值進行應用,下表1包含該臺區所有用戶計量值前五月份計量值、當月計量值以及線損、供、售電量。
計算過程:
第一步:點擊excel“excel選項”,選擇“加載項”,調用excel分析工具箱,在“數據”工具欄選擇 “數據分析”,進行回歸計算,選擇前五個月數據為源數據,將置信度設置為95%。計算結果如下圖1所示,回歸計算第六月份線損為2116.10kw·h,與六月份統計線損4842kw·h,波動率為56%,超過正常范圍;
第二步:經檢查排除,臺區供電量值正常且供售電量時間同步;
第三步:由第一步計算所得序列:
保留相關性用戶,從大到小排列,獲得故障集
第四步:經過現場檢查,用戶6表計故障,應補收2200kw·h,其他用戶計量正常。
第五步:修正數據。算得統計線損為2642kw·h;回歸計算線損為2737.76kw·h,波動率3.6%,線損正常,結束。
3.結束語
電能計量裝置是連接電力企業和用戶的紐帶,其準確性是電力企業工作順利開展的基礎。
本文在介紹線損定義、分類和分析、推導線損與電能計量值存在的線性關系基礎上,引入了基于最小二乘法計算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衡量并實現線損與各用戶計量值間的因素分析。基于此,構建了基于線損計算分析的計量準確性分析模型,然后運用算例,驗證了診斷模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 郁浩.異常電能表查找系統研究:碩士學位論文[D].南京:東南大學,2016.
[2] 李靜巍.基于線損管理系統的日線損統計及分析研究:碩士學位論文[D].吉林:吉林大學,2015.
[3] 唐文彬.基于線損計算分析的反竊電研究:碩士學位論文[D].廣西:廣西大學,2015.
[4] 朱一凡.天津城南供電分公司線損監控管理系統的設計與實現:碩士學位論文[D].北京:華北電力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