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麗萍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這句話已經耳熟能詳,它不僅僅體現在生產生活中,也體現在教育教學中。信息技術的普及應用已經開展多年,相信每一位教師都能了解它在教育教學中的優勢。在家庭中,我們有手機、平板電腦;在學校,我們有一體機、多媒體教室,等等。特別是在國家“三通兩平臺”建設基本完成后,生活、學習、工作都離不開信息化技術,這也改變了傳統教育教學的“強硬式”灌輸方式。下面筆者將談談信息技術在語文教育教學中的應用。
一、拓寬預習方式,激發學習興趣
做好課前預習是提高學生聽課效率的一種手段,運用信息化產品查找、搜集與課文相關的資料是預習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要方式。
教師可以在授課的前一天布置相關課文所需查找的資料,讓學生整理成有用的信息。如:課文的作者及他們的生平,課文中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有什么樣的特點;與歷史相關的課文就要了解這段歷史帶來的影響,有什么重要意義,對學生有什么借鑒作用。學生從多角度、多渠道查找,就會自主地篩選更具價值的信息,這不僅僅是高效能學習的前提,也是興趣的起點。
興趣愛好是學生積極向上的源泉動力。學生對運用信息技術方式進行學習產生了興趣后,就會積極地去鉆研,認真地去探索,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或布置課文相關內容時,要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也可以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再現情境,使課文內容形象化、立體化,從而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
如在教學《長城》一文時,開課伊始,教師便可利用多媒體播出有關中國長城的圖片、動畫等,可以配上解說,介紹長城的歷史:“這就是長城,它全長一萬三千多里,西起嘉峪關,東至山海關。是世界歷史上一個偉大的奇跡,表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堅強的毅力和巨大的智慧。這樣的歷史建筑你們愿意去了解嗎?”學生會異口同聲回答道:“愿意”。此時,課堂氛圍活躍,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同時,信息技術的合理運用,還可彌補教師自身素質的不足。如此,通過學生直觀感知,能調動學生的學習情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欲望,為接下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創設合理閱讀情境,突破語文教學難點
在語文教學中,有些內容或詞語意義非常抽象,僅僅依靠教師的講解,學生很難理解,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這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教學內容以視頻或圖片的方式進行播放,直觀體現在學生面前,使語文課程更加生動、飽滿、形象,更加通俗易懂,讓學生感覺身臨其境,學生就可以更快地理解。
比如在教學巴金的文章《鳥的天堂》時,課文中描述的景象是那么美,但學生們通過書本上的文字是感受不到的。教師可以通過截取視頻和查找圖片精心制作出教學課件,并把課件在課堂上播放出來,給學生帶來感官上的觸動,讓學生了解榕樹的茂盛。在作者第一次去,并沒有上岸發出聲響的時候發現“鳥的天堂”并沒有鳥,而將船停泊樹下拍掌后有無數只鳥飛來飛去,兩種景象截然不同,這時老師就可以讓學生去想:為什么會出現兩種不同的結果?這兩種結果有什么值得我們深思的?學生們通過多媒體展示就會立刻發現問題所在,一個是近前,一個是發出響聲。從而讓學生明白只有勇于探索,才會發現真知的道理。
小學時期,學生的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這一階段是培養思維的重要時期,教師完全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的思維方式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解決難以理解的問題。如《望廬山瀑布》一詩中“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這句,字面上解釋是:“在陽光的照射下香爐峰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去瀑布似白練一般懸掛山前。”這首詩的意思非常簡單,但憑學生有限的經歷難以想象景物構成,也很難體會詩人初次看見這種景象的情懷。
這時教師可以在網上查找香爐峰的圖片或視頻,課堂上展示出來:山頂紫煙蒸騰,山間白練懸掛,山下奔流急湍,構成一幅壯闊的自然美景,配上瀑布的隆隆之音,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然后讓學生想:如果你身處其中會怎樣去形容這一景象?能用什么手法描述它?后兩句“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中,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巍巍香爐峰藏在云煙霧靄之中,瀑布從高峻陡峭的山上噴涌而出,水流奔騰臨空而落,好像一條銀河從天而降。通過多媒體展示學習,學生知道了這首詩運用了比喻、夸張和想象的手法。充分的結合自然景觀描繪出更具立體感的畫卷。
三、補充課文學習資料,便于學生自主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中提出要倡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很好地解決這方面的問題。如在講授《龜雖壽》一詩時,為激發學生的胸懷壯志及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筆者為學生補充了以下內容:了解這首詩的作者;創作的背景;作者的主要對手是誰。這些內容都是小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可提前告知學生預習,讓學生課后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主動查找學習。在課堂上可讓學生去賞析,分組討論等。在自主學習、探究學習中,學生也可以了解大量的知識,對學生全面、深入地理解課文起到重要作用。
四、利用信息技術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培養學生能力
學校經常組織開展綜合實踐活動,這些活動需要學生自行查閱資料。教學中,巧妙運用信息技術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是教師的重要手段。活動前,學生可以利用電腦查閱,也可以分組查找資料,這樣,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探索能力和信息處理能力,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潛能和合作意識。
實踐證明,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的結合,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和教育思想。信息化時代,接觸、運用、掌握信息技術是學生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信息技術的運用,為語文教師提供了更廣闊的教學思路;為學生提供了學習方法和提升技能的認知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