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振生
計算是小學數學的重要內容,是學好數學的基礎。在學生的數學計算中,算錯的情況屢見不鮮,而且隨著學生年級的升高,題目難度的增加,學生計算的錯誤隨處可見?!鞍喟嗤ā睂W生計算能力的培養和提高,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在教學中通過直觀形象、生動逼真的演示,創設出圖文并茂、有聲有色、具有強烈感染力的情境,能夠調動學生計算的積極性,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提高數學計算的教學效率。
一、利用“班班通”資源,激發計算興趣,變苦學為樂學
傳統數學計算方法的教學,枯燥無味,學生學得累,教師教得累。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考慮學生的認知因素,還要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作用,完善教學目標,增強教學效果。只有充分利用“班班通”,創設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才能使學生想計算,以計算為樂。
如在教學一年級下冊100以內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新課開始前,教師說:“今天,有兩位新朋友來到我們班,他們是小豬佩琪和她的弟弟喬治(邊說邊用課件出示情境圖),它倆可都是釣魚的小能手,他們剛釣完魚回來(再用“班班通”播放對話說釣的條數是整十數)。”教師接著說:“你猜一猜它們釣了多少條魚?”讓學生猜,再根據學生說的數提示多些或少些,猜對后課件出示數據。教師說:“你們真厲害,都被你們猜中了。”接著問:“你們能不能根據他們釣魚的條數提數學問題?”學生被多媒體提供的釣魚情境,再加上讓學生猜小豬釣魚的條數,調動了學習興趣,學生很容易提出加法和減法的問題。學生帶著濃厚的學習興趣接著探究100以內整十加、減整十數計算方法。
二、利用“班班通”有效精講,有利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事實上,無論一個教師是多么地善于表達,但語言和動作有時也難以表現一些抽象的和具有共性的數學計算題目,而這些知識和內容又往往是一節課的重點和難點。而多媒體能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能在教學中把一些過程再現或重復,這樣便可以輕松地解決問題,達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例如在教學圓面積公式的推導與計算時,由于學生缺乏一定的空間想象能力,特別是理解有關幾何形體的組合圖形是比較困難的,他們難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難以理解化圓為方的道理。此時用課件演示,先把一個圓平均分成6等份,拼成近似長方形,并閃爍顯示;再把一個圓分成12等份、24等份、48等份,并分別進行割補,使學生直觀地看出等份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推出圓的面積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這一關鍵的教學環節,通過多媒體的演示操作,學生親自經歷了圓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從而就突破了本節課知識的難點。接下來,就是套用公式計算圓的面積,這是本節課的知識重點,也可通過“班班通”加以動畫演示。這樣,學生在計算時,就能清晰地看出是哪一個步驟出現問題。如果離開了多媒體這一輔助工具,本節課要想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了。
三、利用“班班通”展現計算過程,有利于培養良好的計算習慣
利用交互電子白板所具有的互動性,教師開展計算教學時,可將整道題目的標準計算過程加以板書出來,讓學生更為直觀地看到整個計算過程,從而為學生的計算書寫規范做出榜樣。如題目:8+5=?教師可先出示該算式主圖和8根、5根火柴棒,并得出8根火柴棒可先與5根火柴棒中的2根組合成10,再加3根火柴棒,總共為13根火柴棒。通過這樣的形象化教學,學生能夠直觀地理解湊十法計算方法。緊接著教師便可進一步進行“滿十進一”計算原理講解,引導學生思考。此外,還可利用其互動性,積極鼓勵學生共同參與板書,以此觀察學生的計算整體思路、方法步驟等是否符合要求。
總之,在數學教學中,科學、合理、恰當地運用“班班通”教學手段,能激活學生的思維,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知識的信心,培養學生的數學計算能力;讓學生們在計算過程中表現課堂、體驗課堂、感悟課堂、享受課堂,使他們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