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麗
微課作為一種集教學、觀賞于一體的綜合性學習資源,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幾年來,筆者在教學中不斷摸索嘗試微課的設計與實施,小有心得,現結合自己的教學設計體驗,簡單談幾點建議。
一、明確指向,確定創作主題
在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時,切忌不能“為微而微”,即教師不能想當然地去設計微課,一定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需要來確定是否進行微課的創作。創作時,根據教材內容,依照知識點提取原則,聚焦重難點、易錯點,進行主題的提煉與確定。
如教學“包裝袋上學問多”一課時,商品包裝袋在學生們的生活中非常常見,結合學情分析,在家庭教育和社會生活中,四年級的學生對包裝袋上有關生產日期、保質期、營養成分、配料及注意事項等也已經有了初步的了解,所以,這些學習內容可以讓學生直接在課上進行交流分享,不需要教師的專門講解。若將此部分知識融入微課學習中就顯得毫無意義。
而本課中,包裝袋上的“SC”標志,學生們對它一知半解,為了讓學生們充分了解這個標志在商品包裝袋上的重要作用,高效實現對“SC”相關知識了解的學習目標,微課的設計就顯得尤為重要。教學中,我以“SC”為主題設計了一節微課,用“SC”自述的形式講述了“SC”的含義、誕生及發展,從學生的學習任務單完成的質量來看,短短幾分鐘的自學,學生們完全達成了本微課的教學目標,學習效果甚好。
二、多樣設計,激發學習興趣
瑞士教育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就會主動地去追求、去探索。同樣,學生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這必將成為驅使他深入學習的內在動力。因此,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進行微課設計的時候,要盡量將微課設計得富有趣味,內容上要貼近學生的學習需求;形式上生動活潑,要想方設法將知識融于趣味之中,讓學生像喜歡網絡游戲那樣喜歡上微課。要盡量用恰當的形式增強內容的表達效果,在內容精準的基礎上將微課做得更加精妙。
1.設計形象,自述表達,提高學習興趣
“人腦不是一個要被填滿的容器,而是一個要被點燃的火把。”如何讓學生們在學習微課時迅速聚焦,激發他們積極的學習興趣,是每一位微課設計者都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小學生對小動物、小物件和卡通形象都非常感興趣,所以,設計時,我會根據內容需要設計一個主線形象,它們可以是一粒米、一只鳥、一串葡萄,也可以是其他的卡通人物,選定后,再用讓這些形象自述的方式去呈現教學內容,效果理想。如在教學“重負的大地”一課時,為了讓學生們了解人類在生產和生活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廢氣、廢水和廢渣,不加處理地排放,污染了天空、河流和大地,我設計了一節微課“地球變臟了”,以“大眼、菲菲和小蚯的訴說”為主線,用小魚、小鳥、小蚯蚓自述的形式呈現一個變臟了的地球形象,通過他們生存環境的今昔對比,讓學生感受到環境污染的日益嚴重,進而增強了他們的環保意識。
2.就地取材,趣味導入,點燃學習熱情
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個巧妙、引人入勝的開頭,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主動愉快地投入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教學中,可根據教材內容的需要制作微課資源,從生活中取材,趣味導入,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如教學“包裝袋上學問多”一課時,我設計了一節以“SC的前世今生”為主題的微課。導入部分,我首先為學生呈現了一組生活中最常見的食品:薯片、火腿、純牛奶、餅干、旺仔牛奶等。看到這些食品,學生們立刻就興奮了起來,緊接著我引出包裝袋上的“SC”標志,順利進入到了有關“SC”的學習中。
3.搜集信息,鮮活內容,促進自主探究
微課設計中,教師要善于收集制作微課所需的文字、聲音、圖像、熱點新聞、鮮活的身邊事例等信息,為學生營造了一個發現式、參與式的學習環境,使其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學中,要充分利用微課中的影視播放系統,用豐富的色、聲、圖、文等生動直觀、及時準確地傳遞大量的社會生活信息,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學生視野,促進學生自主探究。
三、聯系社會,提高實踐能力
道德與法治課程的綜合性、實踐性、開放性決定了其課程實施要以活動性為主,課前微課的設計與實施也應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和提出問題,在親身參與的社會活動中,產生情感的共鳴,從而為課上的學習與交流提供素材。在課前微課的設計中,建議將最后一個活動設定為實踐類的學習任務。
如教學“我們的生活離不開交通”一課時,在課前讓學生們自學微課“小荔小黑旅行記”,我的學習任務是“調查你在當地吃過的外地的特色小吃是怎么到達本地的?”;在微課程“SC的前世今生”一課的自學中,我最后設計的實踐類作業是“走進超市,了解更多的質量認證標志”;而在“重負的大地”一課的學習中,我在微課程“地球變臟了”的學習任務里將“走出家門,了解家鄉的環境現狀”作為最后一個實踐活動。各類實踐活動的開展,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四、巧設練習,促進深度學習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微課學習亦如此。作為道德與法治教師在進行微課設計時,一定要充分考慮如何讓學生學有所思,學有所得。設計時,可以將練習穿插在微課的學習中,也可以在整節微課學習后完成兩三個小練習。練習的設計建議按照層層深入的原則,可以先易后難,先知識后實踐。
如在微課程“地球變臟了”的設計中,在學生觀看微視頻后,我安排了三個學習任務:1. 完成填空:人類在生產和生活過程中產生了大量的(? )、(? )和(? ),不加處理地排放,污染了(? )、(? )和(? )(設計目的:了解學生們在微課學習中,知識目標的達成度);2.完善課題:地球變臟了(設計目的:了解學生們語言總結提煉能力);3.實地調查:走出家門,走進社區,了解家鄉的生活環境,寫一份調查報告(設計目的:提高學生們的實踐能力)。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微媒體時代的來臨,微課在教學中的作用日益凸顯。作為信息化時代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正確認識微課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價值,不斷提高自身素質,熟練掌握運用微課教學的技巧和策略,不斷摸索嘗試,用心設計,打造優質實用微課,讓微課更好地服務于道德與法治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