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雷文娟 劉宇清
摘要:隨著經濟與科技的不斷發展,廣播電視編導行業已經成為了我們國家當前非常重視的對象之一。現如今我國經濟水平和技術能力均有了長足的進步,因此人們對于生活需求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標準。傳統的廣播電視形式過于陳舊,已經無法滿足社會的基本需要。
關鍵詞:廣播電視;編導;創新思維;能力
引言:
近幾年我們國家的經濟水平和科技能力均處于高速發展的階段,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也大幅度提高。也正是基于這一背景,廣播電視節目必須不斷創新,以此擴大市場范圍,從而在未來激烈的競爭中有所突破。
一、廣播電視編導的職業特點
電視編導最大的特點便是具有較強的領面度,能夠第一時間感知外界的事物,并以此把握事件變化的基本規律,以此創設具有社會價值的節目內容。不僅如此,由于當前電視編導的主要工作便是節目創作。所以,所有電視編導都需豐富自身知識儲備,促使節目內容更具文化性價值。
二、廣播電視編導需要具備的素質
(一)較高的職業素養
現如今電視單位的工作種類越來越細化,從某種程度上而言,電視編導便是節目制作的靈魂人物。所以,電視編導必須具備一定的職業素養。由于此類節目往往需要面對社會大眾,受眾范圍非常廣。因此電視編導必須能夠有效把握節目內容,了解觀眾們的喜歡,依靠一定的形式對社會問題進行滲透和描述。總體而言,電視編導自身的創新思維必須建立在較強的職業素養之上。
(二)具備與時俱進的精神
隨著時間的發展,電視節目的種類也隨之不斷增加,越來越多具有獨特形式的節目出現。所以,電視編導必須具備與時俱進的精神。為了能夠擴大節目的受眾群,電視編導必須了解當前時代發展的特點,以此迎合觀眾們的喜好。在當前時代背景下,為了能夠創新節目模式,電視編導需要從政治、經濟以及人文價值等多個方面展開研究,以此確保節目本身具有較強的時代性。
(三)跟隨黨的發展路線
現如今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家庭中的電器種類也不斷增多,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同樣隨之增加。由于受眾范圍交廣,因此廣播電視節目必須傳播最正確且具有價值的內容。因此電視編導在進行創新的時候,必須適合跟隨黨的發展路線,確保節目精神能夠與國家的相關政策保持一致。
三、廣播電視編導創新思維的培養策略
(一)將慣性思維與創新思維結合
一般而言,廣播電視編導的思維主要包括兩種,分別是慣性思維以及創新思維。這其中,慣性思維主要通過長期工作的過程中逐漸養成的定向思維,這種思維通常主要作為問題思考的一種方式。同時,慣性思維最大的特點便是單向思維,實際思考的方向以及出發點都十分單一,因此很難進行拓展,因此對電視編導的其他方面能力造成了限制。創新思維則是一種多角度的思維方式,最為明顯的特征便是敢于思考,并通過全面的調查進行論證。這兩種思維對于所以電視編導人員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能力,為此,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需要將二者進行結合,以此提升自身職業素養。
(二)創造優良的競爭合作的氛圍
在當前電視編導行業中,競爭和合作已經變得十分普遍。編導人員只有通過合作與競爭,才能發現自身存在的缺陷,從而不斷自我完善,制作出更多優質的電視節目,進而完成自我實現。盡管在激烈的競爭過程中,彼此之間會有一定的矛盾產生。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激烈的競爭也是團隊充滿生命力的表現,也是對節目質量認真復雜的表現,從而激發自身創新思維。除此之外,合作也是團隊發展與建設的根本,成員團體之間相互展開合作可以有效提升節目制作的基本效率,以此提升自己的素質。創造良好的合作競爭氛圍,可以促使各個編導相互學習,不斷提高,進而提升自身創新思維能力。
(三)加強廣播電視編導的綜合素質
對于所有廣播電視編導人員而言,通過觀察和實踐的方式可以有效了解目前觀眾的興趣喜好,并以此作為出發點,制作全新的節目,進而為節目的發展做出一定的貢獻。
首先,電視編導需要提升自身職業素養。電視編導不但需要具備基本職業道德,而且還要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對于一切突發狀況能夠冷靜應對。另外,電視編導還需要保持較強的審美觀,從而能夠確保電視節目能夠具備藝術價值。
其次,電視編導還需要不斷學習,從而積累更多的工作經驗。由于目前我國經濟水平與國外有著較大的差距,因此我國電視編導便可以向其學習,取其精華。并以此不斷完善自我,創新自身思維能力,從而推出更多優質節目。
再者,電視節目的類型會隨著觀眾的喜好而發生改變。為此,電視編導必須時刻了解社會發展的具體情況,對自身知識予以樹立,從觀眾群體的角度出發,創新節目模式,確保節目本身具有足夠的創新性表現。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電視編導的創新思維能力對于節目整體的質量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為此,電視編導需要迎合關注們的需要,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從而制作出更具特色電視廣播節目。
參考文獻:
[1]? 趙孟秋,張昊鵬.淺談新時期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定位及人才培養[J].才智,2015(26):203-203.
[2]? 沈國良.淺談新時期下廣播電視編導專業的定位及人才培養[J].都市家教月刊,2016(11):203-203.
(作者單位:山東英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