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浩龍
摘要:目前,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我國的中小企業如雨后春筍一般,因為得到了很好的發展環境,紛紛發展了起來,中小企業越來越多。所謂的經濟新常態,是指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遇到瓶頸期,增長速度放緩,經濟結構轉型持續深入推進,經濟發展面臨壓力。在這種情況下,中小企業持續面臨著融資貴融資難等問題。為了支持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本文就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及金融支持提出了一點看法。
關鍵詞:新常態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金融支持
引言
經濟新常態下,中小企業將承擔起優化結構調整,提升經濟創新發展的重任。而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提升中小企業核心競爭力,同樣離不開金融的支持。文章由此分析新常態下我國中小企業融資困境,針對融資困境探索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金融支持政策——健全融資擔保體系,增加融資擔保成功幾率;積極拓寬融資渠道,大大緩解中小企業資金缺口;調整中小金融機構布局與結構,滿足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渴求等,以期為中小企業融資擴寬渠道,打造適合國內中小企業融資的新體系獻計謀策。
一、新常態下我國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
(一)融資渠道單一
融資渠道單一是制約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關鍵因素,其從根本上限制了中小企業多元化融資的可行性。一般而言,企業融資可以分為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兩種方式。內源融資主要是企業利用自身的條件從內部獲得資金,例如自有資金、員工持股、向親朋好友等個人借款等形式。內源融資覆蓋范圍局限于企業自身經營關系,難以獲得充足的資金支持,并且向個人借款的行為缺乏規范性,容易產生民間借貸糾紛,不利于健康融資關系的保持。企業外源融資的渠道包含了銀行貸款、股票、債券、風投、民間借貸等,企業能夠根據自身的資金需求和財務狀況綜合決定所要采取的融資形式。但是,對我國中小企業而言,其大都選擇銀行貸款作為融資的主要途徑,部分企業雖然對其他形式有所嘗試,但均由于政策、成本等問題,難以獲得符合自身需求的融資安排。在內源融資渠道受限的情況下,外源融資集中于銀行貸款。融資渠道較為單一,是中小企業在當前不得不面對的現實。
(二)融資成本相對較高
成本是中小企業融資最為關心的指標之一,成本相對較高同樣是形成國內中小企業融資困境的重要誘因之一。在2018年的一份融資成本統計報告中顯示:國內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高于10%,遠遠超出平均融資成本三個百分點。此外,剔除銀行貸款,靠保理、小貸等形式融資,甚至成本會高出20%。為此,中小企業融資成本高是不得不承認的現實問題。這些的高成本,一方面是利息成本,占到70%左右;另一方面還有手續費、服務費、中介費等等,都給中小企業融資造成極大的成本負擔。現階段,經濟增速放緩,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金融機構不斷加大風險管控,那些經營能力差、抗風險弱的企業,將承擔的高借貸成本窺豹一斑,甚至還會持續加重。
二、我國中小企業融資的金融支持策略
(一)中小企業完善自我
(1)加強內部治理。在平常的綜合治理中,不斷強化管理機制,完善內部權力機構和約束激勵機制,創造出一種迎合現代經濟市場所要求的治理方式;進一步增強內外部管理,加大經營情況透明度,建成一條與金融機構及時互信的溝通渠道,增強融資優勢;重視自我完善,時常對管理者進行培訓,加強科學化管理學習,更新完善知識,提高管理者的治理本領。(2)樹立良好的信用觀念。在經營管理中,不斷加強本身的信用意識,維護良好的信譽,提升信譽水平,讓企業的融資容易進入良性循環階段,構筑長期穩定的銀企關系。通過誠信經營,及時為客戶供貨,到期按時歸還銀行的貸款,依法交納稅款等行動,進一步完善信譽建設,抬升信用級別,取得社會各界的信賴與支持,增加融資概率。
(二)降低融資成本
中小企業在開展融資活動的過程中,要把降低融資成本上升到戰略層面,切實加強融資管理工作,努力使融資成本得到有效控制。這就需要中小企業要加強融資“全過程”管理,特別是要將全面管理、全員管理、全程管理納入到融資管理體系當中,對各類融資方式、融資渠道成本情況進行對比分析,找出能夠最大化降低融資成本的有效渠道和方式。要更加高度重視融資風險管理工作,特別是要將降低融資成本與控制融資風險有效結合起來,正確處理好長期融資與短期融資之間的關系,對資金進行科學配置,最大限度提高資金使用效率。降低融資成本還要更加高度重視中小企業之間的戰略合作,比如中小企業可以依托行業商會和行業協會,建立“中小企業融資聯盟”,通過“聯保”的方式開展融資,既有利于降低融資成本也有利于防范融資風險。
(三)加強政府的融資扶持
在中小企業缺乏綜合實力的前提下,政府應當加強對中小企業的融資扶持,通過一系列科技金融政策,提升中小企業的融資效果。首先,應當與銀行、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深入合作,充分考察當地中小企業的融資現狀和困境,積極利用相關金融工具,有針對性地推出相關金融產品。其次,政府在整個金融市場中扮演著規則制定和交易服務的角色,其一方面應當積極推動區域股權交易市場的發展,為地方性中小企業搭建“青創板”“科技板”等直接融資平臺,使相關機構投資者能夠關注中小企業,為中小企業注入戰略投資;另一方面,金融市場是一個以信用為基礎的市場,政府應當進一步完善中小企業信用評價體系,通過信用價值化規則的制定,使金融機構能夠在融資服務過程中擁有更全面的信用信息。最后,除了融資渠道方面的扶持之外,政府還應當通過稅收優惠、技術補貼等方式,降低企業在融資過程中的成本,盡可能通過財政貼息、轉移支付等形式降低中小企業負擔。
結語
中小企業融資難是一個存在了很長時間但是現在仍舊沒有完全解決的問題,在經濟新常態的背景之下,中小企業的發展又迎來了一個特殊的時期,這個時候破除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幫助中小企業發展從而促進經濟增長顯得尤其重要,只有從企業內部和外部雙管齊下,同時采取措施,才能夠有效破解困境,讓中小企業的融資迎來新的春天。
參考文獻:
[1]? 楊軍,房姿含.供應鏈金融視角下農業中小企業融資模式及信用風險研究[J].農業技術經濟,2017,(9):97-106.
[2]? 何涌,黃蘊潔.信用擔保產品創新動因:緩解我國中小企業“融資難”的經驗證據[J].系統工程,2016,(12):42-47.
[3]? 李金鵬.美國《工商初創企業促進法》對我國中小企業融資改革的啟示[J].江西社會科學,2016,(12):153-159.
(作者單位:湖南工商大學國際商學院)
le='line-height:12.4pt;mso-line-height-rule:exactly'>[3]? 張永海. 數據挖掘在電子商務中應用問題研究[J]. 電子技術與軟件工程,2018(3):20-20.
[4]? 楚彥龍. 數據挖掘在電子商務中應用問題研究[J]. 數碼世界,2018(3).
(作者單位:山東英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