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敏
摘 要:耐久跑是訓練學生身體耐力素質、培養學生克服困難和持之以恒的毅力的一項體育運動,是中學各個學段學生體能必測項目,是我們體育教學非常重要一環。雖然重要,但是因訓練枯燥乏味,許多學生都不感興趣,容易出現厭學情緒,同時如果只光靠課堂的訓練,是遠遠不夠的。如何激發學生學練的積極性,創造性的開發訓練方法,拓展訓練的途徑,成了我們體育教育教學工作者需要潛心思考和解決的問題,本文基于耐久跑如何在短時間內提高農村初中生的成績展開論述。
關鍵詞:耐久跑;如何在短時間內;提高農村初中生的成績
引言
耐久跑的訓練方法還有很多,在教學和日常訓練中,主要以興趣為導向,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是搞好耐久跑教學和訓練關鍵,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采用多種的教育教學手段來激發和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把耐久跑作為一項終生體育運動項目的心理需求,用內在的需求去指導具體的行動。
1耐久跑綜述
耐久跑是人體在氧氣供應充足情況下長時間跑步的能力,同其他運動項目一樣,屬于全身主要肌肉群參與的節律性周期運動。從三大供能方式看,耐久跑屬于有氧供能,經常參與耐久跑的人群可以更有效地起到增強體質、提高健康水平的作用。具體地說,可以使心臟收縮力加強,提高心臟供血能力,促進心臟、肺、血液循環系統的發展,提高有氧代謝能力,有助于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有助于改善身體成分,增加肌肉力量,預防各種疾病,提高生活質量。
2初中體育耐久跑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
首先,一直以來,我國的初中體育課程都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總是在為其他科目做讓步,無論是學生還是學生家長,都將考試成績、升學率放到第一位,甚至片面地認為體育課程可有可無,覺得體育課等同于“游戲課”。久而久之,這不僅會阻礙學生良好運動習慣的形成,他們的身體素質也會受到直接影響,在參與耐久跑訓練時有非常大心理和生理壓力,制約了教學效果的提升。
其次,初中體育課程中的耐久跑教學,其目的是通過系統化訓練來讓學生熟練掌握跑步方法,在提高學生身體耐力水平的同時,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體態、正確的運動觀念。然而,縱觀現階段的初中體育耐久跑教學現狀,教師所采用的教學方法過于單一,整堂課程幾乎都是圍繞動作訓練、呼吸訓練等內容,這不僅會讓學生對耐久跑訓練產生厭煩心理,而且還容易增加學生的疲勞感。
為此,很多初中生對于耐久跑訓練都有著較高的抵觸情緒,尤其是對訓練中所出現的“極點”現象有著非常高的恐懼。由于在耐久跑過程中,如果訓練者的供氧能力較差,會很早就出現胸悶氣短、眼前發黑、雙腿發軟等生理現象,這會大大增加學生的心理和生理不適。有些學生還會想盡一切辦法來逃避參加耐久跑訓練,在班級內形成不良風氣,制約耐久跑教學效果的發揮。
3相關措施
3.1做好課前檢查工作,杜絕運動損傷
教師在上課之前一定要做好課前檢查工作,如身體不舒服的同學、女生生理期的同學、過于肥胖的同學、心肺曾經有過手術的同學等等。對于這部分同學可以不安排耐久跑,或者安排其他內容。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同學們講清楚不要發生運動損傷。其實運動損傷的成因不外乎以下幾點,一是準備活動做得不充分;二是在跑動過程中注意力不集中;三是突然性動作幅度過大或突然改變用力方向;四是運動過程中身體突然失去重心;五是外部條件,如場地不平整,器材老化等。因此,教師在上課前要深思熟慮、精心組織、統籌規劃、把安全隱患降到最低。
3.2創設游戲情境,激發參與運動熱情
游戲由于其富有趣味性,深受人們尤其是兒童及青少年的喜愛,將耐久跑的訓練融于游戲情境中,可以激發參與運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運動過程中可以讓參與者模擬戰斗、搶險、攻防等場景,讓參與者自愿選擇角色,通過將器材想象成特定工具,組織開展接力、追逐、攻防、角斗等各類游戲,在游戲中發展跑的能力練習,增強耐力素質。同時游戲中通過以強促弱,共同提高,并培養合作意識。
3.3聯系生活,激發興趣
體育教師可以將耐久跑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有效結合,采取生活實踐法進行教學。這樣的教學方式能夠增強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吸引力,從而引導學生全身心參與其中。具體實踐中,體育教師可以根據耐久跑教學的需要,把生活素材當作體育教學的輔助用具,同時模擬生活場景,激發初中生體育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例如,初中生在上下學路上經常看到各種交通標志,體育教師可以根據交通標志提前對運動場地進行設置,在跑道上放置各種障礙物及標志。如“禁鳴”標志,示意學生在經過該路段的時候保持安靜,且腳步盡量放輕;“最低限速”標志,示意學生在經過該路段的時候放低速度;在此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被各種“交通指示牌”吸引著,完全體會不到身體的疲憊,在一路的新奇體驗中順利到達終點。這種新鮮有趣的練習方式不僅可以將學生的練習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還能促進學生耐久跑能力的提升。
3.4運用場地,設置障礙,增強學生耐久跑興趣
模仿電視特種兵訓練,將跑、跳、鉆、躍、滾、爬引入訓練內容,在自然環境中,設置象征性的障礙,要求學生以不同的方法通過。如爬過封鎖線、鉆過鐵絲網、跳出戰壕、鉆進防空洞等練習。
3.5合理安排課程內容
課程的合理性直接影響到授課的效果,而課程的合理性體現在課堂的方方面面。首先,要合理安排使用體育游戲活化課堂的頻率,多久一次,每次進行多長時間,這都應該綜合學生的接受能力以及聾生心理狀態來調整;其次,要合理安排體育游戲過程中的運動強度,在“體育”和“游戲”中需要教師有一個平衡,既不失趣味性還能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同時保證二者結合后的運動強度是聾生能經受住的,并且不會扼殺聾生對體育游戲的興趣,這才是科學合理的。
最后,課程內容的合理性還體現在教學形式上。是選擇學生自主探究式學習還是合作交流式學習,選擇什么樣的游戲項目才更適合聾生以及游戲的安全性等也是需要思量的。無疑,為了確保體育游戲在聾校體育應用中是科學合理的,從教人員需細致地考慮到各個方面,在教學的過程中也要時刻關注學生的表現,不斷提高課程內容的合理性。
結束語
為了優化耐久跑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教師要適當地運用多種教學法,增強教學趣味性,使耐久跑教學取得預期效果。
參考文獻
[1]王家容.優化初中體育耐久跑教學效果的策略[J].當代體育科技,2019,9(21):96-97.
[2]鄧建忠.有關初中體育課堂耐久跑教學的幾點看法[J].田徑,2019(07):57-58.
[3]吳漢文.體育教學中耐久跑訓練探微[J].成才之路,2019(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