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北平
摘 要:伴隨著我國教育的改革,倡導學生的全面發展,體育教學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在小、初、高年級的重要性日益凸顯,為了給社會輸出更多的體育人才,許多高中院校挑選一些擁有體育才能的學生進行單獨訓練。短跑作為重要的一項體育運動,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為了鞏固教學效果,使得短跑訓練與高中體育考生的訓練訓練需求相符,本文首先對高中體育考生短跑訓練的原則、特點進行分析,其次要對具體的訓練方法進行探究,以供有關人士參考。
關鍵詞:高中體育考生;短跑訓練;訓練技巧
高中體育考生重點的考試項目之一就是體育短跑,為了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取得良好的跑步成績,需要合理的安排短跑訓練計劃,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短跑訓練的強度、難度進行調節,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創建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訓練積極性,以免學生產生厭學情緒,以此來創建高效的體育教學課堂。由此可見,對高中體育考生短跑訓練原則、特點、方法等進行探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中體育考生短跑訓練的原則與特點
在對高中體育考生進行短跑訓練時,需要秉承著以下原則,首先要以訓練強度、訓練密度為重點,使其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以往在對高中體育考生進行訓練時,將教學重點放在訓練量的提高上,這就會增加體育考生的訓練壓力,在文化課的學習與體育訓練的取舍之間產生矛盾,所以當前體育教師應該創新教學理念,可以在學生身體承受的范圍內,增加訓練強度,確保訓練密度,這時在同樣的時間內,學生的訓練效果就會得到顯著的提高,使得訓練量得到縮減,使高考體育生可以抽出更多的時間進行文化課的學習[1]。為了使學生在高強度的訓練中保持訓練熱情,降低學習的疲勞度,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舉辦競賽等體育活動,激發學生的好勝心,并且教師需要循序漸進的增加訓練強度,給學生的身體提供適應的時間。
高中體育考生的訓練特點主要體現在時間緊、任務重。當前大多數的體育考生不僅要參加體育訓練,同時還要進行文化課的學習,這就使得訓練時間縮減。除此之外,高中體育考生在體育訓練時,訓練環境較差,任務量艱巨,一些學生的會出現畏難心理,并且在訓練的過程中,學生會因為身體的勞累以及耐力較差,中途放棄。
二、高中體育考生短跑訓練方法
(一)速度訓練
速度是高中體育考生短跑訓練的重中之重,在速度訓練中,訓練課程應該以加速跑、起跑、重復跑、間歇跑等為主,這些訓練課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加速能力與耐力,在其基礎上提高學生的絕對速度。高中體育考生的短跑成績主要受到絕對速度的影響,為了確保學生的集體一直處于活躍狀態,在訓練學生絕對速度時,也可以開展小強度的耐力以及加速訓練,主要以小步跑、高抬腿為主。在訓練學生的速度時,教師可以采取以下訓練方法。一是開展高抬腿、擺臀、小步跑的練習。二是在下坡階段或者臺階處,指導學生進行跑步練習[2]。三是為了加強學生對絕對速度的理解,在訓練的過程中,可以采用計時賽跑,將學生分為三個組別,每個組別開展小組競賽,規定跑步的距離,用時最短的被評為小組第一,教師再將三個組別的小組第一進行排名,并對其給予語言與物質上的鼓勵,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訓練自信心與參與度。
(二)力量訓練
在短跑訓練的過程中,學生的肌肉會發力,這時教師就需要使學生肌肉放松、肌肉收縮的原理,將肌肉的運用原理與短跑訓練相融合。在對學生進行力量訓練時,可以采取如下策略使得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得優異的成績。首先,為了提高學生的爆發力,可以開展與短跑訓練肌肉用力特點相似的項目訓練,提倡教師開展長跳以及短跳的訓練,另外,也可以開展蛙跳、三五級跳,使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將身體阻力的影響降到最低。訓練方式的轉換,不僅可以增加學生的爆發力,同時多樣化的訓練項目也可以避免課堂的枯燥乏味,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其次,在對高中體育考生進行力量訓練時,可以采用半蹲跑、負重跑的練習,力量訓練中,主要的關注點在學生的大腿后部肌肉群、上肢肌群。最后,需要開展恢復訓練,緩解學生在訓練結束后的疲勞感。
(三)心理訓練
短跑成績與學生的心理素質息息相關,針對體育考生,在面臨最終的考試時,心理難免會出現緊張感,這種情緒波動,就會使學生在短跑中出現發揮失常的現象,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學生的心理進行科學的指導,使學生擁有過硬的心理素質,可以更好的抵抗住外界的壓力,正確的看待比賽中的成功與失敗,為了增強學生的抗壓能力,在高考的體育考試中取得良好的成績,需要多次的模擬考試場景,增加學生的心理適應性。
結束語:
高中體育考生短跑訓練作為體育項目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育教學中的重點內容,為了更好的挖掘學生的體能,在開展短跑訓練時,教師需要在掌握高中體育考生短跑訓練原則、訓練特點的基礎上,從速度訓練、力量訓練、心理訓練等方面對學生展開教學,以此來提高學生的訓練能動性以及教學質量,確保訓練效果,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緒林. 高中體育考生短跑訓練的再認識[J]. 田徑,2017(09):21-22.
[2]朱貴林. 高中體育短跑訓練之我見[J]. 基礎教育研究,2017(2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