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摘 要:一年級學生剛入學,對小學的學習充滿了好奇與新鮮感。但對學習要求與規范不清楚,對課堂的概念認識也很不足,課堂紀律較難控制。因此,一年級的體育教學要正視現狀,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課堂常規教育為教學重點。通過生活化、游戲化的教學形式,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體育課堂 教法 數字 兒歌 音樂 色彩
一年級學生剛入學,對小學的學習充滿了好奇與新鮮感。對小學學習和生活要求不清楚,對課堂的概念認識也很不足,課堂紀律腳難控制。再加上體育課大多在寬敞的室外授課干擾因素很多,使得學生注意力更容易分散,興趣難以持久。因此,需要教師幫助他們迅速構建起對體育課堂學習的概念,積極融入體育課堂的學習。在實踐中,筆者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個性和認知特征,以“趣”促“學”,巧用數字、兒歌、音樂、色彩等兒童化、生活化、趣味化的方法輔助教學,因勢利導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體育運動,在有趣互動的教學環境中促進學生良好體育課學習習慣的養成。
一、數字口令喊出來
數字是一種用來表示數的書寫符號,其中最常用的是10個計數符號組成阿拉伯數字。生活中數字用途廣泛,可以說無處不在。體育教學中也包含著許多數字元素,巧妙合理的運用,能使課堂教學有趣而規范。
隊列隊形練習要求動作規范整齊,相對較為枯燥。但一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此時,練習中數字口令的加入,便于學生找準節奏、振奮精神,幫助學生良好的課堂規范和行為意識的形成。例如:在原地踏步教學時,教師運用回應式口令(師:手臂擺動、生回應:121)和指向性口令(根據左右腳的動作學生邊踏步邊齊喊11121左左左右左)相結合的方式,強有力的口令聲讓學生充滿活力,幫助規范動作。
廣播體操是一年級學生進入小學后首個重要任務。在教的過程中,需要動作反復練習才能掌握。練習時間一久,孩子們就容易感到厭倦,注意力就無法集中。此時,通過變換人物(教師、男生、女生、第1組……)整齊地喊做操口令的方式激發學生興趣。隨著“12345678”、“師:1234生:踢腿有力”等口令,師生互動讓廣播操練習變得生動活潑起來,走神的學生少了,孩子們在掌握了節拍的同時逐漸提高了動作的質量。
二、教學兒歌記起來
由于低年段的學生抽象思維和理解能力較弱,有時會直接影響到動作技能的傳授。此時教師有針對性的將動作要領編成類似于兒歌的教學口訣,通過兒童化的語言突出技術關鍵,生動形象、簡潔明快、朗朗上口,學生邊讀邊記邊思考,主動地學習促進了動作的生成。
教學兒歌運用于隊列練習中,貼近生活的話語促進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例如:立正時“抬頭挺胸看前方、我是神氣小戰士”,隊列散開時“1234、手臂舉起、調整距離、快速站好”等等。
根據教材特點創編符合兒童識記的教學兒歌,通過亮兒歌、聽講解、誦口訣、練動作的過程使學生逐漸建立動作表象,在練習與改進中順利完成學習任務。例如:直線跑時“眼看標志、跑成直線、沖過終線,有序返回”,前滾翻時“一蹬二撐三低頭,向前滾動像籃球”,單跳雙落時“一單二雙有節奏,擺臂協調連續跳”等等,教學兒歌與教師的講解示范緊密結合,讓學生更直觀的理解動作。隨著學生的興趣轉移,也可以采用你問我答的師生對“歌”方式,提高學生參與的熱情。
三、音樂律動嗨起來
音樂是按一定節拍、節奏有規律運動著的聲音。體育動作或身體練習也有它自身的節奏特點,根據教材特點合理運用音樂可以培養學生的節奏感,使體育運動更有表現力和美感。例如:準備活動時采用節奏明晰、活潑歡快的音樂,像小蘋果、卡路里等流行歌曲。師生隨著耳熟能詳的音樂律動做準備操,學生熱情投入,甚至邊唱邊做,充分活動開身體,更好地過渡到基本部分的學習。又如:模仿各種姿勢的走,教學時可以配上音樂通過節奏的強弱、舒緩讓學生體驗自然走、急急匆匆的走、大步走、機器人走等不同姿態,提高練習興趣的同時享受親自參與創編模仿的過程。另外,音樂和口令的有趣組合也得到孩子們的喜愛,用于練習也有很好的教學效果。
四、色彩巧用炫起來
色彩陶冶著人的情操,調節著人的情緒,使生活變得絢麗多姿。在體育教學中,教師可以合理利用色彩給場地器材錦上添花,讓熟悉的操場變得新、奇、趣,豐富情感體驗的同時給學生以美的感受。例如:在場地上用彩色粉筆劃上格子或擺放不同顏色的呼啦圈,進行跳房子游戲。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如何通過改變跳的路線跳出與眾不同,孩子們的好奇心瞬間被打開,在“移情”作用下對練習產生了濃厚興趣,樂此不疲。又如:在直線跑教學時,教師在起跑線前寫上賽道的數字,將彩色蛋糕筒標上數字做成道次墩擺放在終點線前,場地立刻變得立體,學生產生了站在賽道的興奮心理狀態,結合教學兒歌和教師適時的提醒,學生們達到跑成直線的要求,也懂得了遵守規則的重要性,保證了良好的教學秩序。
實踐表明,“四合一”方法的合理運用與巧妙組合,使一年級的體育課堂有了更多激情和活力,在這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生習得知識、掌握動作,也逐漸養成了規范,獲得良好的教學效果。總之,教師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要有善于發現的眼睛。研究學情設計教法,把握時機適時引導,就能激發學生的學習需求感,學習就能成為一種自主參與、愉悅快樂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