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振 黃夢潔
摘要: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阻擋的大趨勢,合作共贏始終是世界發展的主旋律。在未來,人工智能、大數據、量子通信、區塊鏈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不斷地積聚力量,新技術的發展將進一步地推動經濟全球化的深入,這是歷史規律,也是時代潮流。英語作為全球性的語言,使用率十分高,而且簡單易學,國際通用,在對外貿易中具有十分突出的優勢,本文將解析商務英語在企業對外交流中的應用。
關鍵詞:商務英語;對外交流;應用解析
1.商務英語與對外交流
1.1商務英語的特點
商務英語是以適應職業生活的語言要求為目的,內容涉及到商業活動的方方面面。商務英語不只有簡單的英語水平和英語能力的要求,更多的是一種向西方的企業管理理念,以及如何與外國商人打交道,如何與他們合作,如何學習更多的工作方式方法,以及了解外來的文化習慣,可以說是還包含了一種文化概念在其中。商務英語是在英語教學的基礎上更添加了一些在商業活動中必備的英語詞匯,在合同談判等等商務環節的英語應用技巧等。
1.2商務英語與對外交流的關系
隨著我國經濟的日益發展,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有了更廣闊的領域,更深刻的層次可以融入國際的金融局勢中,我們可以從經濟文化教育等等方面進行對外交流。經濟全球化帶來的不僅是機遇,更多的是新的挑戰,也為我們對外交流增添了很多新的機會,可以使中國更走向國際化,鞏固大國地位。
2.商務英語如何深入企業對外交流中的應用
2.1專業詞匯的精準表達
在企業對外交流中使用專業詞匯,不僅是為了達到語言的準確,而更多的是需要我們邏輯的嚴謹,表達能力的專業,思維的清晰,能夠精準表達句子的含義。要提高精準表達需要對當時的情景有一個很強的辨析能力,以及提高對他人狀態的一個觀察力。商務英語需要用詞明白易懂,正式規范,而且簡單,語言平實,需要保證這些單詞都是國際通用性的。在一些商務信函上就需要更加專業且正式規范的語言用詞。在面對面溝通時,還可以發揮一些幽默感來增添氣氛。
例如,在進行商務談判時,就需要時刻注意對方的一些行為以及進行正確判斷。在對方沒有完全同意或是完全贊同的時候,需要與對方謹慎地進行對話,不能直接就拍板,合理使用單詞的意思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2.2恰當使用模糊表達
中國人說話一向比較含蓄委婉,所以我們在對對方一些不贊同的觀點時也需要含蓄的表達。我們在雙方進行交流的時候,需要合理的使用一些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促進雙方之間的交流,推動合作。在日常溝通中我們也有比較含糊的說法,那么在商務英語中含糊的說法就要用在體現我們的技巧上,并且可以充分的發揮語言的靈活性,在不同的談判場合可以更好的表達自己的意思,實現雙方雙贏。
例如,在對方表達了一個對方不贊同的觀點時,我們可以給對方一個臺階下使用委婉的句子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可以說I agree with most of what you have said,意思是我同意您大部分的觀點,但是我還是有不贊同的地方。然后再繼續表達自己的意見,用比較含蓄的說法,讓雙方都在談判桌上理解對方的條件,并且保持良好關系。
2.3注重對方的語言表達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中文中有很多中國人才懂得的含義,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這些內涵對于外國人來說的話,理解起來就比較復雜,這時候就需要用對方能夠理解的語言形式和單詞,更精準地表達我方意見。
例如,有的商務人員在談論生意時,時不時喜歡用一兩句成語來表達自己的意思。這時候就需要高水準的翻譯來表達意思,例如,“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這一句,非常的經典,意思是只要合乎我內心美好的理想,縱然死掉九回我也不會后悔。因為不同的文化內涵和不同的背景,我們需要表達這種情緒的時候,要結合國外的一些具體習俗,翻譯為For the idea that I hold so dear to my heart,I'd not regret a thousand times to die。翻譯貼合國外習慣也精準表達了含義。
3.總結
商務英語在人們從事國際商務活動時會經常使用,且是非常重要的。商務英語是一種跨文化的語言交流,要求譯者具備熟練的語言知識,熟悉多種文化,正確地掌握語言的技巧,才能達到更好的企業對外交流的目的。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快速發展,國際貿易和商務活動日益頻繁,國際商務英語是人們在從事各種商務活動時經常使用的語言。使用商務英語可以提高國際競爭力,展示我國的商業實力,也是人們交往和交流的重要工具。英語對于在對外交流的企業商務之中非常的重要,也需要我們不斷創新不斷更新應用,以便跟上時代發展世界大趨勢。
參考文獻:
[1]? 王寧.商務英語在企業對外交流中的應用解析[J].時代金融,2013,(1):229-230.
[2]? 王秀英.商務英語在企業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經管空間,2012,(4):71-72.
[3]? 朱志敏.商務英語在當前國際貿易中的應用探析[J].中國商貿,2010,(17):126-127.
(作者單位:山東英才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