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升 左毓紅 鄧蕙

在2017年的炎炎八月,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劉崗莊中學的劉月升老師正帶領學生們參加在杭州舉辦的第32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本次比賽中,208位參賽科技輔導員共同參與,劉老師憑借“飛控相對平衡控制演示無人機”的優秀作品獨占鰲頭,在眾多專業評審的綜合測試和檢閱下,公開問詢、測試、審查和演示,最終取得了該項目的全國一等獎,并收獲了全國十佳優秀科技輔導員的榮譽。令人欣喜的是,本次比賽的學生創新發明項目一等獎被他學生的“新型魯本斯焰管”摘得。此外,師生還收獲了比賽專項獎三個,為天津市取得最佳成績做出了重要貢獻。
創新,是少年時的憧憬與夢想
劉月升老師自小就對科學有著強烈的熱忱,在他眼中世界都是新奇的,更是熱衷于機械的探索。曾經因為見過高年級同學給微型馬達安裝電池,他極為著迷,為此幾天時間寢食難安,不斷思考馬達轉動的原理,為此還自己憑借想象勾畫了多張電機原理圖。他還時常到生產隊去觀察司機師傅怎樣維修55型拖拉機,甚至主動當師傅的小助手,也由此收獲了很多機械常識。
劉月升不僅喜歡探索新知識,還是個溫暖的人,經常幫助鄰居們修理壞了的家用電器。他對科學的熱情始終不減,還經常自己親自動手,拿家里的摩托車反復多次拆卸甚至改裝。早期他就把自己的愛車鈴木100做了改造,前胎當時爆胎次數尤其多,他就想辦法變兩層外胎為一體,使其變得無需充氣。他還為此專門收購了一輛舊式嘉陵50摩托,但始終買不到合適的發動機配件,就只好用二手國產的110型發動機來替代,改裝后打磨、噴漆再給車聲上光,貼花,完成后的成品讓他成為眾人眼中的寶。對電器和摩托車的拆卸、改裝過程,劉月升逐步了解了內在的機械運動原理,也開始了他真正的科技之路。他回憶自己過去的點點小事,表示唯有真正參與實踐,才能提升動手能力,也才能了解書本外的知識。聯系到設計方案的研究中,能夠拓展思路,更好地直指病灶。
創新,是師者的使命與擔當
偉大的莎士比亞曾表示,學問只有與興趣結合起來,才能獲益匪淺。劉月升從自己的興趣出發,與研究結合起來,產生了無窮動力。1993年執教至今,他始終從事青少年的科技創新輔導,近30年的教學,科技創新第一線始終是他的戰場。他輔導學生共計有數千件發明,有500多項取得了國家專利,全國、市、區等各級別的科技大賽中斬獲多達幾百個獎項。
劉月升盡管只是一名鄉村教師,卻在教育事業上滿懷熱忱與責任心。在授課過程中,他更關注于學生的主動思考,引領他們在各種學科知識的幫助下獲得創新的啟發;業余時間,他經常主動加班,帶領學生參與各種科技教育和比賽。他還和學生一起到廢品收購站去廢舊利用,搜集可用的材料;還主動拿自己的工資來補貼學生開展發明;還曾將家里電器的電路板拆下來給學生做實驗器材,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可以說,他在科技創新的路上一去不復返,為此在和學生共同發明時弄傷了雙眼,至今都沒徹底痊愈;在和學生研究設計方案時,手指被印上了磨不去的傷疤;更不消說他經常徹夜沉迷于科技創新,甚至工作室的燈假期時還徹夜不息……
劉老師還經常鼓勵學生們對身邊事物隱藏的科學道理積極探索,使問題轉變為課題進行研究。在他眼中,生活中處處有驚喜,重要的是去發現。他規定每個同學都要主動幫助家里做農活,做家務,多動手,只有親身實踐才能找到新題材,新發現,主動出擊遠比被動接受更加出彩;當然被動發明亦有很多值得學習之處,“希望點例舉法”“缺點例舉法”等等,也可以從現實生活的缺點入手,將其改造得更完美,或者通過想象來創造新的生活工具。在他的帶動中,很多新型工具被發明出來,諸如塔式防風雨傘、新型透明鍋蓋和鼠標、新型魯本斯焰管、無極電池盒及ABC防盜鎖芯等,都有著極為廣泛的現實推廣意義。不僅如此,借由發明,學生們更多地感受到了科學的價值和魔力所在,為今后奠定了更加端正、周密且堅韌不拔的品性。劉月升還積極鼓勵學生對社會和他人給予援助之手,培養優秀的道德情懷。在他的指導下,學生將廢棄的電池后蓋做了改造,成為殘疾母親的“輔助手”;他積極宣傳節能環能,學生們用廢舊的針管、幻燈機和鋁合金材料等制作了能用的機器人,并在全國青少年機器人大賽中數次摘得機器人工程項目的一、二等獎。劉月升認為,真正的科技教育工作者,既要給學生科技創新以幫助,更要幫助他們將假設變成現實,使這些存在于大腦中的金點子落地為裝置和模型,甚至是能夠推廣的新產品。他對學生們參與科技創新,并取得多項成果十分感慨。
創新,是夢想的翅膀與方向
劉月升多年來鍥而不舍、始終不渝,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多達五次,和全國各地的參賽者們共同努力。2008年是他首次參賽,以“大型遙控直升機安全起動平臺”的個人作品獲得資質,之后便在科技創新的路上不斷求索。2017年他以“飛控相對平衡控制演示無人機”作為競賽作品,重點將飛控控制多旋翼的原理向學生進行普及。他表示,這款無人機以飛控技術,對安裝面和動力螺旋槳進行聯動,逐步對機身形態進行改變,始終讓安裝面和旋翼平面能夠處于同一水平面之上。為了展示出更為精彩的演示成果,他還將激光投射功能進行加持,學生不僅直觀地觀察了整個變形經過,還對二維動畫有更明確的認知。該設計對無人機起降于諸如水面、沼澤和斜坡等特殊地形的各種障礙,充分發揮其水面陸地均能橫向移動和空中的防遮擋作用,使無人機的應用領域有了大幅拓展。劉月升針對創新大賽也有更多自己的親身體會,盡可能詳實地做好申報階段的調研報告,文字和圖片相映成趣,字數以五千字為最佳;在專利檢索時要以專業機構為準,不能盲目開展科研創造;取得比賽資質后仍要努力繼續鉆研,不斷由功能到外觀等多方面對作品改造升級,使其更為嚴謹精致,且在演示功能方面更加完備;十佳科技輔導員的素質要求很高,測試題目也十分寬泛,單選、多選、分析和問題多種題型都有涉及,不僅對專業的科技知識有所考察,還對科技熱點問題予以問詢,所以教師要廣泛涉獵知識;在十佳科技輔導員的問辯環節中,主要應用專業的理論知識,在回答時更求科學嚴謹。
學海無涯,苦海泛舟。劉月升還利用業余時間不斷提升自我,積極探索。他主動自掏腰包訂閱諸如《知識就是力量》《中國科技教育》等多種期刊,不斷學習最新的科技知識,使科技創新和自己的教學活動結合起來,對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的服務平臺、國家知識產權局官網等多個網站高度關注,及時了解最新訊息,自費購買了多種電子元器件為師生的科技發明和探索做了大量工作。2016年參加創新比賽時,第一次在賽場上了解3D打印機的用途,就自費購置一臺,又自學建模,自己動手安裝,僅僅一個月時間就成功打印了諸如筆筒、茶杯等日常用品。另外,他還自己鉆研了編程、印刷、語音模塊和開源軟件技術等,使作品的科技和美學元素都大大充實。
在劉月升的手機中,更是蘊藏了無數寶藏,他將腦中突然而至的想法全都記錄下來,諸如應用倒流香、空天變形賽車等;還對學生們的好設想、問題怎樣解答都有詳細記錄,每天具體的工作內容等。循序漸進間,劉月升的科研工作涉及了尤為寬闊的領域,其選擇的創新課題也更令人矚目。雖然他多次獲得了全國優秀教師、最美鄉村教師及天津市優秀共產黨員和“德業雙馨”十佳教師等各種獎勵,但在他的心里,這些光榮只是過去的印記,而現在學校更增加了創客空間,這也是他未來工作的重點,他更向將其變成學生靈活思維進行互動、交流的新基地,使學生們在親身實踐中獲得更多新奇的科技體驗,從探索活動提高創新意識,使學校科技創新活動和特色校園打造的雙重建設共同進行,成功建設出全國一流的創客空間。
(責任編輯 邵 瑩 徐德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