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云娟
在當今社會中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和進步,我國各行各業都取得十分迅速的發展和進步,教育行業也是如此。教育行業歷來都是人們十分注重的一個行業,而數學作為其中的一門重要學科自然也受到了很大的關注。
在時代發展下,小學教學越來越注重在課堂上把學生的“玩”與他們的學結合起來,以學生學習的興趣為基礎,在充滿趣味性的數學環境中激發自己的求知欲,抓住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的學習數學的契機,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本文從分析小學數學中“玩”的必要性出發,針對學生在數學學習中玩與學的結合進行方法的提供。
眾所周知小學數學是每個小學生都要學生的一門主要科目,但是與此同時數學的學習對于很多小學生來說又是一個比較困難的科目,所以身為一名數學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不斷幫助學生解決在數學的學習中的難題。其中怎么引起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尤為重要。
一、小學數學中“玩”的必要性
隨著中國新課改工作的不斷完善和改進,當下越來越重視對低年級學生智力的開發和綜合能力的提升,因此當下小學數學教學中也會引導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進行學習,這里的“玩”其實指的就是游戲化教學,游戲化教學指的是將傳統的教學過程轉變為做游戲的過程,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學到相關的知識。
小學生的心理特點是好奇心強,且玩心比較重,很多教師認為學生的玩心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因此盲目打壓,導致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其實如果教師能充分利用學生這一特點不光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這也就是進行游戲化教學的主要原因。
進行游戲化教學不光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思維模式。
(一)保證了學生在學習中的興趣
在小學數學學習過程中,有目的的設置玩的場景是有必要的。在小學生的學習階段,由于身心發展不穩定,學生的興趣易被其他事物吸引,注意力難以長久的集中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在數學學習中有效的設置玩的情景,吸引學生進行玩的過程中能夠進行數學知識的學習。同時,在這個階段的小學生的發展中,對抽象知識難以有正確的理解,通過在玩的過程中,對數學知識有一個具體、形象的認識,將知識融入到有趣的游戲中,通過游戲體驗來加深對數學知識的認識,可以增強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
(二)發展了學生在學習中的探索精神
學生在玩的過程中,通常會對玩的過程中的事物產生濃烈的好奇心,從而會對周圍的事物進行積極的探索。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抓住學習的契機,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一個探索、發現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以游戲的方式對數學知識進行分析、歸納、總結,以一種趣味性的方式來學習數學知識。另外,教師通過創設游戲情境,讓學生參與在數學游戲中,通過引導,培養學生在游戲中對數學能力的積極探索、堅持不懈的研究精神,讓學生對數學知識保持著學習熱情,在富有趣味、具有探索性的數學游戲中,來逐步的提升個人的數學能力。
(三)尊重學生,給學生發展的環境
在進行玩的過程中,是使每個同學都參與進去的。不同的學生個體在玩的過程中都會產生不同的體驗、感受,對數學知識的學習也能夠最大限度的保證學生數量的參與。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難免有時會與教師的教產生偏差,進行玩與學的結合,是保證了每位同學都能夠參與到數學學習過程中去,沒有絕對的對與錯之分,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學習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每位學生都有自己可以表現的機會,能夠使學生積極、主動、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也營造了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
(四)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
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良好的學習積極性不僅可以帶動學生的學習意識,還可以讓學生的思維得到開拓。與傳統教學相比,游戲化教學有著更多的趣味性,更容易吸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以后教學中加入游戲化教學是很有必要的。創新思維是世界發展的第一動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也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因為游戲的過程給予了學生更多思考的時間,讓學生可以對相關的知識進行探索,學生會發現教材中沒有的知識,因此在游戲化教學的過程中是可以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的。
在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下,部分學生對教師有著一定的懼怕,因為傳統的教學將教師放在主講人的位置,且教學過程比較枯燥,因為學生會比較懼怕數學教師。在游戲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因此參加比賽,在活躍的氛圍下學習數學知識,有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養成。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合理利用“玩”
(一)課前進行游戲化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數學教師可以在課前通過小游戲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很多教師都認為在下午和夏天學生上課很容易犯困,導致學習質量的下降,因此,在以后課堂開始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與學生一起玩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將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和任務傳遞給學生,等學生有了充沛的精力再開始課程。
例如:在學習三角相關知識之前,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尋找藏在教室中的三角形,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在游戲中活躍起來,還可以在游戲中掌握教材中的相關知識。
(二)課后游戲化教學,鞏固課堂內容
在講完相關知識以后,教師可以留出三到五分鐘的時間與學生進行游戲,比如可以針對教材中圓形的定義、知識點進行排火車檢查,學生一人說出一點在課上學到的關于圓的知識,這樣讓學生對課堂上的知識進行鞏固。
(三)通過比賽將游戲化教學融入日常教學中
比賽的形式不光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可以讓學生在比賽的過程中培養友情。因此在數學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相應的內容讓學生分小組進行比賽,如“生活中的平行四邊形”,讓學生分小組答題,看看哪個小組能找出更多的平行四邊形,在比賽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都加入到比賽中來[2]。
三、如何在小學數學中實現玩與學的結合
(一)在玩中及時抓住學習興趣
對于小學生的學習而言,強迫式的灌輸式學習難以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反而在玩耍的過程中,他們能夠對一些知識做到記憶深刻。在學生主動具有學習興趣,主動的進行知識的探索過程中,學習效果往往能達到最佳。這提示教師要在學生進行玩的過程中,及時的抓住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的好奇心,利用學生對知識的興趣進行教學。
例如,在學習《元、角、分》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創設一個商店買東西的場景,讓學生進行實際的購物,在購物中難免會進行付錢與找零,學生在對購物付錢這一實際操作產生興趣后,教師要及時的對學生這種興趣進行引導,通過對付錢、找零的興趣來進行課程的導入與講解,這樣讓學生帶著對課程的興趣進行學習。
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將學生在實際玩的過程中,針對學生個體具體的“消費”情況進行引導,讓學生對自己的情況進行分析,如何用學到的知識解決實際的問題。這樣不僅能夠維持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同時還能增強學生數學應用能力。
(二)在玩中及時進行問題解決
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玩的過程中參雜著數學知識,所以學生難免會在這個過程中遇到問題,產生疑問,而這些疑問的產生恰恰為教師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教學契機。教師在面對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的問題時要及時進行把握,在學生對知識的疑惑中及時進行趣味的玩,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例如,在學習三角形面積這一課中,教師采取單方面講解的方式難以讓學生對三角形面積需要進行除以二進行理解,所以教師可以采取“找朋友”的方式,讓學生進行相同三角形進行找朋友的游戲。
對學生進行分組后,其中兩個學生手中拿著相同的三角形,讓他們在組內找到與自己形狀相同的三角形,在找到相同三角形后,進行拼湊,看是否能夠拼成自己學習過的圖形。這樣學生就能夠知道,兩個相同的三角形能夠拼湊出一個平行四邊形,而在之前的學習過程中,我們得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是底乘高,那么其中一個三角形的面積就需要除以二。通過這種游戲的方式,讓學生深刻的理解公式的由來,加深對知識的認識,解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疑問。
(三)在玩中做好學習探究
在數學學習過程中,教師不僅要保證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有足夠的玩的時間,同時還要對學生的玩進行引導深入。教師在進行引導的過程中,要以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積極的參與到玩與學的結合中,在這個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深入探究。
例如,通過對乘法進行完全的學習后,教師可以通過游戲,來總結乘法中一些延伸。教師可以將學生進行編號,從數字0到數字9,當進行2的乘法計算時,計算結果的個位數的數字對應的同學起立,這樣在游戲中就可以發現,在2的乘法中,個位數是2、4、6、8、0的數,都為2與其他數相乘的結果,這樣學生在游戲的參與過程用不僅可以對乘法口訣的記憶,同時還能對倍數進行一定的了解。在這個游戲的過程用,學生的各個感覺器官都被調動起來,對乘法口訣的運算也進行了分析、歸納,培養提升了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
(四)在玩中進行知識深化
在引導學生進行玩的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的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化,不能僅僅的停留在枯燥無味的知識的傳授中,對知識進行不斷的進行應用與深化。尤其是在游戲中,學生通過游戲進行了知識的學習,但在后面的知識復習鞏固上,很多教師又會采取利用習題的方式進行,這樣無疑會讓學生對知識的鞏固產生厭煩的情緒。所以教師要在知識的鞏固中也要加入玩的因素,讓學生玩中進行知識的鞏固復習,將知識融入到整個玩的過程中,讓學生數學知識學習的每個階段都能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都能夠保證對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進行倍數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在創設玩的情景中,將乘法的知識融入進去,這是對知識進行的復習,同時也是對除法的學習與鞏固,讓數學知識的學習成為一個系統的體系,讓學生的學習達到融會貫通。
四、對小學數學教學中游戲化教學的反思
(一)教師要保證游戲的公平性
首先教師要保證比賽的公平性,這樣才能吸引學生參加游戲。在組織比賽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充當裁判的身份,對學生的違規行為進行指正,保證所有學生都有公正公平的環境,這樣還可以避免學生養成錯誤的生活習慣。
(二)游戲內容與教學內容相符
在設計游戲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注意游戲內容與教材學習內容相貼合,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游戲化教學的真正作用。否則,不光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效率,還會影響學生參加游戲的積極性。
(三)教師要對學生及時鼓勵
在教學過程中本人發現,小學有些學生性格比較內向,很難第一時間就參與到教師的游戲中,因此在游戲進行的過程中,教師要對這類學生進行關注,過用語言和行動對其鼓勵,帶動學生一起參與到游戲中來。在游戲中如果有學生答錯了題目,教師也要對其勇敢發言的行為進行鼓勵,不能打消其學習積極性。
五、結語
總之,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興趣是他們學習最主要的動力,在興趣的驅使下他們能夠對知識產生好奇,進行渴求。讓學生以學習的興趣為基礎,在充滿趣味性的數學環境中激發自己的求知欲,抓住學生在玩的過程中的學習數學的契機,讓學生感受數學的魅力。而玩的形恰恰滿足了學生這種發展階段的需求。但在具體的玩的過程中,教師要對玩進行引導,避免在玩中失去重心,以玩為主,讓學生難以在玩中學習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還要有目的的對學生進行創新指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新意。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充分的把握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將玩與學習良好的進行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