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衛中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9-0159-01? ? ? ?中圖分類號: F326.11? ? ? ?文獻標志碼: A
摘? ?要:玉米是重要的糧食、經濟及飼料作物,一直以來在山東省的農業生產中都占據著重要地位。山東省玉米的供應和需求矛盾較為突出,以家庭為主,生產效率較低,亟需政府和生產者加大創新力度,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加強農村改革,推動科技迅猛發展,進而提升生產能力。
關鍵詞:山東;玉米;生產特征;對策
玉米是山東省重要的糧食作物,在糧食及農業生產中都占據著重要地位,尤其是山東糧食12連增的前提保證。近年來,隨著畜牧業和玉米深加工技術的不斷發展,玉米成為重要的飼料和工業原料,山東省玉米的生產能力明顯提升,不論是播種面積還是總產量都有大幅提升,但是生產方式和效率還比較落后。
1? ?山東玉米生產的情況
1974年,山東省玉米種植面積超過了200萬 km2,2003年之后實現了10連增,并且在2012年時突破了300萬 km2。
山東省2013年玉米的播種面積達306萬 km2,產量為1 967萬 t,僅次于小麥。播種區域主要集中在德州、濰坊、聊城等7個城市,播種面積占全省耕地總面積的72.59%,總產量占比為77.16%。隨著城鎮化、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山東省耕地面積明顯減少,夏秋季耕種作物更加多元化,玉米種植空間受到限制。
山東省是我國重要的玉米產地之一,1949年玉米的總產量是88萬t,1986年玉米的產量突破了千萬噸,2009年已經達到了將近2千萬t,雖然有波動的情況,但是還是存在明顯的上升態勢。
隨著消費結構以及玉米用途的變化,玉米的生產得到了社會大眾的普遍關注。玉米的播種面積在1978年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產量和小麥基本接近,甚至超過了小麥的播種面積。
冬季種植的作物可選擇性比較小,夏秋季節可選擇性就比較大,除玉米之外還可以種植多種包括蔬菜和棉花在內的經濟作物。
2004年之前,小麥的種植面積和玉米相比有著較大的差距,之后差距明顯縮小,小麥的種植對玉米種植產生了較大影響。
2? ?山東玉米生產的主要特征
2.1? ?玉米單產增速放緩
從全國范圍來看,山東省玉米的整體生產水平較高,已經超過了全國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在2012年,玉米單產占據全國第五。而在最近的10年,玉米的單產較為穩定,增長速度明顯放緩,種植面積的穩定也為玉米的產出和供給奠定了堅實基礎。雖然山東玉米的單產有了明顯提升,但是和發達國家相比還是有著較大差距,尤其是英美等國家。
2.2? ?小農生產限制了玉米的發展
一直以來,山東玉米生產還是建立在小農生產的基礎之上,主要是以家庭為單位,生產效率相對較低。開展玉米生產的農戶文化水平相對較低,主要都是建立在傳統耕種經驗的基礎之上,新技術和新成果的接受程度比較低。同時,農機作物的組織化程度和利用率低,這些都極大地限制了生產技術的推廣,也增加了成本壓力。近年來,年輕一代基本都進城務工,未來玉米生產由何人接手將成為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1]。
3? ?山東玉米生產的對策
以家庭為主的小農生產方式雖然存在諸多弊端,但從目前的發展來看,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還是將玉米作為生產的主體,玉米生產對策的提出也需要建立在該基礎之上。
3.1? ?穩定種植面積,轉變生產方式
為了確保玉米的產量,首先需要確保玉米的種植面積。伴隨工業化及城鎮化的發展,第一產業和第二、三產業之間會在用地上產生激烈競爭,果蔬等高效產業會和傳統種植業之間存在激烈的競爭。怎樣將政府的力量充分調動起來將會對糧食生產產生較為直接的影響,這也是目前各級政府要為糧食安全擔負起相應責任的原因之一。穩定糧食生產需要將一系列的政策落實下去,明確功能分區,建立示范基地。
農村土地流轉是必然的趨勢,耕地利用也開始朝著規模化和集約化的方向發展,在此過程中,需要促進農村經營主體的發展,積極地鼓勵玉米種植朝著大規模、家庭農場的方向發展,從根本上提升生產效率,轉變生產方式。積極鼓勵各類代種和代管方式的完善,幫助農戶做好糧食生產,推動玉米的產業化種植[2]。
3.2?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一直以來,糧食在生產過程中會因為耕作和施肥等方式存在的問題,造成地下水和地表水的富營養化,進而對耕地產生不良影響。為了確保糧食生產,需要加強良田建設,要盡可能地投入大量的資金,完善糧田的基礎設施建設,建立起保護區和功能區,通過提高單產的方式來提升糧食的整體產量。要對農田的基礎條件予以改善,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完善水利和農藝措施,推廣測土配方施肥工作,提升土壤的有機質含量。
玉米產業的發展是建立在提升玉米單產的基礎之上的,選擇優良的玉米種子是提升玉米產量的前提保證。要將良種和良法密切地結合起來,加大大型動力機械和聯合機械的投入,實現玉米全程機械化,構建完善的基層農技服務體系,加大培訓力度。政府需要發揮出宏觀調控的作用,完善立法,定期組織農民進行培訓,對各類資源進行統籌,建立完善的資金投入機制,從根本上提升農戶的種植水平,進而提升玉米的產量。
4? ?結束語
山東玉米生產的基礎是穩定和提升生產能力和動力,需要政府、農戶等密切合作,加大制度的創新,加強政策扶持等。在耕地面積不斷減少的情況下,要采取各項措施來提升玉米的產量,深刻地認識到耕地非農化效益的攀升對玉米生產產生的影響。為了有效地解決山東玉米短缺、供不應求的情況,一方面需要嘗試著從外地引進玉米,另一方面需要采取各項措施來提高玉米產量,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山東玉米種植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 1 ] 朱峰,孫兆明,李樹超.山東省玉米生產現狀與發展對策分析[J].農業科技通訊,2015(3):6-9,12.
[ 2 ] 謝冬梅,汪希成.我國玉米供需結構的地區差異與生產效率評價[J].財經科學,2017(11):121-132.
(收稿日期:201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