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新
文章編號: 1005-2690(2019)09-0167-01? ? ? ?中圖分類號: F323.3? ? ? ?文獻標志碼: A
摘? ?要:伴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于生活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對綠色農產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須采用現代化的綠色農業種植技術來保證人民的生活質量和消費需求。通過分析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應用,探討了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策略。
關鍵詞: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推廣策略
農作物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必須提高食品的安全和質量,才能滿足人們對于生活品質的需求。現階段,如何采用現代化的綠色農業種植技術開展農業生產,是我國面臨的關鍵問題。
1? ?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概述
綠色是指能夠實現無機物和有機物循環發展的重要方式,綠色種植技術是指利用現代生物學、生態學、農學等學科的基本知識,結合農業生產的實際經驗,利用先進的綠色生產技術,促使農業生產和環境保護的有效融合。以生態環境平穩為前提,實現農民經濟收入的提升,同時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實現農產品和農業技術的健康發展。在應用綠色農業技術種植農作物的過程中,能夠有效提高農作物的安全性,確保農業生產過程的低耗高效,從而促進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長遠發展。
2? ?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意義
2.1? ?安全性
綠色農業對農業生產有一定的要求,即盡可能避免使用農藥或工業化肥,防止農產品表面積留毒素,最大限度地維持農作物產品的自身生長規律,從而提高農作物食用的安全性,保障人民身體健康。如綠色果蔬的概念,就是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嚴格利用果蔬種植技術,并在果蔬種植到運輸的全過程中對農藥殘留、重金屬殘留情況等進行有效控制,防止果蔬產品受到污染,從而確保果品的品質、營養價值等都符合綠色食品安全衛生標準。
2.2? ?經濟性
伴隨著時代的變化,人們對生活品質和食物質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日常購買農產品時,綠色糧食作物和經濟作物大受歡迎,特別是標有綠色果蔬的農產品銷量良好,為農戶及其生產區域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收益。比如三江平原商品糧生產基地,通過建立和發展綠色農業工程,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給當地帶來了巨大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3? ?品牌性
可以通過提升農產品的品牌優勢,利用品牌效應,幫助綠色農產品受到認可,促進其獲得有效推廣。比如,山東省的蔬菜種植基地,通過應用綠色種植技術及生產方式,采用無公害處理進行綠色生產,減少對農藥和化肥的應用,不僅有效避免了對環境的污染,還保證了蔬菜的安全和健康,使得該蔬菜基地在當地市場形成了品牌效應,受到了當地人民的廣泛認可。
2.4? ?資源性
一方面,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和應用,能夠有效保護周邊環境資源。通過大量應用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減少對周邊環境的破壞,起到節約資源的作用,從而有效緩解農業生產和周邊土地、水源等資源的緊張形勢。另一方面,能夠提高農業人員的綜合素質。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需要建立農村職業技能培訓和評定制度,促進農業技術人員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術水平的提升,使得農村人力資源得到有效開發和利用。另外,與先進技術相結合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也為綠色農業種植奠定了技術基礎,對于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具有重要意義。
3? ?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策略
3.1? ?加大綠色農業扶持力度
根據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政府應當有針對性地出臺相應政策。如通過分析、整理、總結不同地區綠色農業種植技術應用的相關經驗,制定符合當地情況的技術推廣計劃。在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過程中,組織專家對當地農業技術人員展開培訓,提升種植人員的專業素質,提高農業種植質量和效率。同時,政府還可以通過資金獎勵等方式,采取相關措施對農戶進行推廣優化補貼,有效提升農戶種植工作的積極性。此外,還要對綠色加工企業加大扶持力度,實施資金運轉、自主經營、承包土地等優惠措施,為綠色企業在生產加工、產品經營等方面提供支持[1]。
3.2? ?積極宣傳綠色農業
應增加對綠色農業的宣傳力度,促進農戶提升認識,激發其積極性和責任心,從而有效推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目前許多農產品的生產標準達不到綠色農產品的要求,導致綠色消費環境混亂。因此,應當積極引導消費者提高對綠色農業的關注,進行綠色產品及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宣傳,積極引導消費者提高對綠色產業的關注和消費,促進綠色農產品品牌在生產與銷售中都獲得提升。
3.3? ?建設示范基地
建設綠色農業種植示范基地,能夠給農業種植人員提供一個可供學習綠色農業種植理論和技術的平臺,幫助其充分了解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應用優勢,提升綠色農業種植和生產的經濟效益。同時,可以通過吸收國內外先進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經驗,為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突破奠定基礎。還應在示范基地配備一批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專家,制定人才培養制度,督促相關人員參與繼續教育,提升人才培養力度,壯大人才隊伍。另外,還可以與企業加強合作,提高綠色農業種植規模、技術水平和效率,從而獲得更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3.4? ?實施惠民政策
當前,許多農業種植戶對農業發展缺乏積極性,這是由于他們認為農業已經成為落后產業,無法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因此不夠重視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應用。還有一些農業種植戶在應用綠色種植技術時,沒有充足的資金和技術支持,影響著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繼續推廣和實施[2]。同時,現有的綠色農業政策過于重視提升環境保護效果,而忽視了農民的切身利益,導致農民不支持綠色種植技術的應用和推廣。因此,政府應當積極實行惠民政策,采用補貼等經濟方式激發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同時,由于綠色種植技術對于科學技術有較高的需求,需要投入較大的資金,可以通過實施惠民政策,給農戶提供經濟支撐和技術支持。
3.5? ?加強技術的研究
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在我國仍然處于初級階段,在實際推廣和應用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導致產生了一些不必要的農業經濟損失。因此,需要相關機構和部門對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加大研究,通過開展示范田種植的方式,幫助農戶充分掌握相關技術理論及技術手段,推動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得以有效應用[3]。
總之,綠色農業種植技術的推廣和廣泛應用,對于加強我國農業經濟發展、提升我國農業產品的國際形象具有重要意義。同時,綠色農業的推廣,對于從根本上解決我國食品安全問題、提高農業種植戶的經濟收入、優化農村生活面貌、促進我國新農村建設等方面都有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 1 ] 王志超.淺議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及其推廣策略[J].種子科技,2019,37(6):13.
[ 2 ] 王東玲.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及其推廣策略[J].農民致富之友,2019(11):8.
[ 3 ] 劉雙云.綠色農業種植技術及其推廣策略分析[J].農業與技術,2017,37(14):113.
(收稿日期:2019-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