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玨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中職學校教育教學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如何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新時期中職學校教育工作者面臨和探討的一個重要課題。本文,筆者將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以下幾點思考和做法。
關鍵詞: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素質
心理健康是現代社會人們健康觀念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態是人們適應競爭激烈的當今社會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在中職教育中,除了指導學生掌握專業文化知識和專業技能,引導學生提高身體素質外,還要重視對中職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培養中職學生健康的心理素質,讓中職學生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那么,如何提高中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呢?
一、教師要充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增強心理健康教育意識
升入中職學校的大多數學生的知識基礎薄弱、學習習慣較差,自我控制能力較弱,自信心不足甚至有一部分學生存在嚴重自卑心理、叛逆心理,學習、生活沒有明確的目標。這樣的中職學生如果不進行有針對性地指導和引導,很難讓他們在中職學校里通過三年時間,成長為身心健康的技術勞動者。因此,作為新時期的中職教育工作者從思想上要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認識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制定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規章制度,成立專門的心理咨詢室,形成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教育與指導、咨詢與服務有機結合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把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內容滲透到平時的教育教學、班級管理的具體工作中去,滲透到平時的校園文化環境中去,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培養中職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
二、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學科教學是中職學校教育教學的中心環節,直接影響到中職學生人格的發展、思想品德的形成,因此,學科教學是對中職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主要渠道。在中職各學科的教學中,教師要根據學科具體的教學內容,把握好學科教學內容中的契機,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在學科教學中體驗學習帶來的快樂和成就感,感受到來自老師和同學的理解、尊重和肯定,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發揮,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
在學科教學中,教師要認識到中職學生的身上或多或少存在著一定的自卑心理,對學習、生活沒有信心。那么,在平時教學中,教師要理解、尊重所教班級的每一個學生,民主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留心觀察學生在參與學科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之處或取得的點滴進步,并給予積極中肯的評價,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心理,樹立起面對學習的信心。教師還要多與學生溝通,努力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感受學生內心世界的喜怒哀樂,讓中職學生學會正視自己,了解自己的長處和不足之處,讓中職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指導學生以正確的態度面對學習、生活遇到的困難或失敗,讓學生體驗克服困難,戰勝挫折的喜悅,引導學生學會多方面、多角度看問題,學會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
三、開展內容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
環境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良好的學校文化環境可以很好地陶冶中職學生的情操、提高中職學生的心理素養,促進中職學生人格的不斷完善。因此,在中職學校教育中要重視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首先,在中職學校教育教學中,教師在面對不同社會背景、家庭環境、生活經驗、個性特點和價值觀念的中職學生時,要做到因材施教,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根據不同學生的具體需要,靈活開展針對性強、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開設中職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選修課、邀請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老師或專家給師生開設講座、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為主題的校報、黑板報評比活動、組織心理健康方面的專題演講及其他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比賽、表演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長和優勢,讓中職學生的個性得以張揚和不斷完善,增進學生之間的互相交往和了解,引導中職學生在活動中去體驗、去思考、去感悟,鼓勵學生學會積極調整心態,不斷完善自我,促進中職學生形成積極的自我觀念,讓學生體驗感受到中職學習生活的快樂,體驗到自身的生命意義和生命價值。
四、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形成教育合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系統的工程,學校、家庭和社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影響比較大。家庭是學生早期的教育基地,學生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產生重要影響。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有一部分學生家長自身對孩子采用簡單粗暴、放任不管或溺愛嬌縱等不科學的教育方式,嚴重影響了中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因此,學校在對中職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還要重視與學生家長的聯系,建立和諧融洽的關系,為心理學匱乏的家長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或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建議家長加強與孩子的溝通和交流,指導家長對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進行改進,營造民主平等的家庭環境,減輕孩子的心理壓力,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同時,學校還要利用有關心理健康教育機構和教育團體及公、檢、法等部分組成良好的教育網絡,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讓學生能夠身心健康的成長、成材。
總之,作為中職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增強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開展內容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營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環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同時,重視把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形成教育合力,為社會培養更多的身心健康的合格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