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磊
【摘? 要】在合唱中極為重要的兩個內容就是感受訓練中音響效果以及音準把握,而小學低段時期是培養學生音樂感知能力的最好階段,因此,論文就主要圍繞小學低段合唱基本能力培養來展開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小學低段;歌唱教學;合唱基本能力;策略
一、淺析低段歌唱教學準備工作的重要性
現如今新課改不斷深化,我國小學教學理念與教學手段也都取得了進一步完善與改革。在《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有特別提出需重點關注合唱教學,進一步增強合唱基礎訓練工作,切實使學生在多聲部練習中感受到音樂所散發出來的魅力,進而有效地培養學生合作精神與能力,積累合作經驗,全面增強學生集體主義認識。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如果可以充分結合小學低段學習心理特征及興趣愛好等來開展合唱基本能力教學,那么就可以很好地為往后音樂教學工作順利開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淺析小學低段合唱基本能力教學培養方法
(一)養成良好咬字吐字習慣
對正處于小學低段學生來講,他們正是開始學會使用拼音階段,在這個時候若盲目地進行合唱訓練,則極易出現音準不到位、咬字不清楚等問題,從而對合唱水平造成極大影響。在這一階段如能對這些低段學生展開咬字吐字方面強化訓練,就可以為往后中高段合唱訓練打下堅實基礎。比如說老師在課堂上開展歌詞誦讀教學,這樣不僅可以使低段學生發音得到進一步鍛煉,而且還能及時發現學生在咬字吐字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從而及時對這些錯誤進行糾正,進而使學生誦讀達到字正腔圓的效果,這同時也是為后續合唱訓練做好準備工作。
(二)強化音準訓練
在歌唱中音準主要是指人們所發出的音無論高低都要保持統一,在合唱前音準訓練主要是為了讓學生在合唱過程中確保音高一致性,從而避免出現有個別音過高或過低現象。小學低段合唱音準訓練主要是在課堂上,比如說可以利用課堂開始幾分鐘開展一些簡單發音練習以及簡單單音結合開口音練習,以便更好地幫助學生打開口腔,并找準發生位置,對氣息更好地把控。
(三)強化節奏訓練
節奏訓練其實就是培養學生節奏感的一種訓練過程。在小學低段練習過程中可以與學生聲勢動作進行有機結合而展開一些簡單節奏訓練,換句話說就是對學生手、腳以及嘴等協調能力訓練。比如說在開火車游戲中,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出火車小車廂,同時告訴學生在每個小車廂都需要踏一次腳,這也是一拍,隨后再在各個車廂中填入一些簡單音符,進而讓學生按照教師所給速度進行踏腳,同時要跟著念,這樣一來就可以使學生在玩游戲過程中更好地掌握并鞏固好節奏。
(四)強化綜合訓練
當上述訓練都完成后,教師可以展開綜合性訓練,也就是簡單二聲部合唱訓練。在開展二聲部訓練前期其實也不可以進行盲目的演唱,應當先讓學生習慣在唱過程中還會有另一種不同聲音伴隨著,同時還要使學生自己聲部不會影響到他人。只有在這種狀態下才可以逐漸進入簡單二聲部訓練,在這過程中可以選用一些相對較為簡單的單音,也可以不加音高直接進行輕聲誦讀歌詞。
三、強化小學低段教學合唱基礎能力培養措施
(一)結合學生特點來設置教學目標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其正處于身心快速發展時期,各項技能以及認知能力均在逐步提升,在該階段其發聲系統較為穩定,所以較為適合開展童聲延長。而且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對音樂呈現出較大興趣,且具有較強個性表現欲望,所以教師應當要結合學生該類特征提供盡可能多的表現和展示機會給學生,逐步將其形象思維轉變為抽象思維。在對小學低段合唱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將對學生習慣和興趣培養作為重點,并且引導學生欣賞更多合唱歌曲,讓學生能夠形成合唱意識,進而讓其可以運用自然聲音與正確節奏來開展合唱。
(二)切實將合唱教學融入音樂欣賞教學中來
在新課改中有作出新要求,教師應當更加注重音樂欣賞教學,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進一步提升學生藝術素養。強化小學低段合唱教學可以將合唱教學融入音樂欣賞中,充分激發學生學習合唱興趣,使學生對合唱與和聲有進一步更深入的認識和了解,更好地掌握一些合唱基本知識。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一些著名、經典合唱演奏視頻,不斷增加學生音樂體驗。如教師在對《快樂啰嗦》這樣一課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先播放一些相關視頻,使學生在音樂欣賞過程中對所涉及樂器有一個初步了解和認識,隨后再展開模擬練習,并將學生分成三組進行三個不同聲部的演唱。
(三)對合唱教學教材內容進行拓展
學生學習離不開教材這一載體。如若教師只是單純根據課本進行教學則難以將教材作用發揮出來,并且實際教學和學生具體情況會產生偏差。這就要求教師能夠基于已有教材來進行內容拓展,如,教師能夠采用碰鈴、木魚等樂器來為歌曲伴奏,運用打擊樂器來幫助學生更好理解和認知歌曲,讓其可以更為深刻地體會到歌曲中所蘊含的情感。拓展教材內容不僅可以讓音樂教學變得更加多元化,并且還能讓學生通過不同方法和途徑來感知合唱,讓合唱教學選擇更多、更為靈活,有效彌補教材空缺。
(四)利用節奏游戲訓練學生多聲聽覺能力
在新課標中特別強調學生識譜能力培養,一致認為識譜能力培養是小學低段音樂學習過程中十分重要的組成內容,不容忽視。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以以教材內容為依據展開多聲部節奏韻律方面的輔助性訓練。如在對《洗手絹》這一節課進行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并充分利用聲與身體律動來展開二聲部節奏練習,另外,教師還可以應用聲音模擬來對學生節奏感進行訓練,如雨聲和火車鳴叫聲等。
(五)加強歌曲學習來使學生合唱實踐經驗得到提高
在歌曲學習中包含了音高、節奏、發聲方法以及位置等各方面,可以說是一種綜合性鞏固學生訓練教學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同時也是小學低段合唱教學中前期準備的重要內容。因此,在小學低段合唱教學過程中可以科學有效地應用歌曲教學來使學生合唱能力得到進一步訓練。可以以歌曲中合唱資源來使學生合唱內容得到進一步豐富,進而使學生合唱得到實踐演練。教師還可以充分結合學生個體聲音特點和差異將學生分為不同聲部進行訓練,同時播放與之相關歌曲且以領唱方法將學生帶入合唱中。如對《法國號》這一節內容進行學習時,可以把學生分為兩個聲部來進行,讓一組學生對歌曲主旋律進行演唱,而另一組學生則可以用“嗡巴巴”替代歌詞來唱好配奏,并將這種演唱作為二聲部訓練,進而強化合唱教學。
(六)對低段歌曲合唱教學方式進行創新
在開展合唱教學時教師應當要嚴格根據教學順序來進行,結合學生認知以及發展特點來進行教學,同時要求教師能夠重視學生發展規律,在教學時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并科學創新合唱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感受合唱。例如可以采取趣味合唱教學方式,讓不同學生扮演各聲部中的演唱角色,體會到該角色演唱特征和方式,更好吸引學生參與到學習當中,有效實現教學效率與質量提升。
四、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低段合唱教學中可以充分體現出音樂學習特性,同時還可以很好地培養和鍛煉學生學習、審美以及合作等各方面能力。可以說,處于小學低段合唱教學是合唱教學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極強的群體性。為了更好地實現素質教育教學目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當更加注重合唱教學基礎能力方面的培養,全面增強合唱教學質量和效率,進一步促進學生音樂能力增強,使學生的想象力以及思維發散能力都得到進一步的培養和提升,此外,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也能得到進一步增強,使學生真正感受到合唱藝術所帶來的魅力,全面保證了小學低段音樂合唱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胡昌潔.小學低年級的合唱教學實踐探索[J].新課程(小學),2019(3).
[2]孫琳.小學低年級歌唱教學方法的正確運用[J].文理導航(下旬),2015(1).
[3]水娜.小學歌唱教學中基本技能訓練的實踐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9(31).
(責任編輯? 林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