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紅儉
本文從當前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活動的現實需要與發展現狀出發,針對其中存在的缺陷與問題進行了細致的分析與研究,并在如何推進情感教育模式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融合與應用方面,提出了具有科學性與可行性的發意見與策略,對于推動情感教育模式的充分落實具有積極意義。
1.轉變教學理念,融入情感教育
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工作中推廣與落實情感教育模式最需要的就是轉變授課教師的作文教學理念,使授課教師在具體的作文教學活動中融入情感教育模式,不斷提升學生的歸屬感與親切感,提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與效率,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與綜合素質。當前有很多授課教師在進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活動時沒有注意情感的投入,授課的時候冷冰冰的,機械式地說教。如果授課時不能飽含感情,就不能感染學生,無法使學生充分投入到作文學習中來,不利于情感教育模式的落實與推廣。
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活動中充分引入情感教育模式,以飽滿的感情投入到教學中,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與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發展進步。以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教師在進行寫作教學時,要改變以往冷冰冰的教學態度,富有感情地進行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以飽滿的情緒帶動學生投入到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活動中,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與綜合素質,推動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促進初中語文教育的改革升級與優化發展。
2.培養課堂氛圍,提升學生興趣
要想促進情感教育模式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推廣與落實,就要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與信心,使學生主動投入到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活動中,在活躍的學習氛圍下學習。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樹立寫作的信心,不斷端正學生的寫作態度,使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當前很多教師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活動中沒有注意學習氛圍的營造,和對學生興趣的培養,沒有充分激發出學生的寫作熱情,所以無法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
以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教師講“評議類”作文題材時,就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在社會熱點中選一些特殊的、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組織學生們針對這些社會熱點事件進行分析與討論。這樣可以加強學生對于社會熱點的了解,不斷豐富學生的情感經驗與認識,使學生更加積極的投入到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活動中。通過小組活動的形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能逐漸提升學生對于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信心與熱情,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與綜合素質,有效提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質量與效率,促進初中語文教學不斷改革升級。
3.關注學生需求,把握學生動態
要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活動中推廣與應用情感教育模式,就要密切關注學生的發展動態,知道學生真正需要什么。很多學生在寫作文時不愿意表露自己的真實情感,只是應付了事,無法充分投入到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活動中。他們不愿意敞開心扉,而是把自己的感情封閉起來,這樣怎能寫出富有真情實感的作文。從根本上說,是學生只是把寫作當做一項任務,沒有把它作為愛好。這不利于學生寫作水平與綜合素質的提升,也不利于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不利于情感教育模式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推廣與應用。
以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當教師在進行“抒情文”寫作教學時,就可以帶領學生找到曾經的感情經歷,鼓勵學生在寫作中表露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促進情感教育模式的推廣與應用。此外,教師還應該在作文教學課堂上加強與學生的溝通與交流,時刻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與學習進度,根據對實際情況調整情感教育模式的應用水平,引導學生在作文寫作中吐露自己的心聲,而不是把寫作當做任務去完成,敷衍了事。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質量與效率,不斷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與綜合素質,促進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的發展。
4.加強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素質
決定情感教育模式在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融入程度的重要因素就是授課教師的專業素質與教學水平,取決于授課教師對情感教育模式的掌握程度,只有授課教師有足夠的能力,情感教育模式的推廣與應用才能落到實處。但是在當前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活動中,有一部分授課教師的專業素質與教學水平無法滿足學生對情感教育模式的發展需要與現實需求,無法使情感教育模式得到充分的落實與推廣,不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進步。這是當前有關部門對授課教師的準入標準過低導致的,使一部分專業素質尚未達標的教師進入到初中語文教育領域,影響了情感教育模式的發展與落實。
以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為例,有關部門要在教師進行作文教學活動前對其專業素質與教學水平進行嚴格考核,不斷提升考核標準與準入要求。此外,學校還應該針對情感教育模式的推廣與落實建立健全監管制度,對其落實情況進行監督,使情感教育模式得到有效推廣與落實,而不是流于形式。從而使學生在寫作中注入自己的真情實感,盡情表達自己真實的感受,豐富學生的情感經歷與人生閱歷,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水平與綜合素質,促進初中語文作文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提升,加快初中語文教學優化升級與改革發展的步伐。
總之情感教育模式的推廣與應用需轉變教學理念,營造課堂氛圍,提升學生興趣;關注學生需求,把握學生動態;加強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素質,從而為語文教育教學的改革升級與優化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