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喬喬
21世紀是網絡世紀,21世紀的教育是網絡化的教育。網絡給我們的課堂教學也帶來了極大的變化,教師不再僅僅依附于書本知識,學生也不再僅僅是被動的聽眾了,不僅如此,教師在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上也有很大的變化,課堂教學得到進一步的優化。下面就來談談現階段已采用的幾種網絡交互式教學模式給課堂帶來的變化。
一、利用網絡豐富的信息資源上課
課前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收集相關材料,制作成課件;課上教師交待課堂任務,讓學生根據自己對任務的理解及掌握情況,針對自己的薄弱環節,自主探索、尋求、交流問題的答案或解決辦法;然后教師給出問題的答案或解決問題的方法。例如上英語交互課,教師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搜集相關視聽材料,如英語卡通片,各相關聲音文件,并制成網頁。上課時,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這種上課方式使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收者向知識的探索者轉變;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重點解決自己尚未掌握的知識,從而避免了已經掌握了知識的學生無事可干或者尚未掌握前一部分知識的學生又無所適從的被動局面。網絡課最善于解決目前班級授課制之中的分層次教學問題、個性化教學問題。網絡教學允許一部分學生先行一步,使得因材施學成為可能,教學效率大幅度的提高。這正是班級授課制前提下,網絡教學的最強生命力所在。
二、利用網絡先進的技術上課
網絡課上教師將部分課堂任務用BBS或電子郵件發布,學生們用BBS或在線聊天進行課堂交流,學生用BBS或電子郵件的形式交課堂作業。可以說網絡有先進的實時交流技術,它為各個使用者提供了一個平等交流的機會。另外網絡教學使交互式學習成為可能,為師生創設一種相互交流、信息共享、合作學習的環境。網絡教學使師生之間在教學中以一種交互的方式呈現信息,學生在網絡中不僅接受,同時也在表達。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反饋情況調整教學。學生可以與教師發生交互作用,向其提出問題,請求指導,并且發表自己的看法;學生之間也可發生這種交互作用,從而有利于發揮小組學習的作用,進行協同式學習。這種交互式的教學加強了師生間和學生間的交流,對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習效果產生了積極的作用。
三、網絡極大地活躍了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
學生天生就好動,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中恰當地使用電教媒體、網絡,以繪聲繪色、栩栩如生的形象反映客觀事物,圖、文、聲并茂的三維方式呈現教學內容,可以最大程度上滿足學生的視聽感官需求,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設想一下,在一堂數學課上,肯定有很多條條框框的定理和概念,如果我們教師僅用手中的一根粉筆一條條地列舉出來,然后再滔滔不絕地講解,相信一定只能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而我們通過多媒體把教學內容展示出來,讓學生發散自己的思維,自己去發現定理,這樣的學習方式是極具誘惑力和挑戰性的,學生在學習中獲得良好的心理體驗,從而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還有我們學后用來鞏固的練習,也可以利用多媒體網絡的交互功能,讓學生進入個性化學習,利用網絡我們可以自制好多東西,比如在學生做練習的時候,我們可以針對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適當的評價,比如“好極了”“你真棒”“請多努力”“別灰心”等鼓勵性配音評價,并輔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圖畫形式,使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以飽滿的熱情進行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一定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網絡優化了課堂教學
教師經過精心準備,運用先進手段,創作出嚴謹而豐富的電子課件,其目的就是將它應用于教學,從而實現計算機輔助教學。在這樣的教學中,教師不必像以前那樣,攜帶地球儀、三角板等繁瑣的教具,而是借助電腦、投影儀、電子白板等先進的電腦多媒體工具向學生展示圖、文、聲、像相結合的電子課件,而這令人興奮的精彩內容,僅僅通過一根網線,就能夠把完成的課件從教學資料中心直接讀取并傳輸到各個課堂。可以說,充分發揮多媒體網絡的功能,可優化課堂教學的信息傳遞結構、學生認知結構、課堂時間結構、師生活動結構等。另外,多媒體網絡教學彌補了傳統課堂教學結構的不足,豐富、生動的多媒體課件的靈活運用,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探究的欲望。多種媒體及多種手段的全方位刺激,使人腦左右協調發展,增強記憶力,學習的效率明顯提高。
同時,多媒體網絡師生雙向交流,及時反饋信息,使學習氛圍輕松、愉快。通過多媒體網絡的科學運用,可全面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在拓寬學生知識面,開闊學生視野方面,網絡教育的作用也很大。在教室、計算機房或電子閱覽室去選擇網上讀物來閱讀,可謂內容豐富,方便快捷;通過多媒體寫作、寫文章,上網與其他同學交流,可以體驗成功,真是其樂無窮。利用網絡教學,特別CAI課件運用于教學過程,能大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學習,有助于學生各方面智力素質的培養。
相信只要我們能科學有效地利用網絡,讓網絡極大地發揮其教學作用,我們教師的教學課堂和學生的學習生活都會同樣精彩。